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

下面是《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为了让大家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班委研究决定成立“成长共同体”,请你拟一份《邀友宣言》。

要求:(1)邀友目的明确,理由合理;(2)条理清晰,表达得体。你可以这样表达:开头建议用一句诗或名言警句开头,能快速吸引注意力。主体要说出一些理由你为什么邀友,邀什么样的朋友。结尾建议用“邀请你加入我们的成长共同体”;(3)只写正文,100字左右。

 

【示例】孔子云:“独学则无友,孤陋而寡闻。”701班翱翔组成长共同体是由品学兼优的朋友组成,我们组成员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明天翱翔在祖国蓝天而时刻准备。来吧,邀请你加入我们的成长共同体。 【解析】 这道题考查撰写“邀友宣言”的能力。题干已经给出了格式,我们只需要根据题干要求完成相应内容即可。正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开头用一句诗或名言警句开头,快速吸引注意力。主体要说出一些理由你为什么邀友,邀什么样的朋友。结尾用“邀请你加入我们的成长共同体”作为结束语。关于交友的诗句或名言警句,比如:(爱因斯坦)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亚里士多德)挚友如异体同心。(《三国志》)“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主体部分邀友的理由比如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组建一个温馨互爱的成长共同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这两首诗都是咏荷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查看答案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

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日:“然。”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方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其金,唯怅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风而贵,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于买凤之金直十倍。

(注释)①酬:付出。②宿:一夜。③遑:忧虑。④帐:遗鴨。⑤直:同“值”,价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人道之                (2)得一人之使

(3)以为真凤而贵            (4)遂于楚王

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线划开(限断2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方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

4.下面是两位同学关于甲、乙两段文字的讨论。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甲)文丁氏如果把“吾穿井得一人”中的“得”字改为“_______”,传闻者也不会搞出笑话了。

小涵:(乙)文中挑着山鸡的人如果不欺负过路人孤陋寡闻,过路人也不会错把山鸡当成凤凰买,闹出了笑话。

小文:两篇笑话都写到国君。我觉得(甲)文中宋君对于谣言是将信将疑,表现在他“_______”(直接引用原文语句),而楚王则是_______(不引用原文语句,用自己的话概括),所以留下了千古笑柄。

小涵:是的,宋君和楚王对待传言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这也警示我们做任何事情_______

 

查看答案

    记忆里的青萝卜

①我很久都再没吃到过那么青、那么脆的萝卜了。那份滋味在回忆里被时间一点点地偷走,却在印象中一点点地变得更加美好而珍贵。

②小时候,我几乎没有机会吃到萝卜。那时候因为体质差,母亲便经常把参磨成粉让我就水服下,萝卜性寒冷,主泻,药性与参相反,所以母亲从来不把它买回家。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连萝卜是什么季节上市都不知道,而吃萝卜便成了童年时一个简单却又遥远的愿望。

③记得有一年在乡下老家过年,亲戚洗了一盆青萝卜给我们吃。萝卜已经切开,顶部被分成四块长条,微张着,青翠欲滴的内心袒露在我的眼前。我至今都忘不了那抹绿,它让我想起了云消雨雾后田野里清新的泥土气息,仿佛大地把压抑在冰层下的生机全都灌注在一棵棵绿油油的萝卜里,像是一声张口欲言的希望,一份翘首以盼的喜悦。我挑了一根大口咬下,一股奇异的味道便从齿缝间喷涌而出。很难将它准确地划归到酸甜苦辣咸中的任一类,但那份埋藏在大地下,沉淀着的草木之心、日月之华却唤醒了我对乡村味道久违的记忆。它是纯净的,也是复杂的,一如我心中亲切的欢喜。

