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手心向下 ①很多年后,他仍然记得那个阳光和暖的秋日上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手心向下

①很多年后,他仍然记得那个阳光和暖的秋日上午,他和妈妈手拉手走在去居委会大院的路上。路两边,高大的香樟树与银杏树错落交叉,耀眼的金黄与翠绿,把那条路映出油画一样的效果。

②那一年,他8岁了,已经在少年宫学了一年油画。

③那天,是他们家的好日子。他知道,为了给他们家申请那笔特困补助,居委会的胖大妈不知跑了多少路,费了多少口舌。他也知道,他们家的事一旦上了媒体,就会有钱涌进门来。坐在居委会大院主席台下,他看到妈妈被好多叔叔阿姨围在中央,反复问那些已被妈妈讲烂了的细节:那天大雨天,我和我家先生开车去福利院回家的路上……是下坡,路很滑,车子翻了……孩子的爸爸下肢粉碎性骨折,医生说他永远不能站起来了……

④妈妈的声音低下去,眼泪已经被逼到眼角。他只盼着那样的采访快点结束,然后家里就会有钱进来……

⑤那个伤心的雨天,是他们一家人不能触碰的痛。在那之前,他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他们家境小康,爸爸开着一家小小的装饰公司,家里有辆漂亮的白色汽车。每个周末,爸爸和妈妈会买上大包小包的东西带着他去福利院,看望那些没家的孩子……但这一切,却在那个大雨涝沱的下午结束了。车子没有了,爸爸的腿花光了家里所有钱,还让他们欠下一大笔债。

⑥“我们不能让心怀善良的人心寒,他们曾经无私地帮助过福利院的孩子和养老院的老人们,今天,他们有难了,我们大家也应该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⑦妈妈站在台上,正伸手从一位伯伯的手中接过那张大红的牌子。1的后面是4个0,10000元。他看得清清楚楚。没等妈妈鞠躬致意,他就带头拼命地鼓起掌来。

⑧回家的路上,他有些开心:“妈妈,咱们又有钱了,你可以给我买一个汉堡吃吗?我是不是又可以去学画画了?是不是从现在起,会有更多人知道我们家的事,他们还会给我们捐更多的钱吧……”

⑨“儿子,是谁告诉你这些的?”妈妈终于停下来,她脸上已没有了泪,也没有笑。可她那平静而略带严厉的眼神却让他无端地心慌起来。他犯错的时候,妈妈常用那样的眼神盯着他。

⑩但是,妈妈并没骂他,她只是弯下腰来,把他轻轻地搂进了怀里。

那天夜里,他听到爸爸和妈妈的房间里传来低低的争吵声。他伸着耳朵听,却只隐隐听到一句,是妈妈的声音:我不能让孩子这么小就养成手心向上的习惯……

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就拉着他的小手,带着那10000元捐款和一张写得端端正正的借条儿又一次去了居委会。妈妈对居委会好心的胖大妈说:那10000元,当我们借的,等我们有钱了一定还。如果居委会不答应,我们宁愿现在就还回去。”

他和居会委的胖大妈一样不能理解妈妈的举动,但谁也阻止不了妈妈。

他们最后又把那10000元钱带走了,留下了借条。

此后,妈妈便是起早贪黑的忙碌。妈妈用那10000元买了一个小小的流动餐车,一年后又租了一家小小的店面;3年后,他们有了一家像样的早餐店……现在,妈妈已经在这个城市里开了几家早餐连锁店……

“现在每逢过年过节,妈妈都会带着我去福利院、养老院,看望那些残疾儿童和孤寡老人。妈妈的店里也招收了一些残疾员工。她常跟他们念叨的一句话就是:人活着,不要手心向上……”这个昔日跟着妈妈一起去领救助款的小男孩,如今已是一所艺术高校的油画专业的学生了。

那天,我们约在街边的咖啡店见面,他向我讲起了这段童年往事。中心广场一个脏兮兮的年轻人,见我们路过,向我们伸出了右手。阳光下,他的手心很醒目地向上摊开着。我眼见这个帅气的画油画的大男孩,瞅了一眼那摊开的手,目不斜视地从他面前大步流星走过。

1.请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妈妈的口吻概述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2.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可她那平静而略带严厉的眼神却让他无端地心慌起来。他犯错的时候,妈妈常用那样的眼神盯着他。

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4.本文多次提到“手心向上”,但标题却是“手心向下”,这是否冲突?为什么?

 

1.①丈夫出了车祸,为给他治病,家里花光了钱而且欠了一大笔债。 ②我和8岁的儿子一起领到了大家的捐款,儿子觉得接受捐款能够轻松得到钱,回到以前的生活状态。 ③我决定把收到的捐款作为借款,第二天我跟儿子去居委会送借条。 ④我起早贪黑卖早餐,生意越做越大,生活逐渐好转。 2.“平静”写出她在面对捐款时的淡定,已拿定不接受施舍的主意,表现出她面对困难时的坚强、自立;“严厉”表明她对儿子的想法不认同,不满意,表现出她注重对儿子人格的教育,教子有方。 3.①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照应了文章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②向人乞讨的年轻人的行为和妈妈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妈妈的坚强和自立。 ③他面对脏兮兮的年轻人的态度,含蓄地交代了妈妈的行为对他的影响,使情节丰满,从而深化了“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主题。 4.不冲突。从文中来看,“手心向上”是指对别人的馈赠或施舍心安理得地接受,它代表了一些人渴望不劳而获,渴望被帮助的心理。但文中妈妈在面对家庭重大变故时,自己不愿意、也教育儿子不要做一个“手心向上”的人,并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阐述了“手心向下”的含义,即自力更生。以“手心向下”为题,既突出了妈妈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教子有方的形象,又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解析】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情节梳理。解答时要按照题干要求,首先需要按照先后顺序概括整个故事情节