④亲戚家的后园里种满了萝卜,他拍着胸脯告诉我,地里的萝卜随我拔,拔上来的都给我。年少的我便雄赳赳的,像一个阅兵的将领,一边昂首迈步,一边仔细打量着伏倒的萝卜。选到了一株叶子挺得高而直的萝卜,眉眼一抬,便两手抓住用力往外拔。可惜要么力气不足,萝卜依然安稳地在地下冬眠,要么用力过猛,把萝卜的叶子扯断了,疼得萝卜用力一甩,把我摔倒在地。不知道是天气寒冷,还是羞意太盛,抑或用力过度,在长辈们拍下的照片里,(A)我小脸涨得通红,裹在一件红色的棉袄,不啻一个肿了的红萝卜立在地上。不过我努力拔了半天,最终还是一无所获,亲戚便笑着替我拔上来几个送给我。(B)在悠悠的风中,我似乎能听见萝卜们藏在地下的轻笑。脸,又冻红了几分。

⑤有时候,去朋友家玩。他会特意提前把家里的青萝卜找出来,洗干净放在盆里,再出门接我。朋友家的萝卜比较圆,也比我家的辣,吃完半个后要歇一会儿才能再去尝另一半。朋友不喜欢吃萝卜。我们聊天的时候,他就洗个苹果吃,倒也不会让我啃萝卜的声音显得突兀。临走的时候,他奶奶还会提来一袋萝卜送给我,皱纹里垂下的笑容满是温暖的慈祥。

⑥上次回家的时候,突然想起萝卜的滋味,便打电话让父亲买,结果父亲带回来的是小而圆的红萝卜。削了皮,白白的萝卜心味道很淡,吃了几口便吃不下去了。每个味蕾都在极力地抗拒——它们像是忠诚的士兵,极力守卫着对青萝卜的那份怀想,不允许一丝一毫的注水或者破坏。

⑦而如今,远在南京的我想买萝卜只能通过淘宝。拆开快递,萝卜在里面挤得满满的,不过那青里透白的颜色远远达不到卖家所展示的堪比翡翠的碧绿,味道也只能在合格线上挣扎。有时候收到的萝卜叶子甚至已经腐烂,整个箱子都散发出难闻的味道。那份童年的念想似乎只能在印象中渐渐模糊,像只追不上的气球,隐没在满是怀念的眺望之中。

⑧今年在老家逛街时,在路边的一个小摊那儿,一眼便望见了梦寐以求的青萝卜。老人很热心地帮我把上半部分切开,一抹熟悉的亮盈盈的绿色便在我眼前绽放开来。我急忙接过,一口咬下,这就是儿时的滋味!那一刻,我竟有着莫名的感动。

(仇士鹏/文,选自《淮海晚报》2019年5月19日)

(情感把握)

1.这篇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是不断变化的。请结合文本,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脉络。

顺序

事件

情感(用一个动词填空)

1

小时候,母亲不允许我吃萝卜

(1)

2

在乡下老家过年时,我终于吃到青萝卜

欢喜

3

亲戚家的后园里,年少的我拔萝卜失败。

(2)

4

朋友陪伴我吃萝卜,他奶奶送我萝卜。

(3)

5

如今,远在南京的我吃不到萝卜。

(4)

6

今年在老家逛街时,我再次吃到萝卜。

感动

 

(语言赏析)

2.从文中画横线的(A)(B)两处句子中任选处进行赏析。

(方法提示)可推敲词语,如动词、形容词等;可推敲句子,如句式、句子长短等;也可推敲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我欣赏(  )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法探究)

3.第④段中,作者记叙拔萝卜的趣事有什么作用?

(作品感受)

4.结合全文,谈谈结尾处作者产生莫名感动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请结合下面三则有关《西游记》的摘录,推测吴承恩写这部小说的意图。

(摘录一)

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

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

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息。

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

——节选自吴承恩《二郎搜山图歌》

注:①“猿鹤”“沙虫”分别比喻高尚之士和卑劣小人。

(摘录二)

吴承恩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性格聪慧,下笔立成诗文,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不久因看不惯官场的黑暗愤而辞官,贫老以终。他认为社会现实的丑恶,原因就在于统治者用人不善,让“五鬼”“四凶”那样的坏人当道。

(摘录三)

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吴承恩

 

查看答案

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完成题日。

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

——《狗·猫·鼠》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阿长与<山海经>》

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

——《二十四孝图》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五猖会》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结合选段中的相关语句,简要分析鲁迅为什么在五篇文章中都提到长妈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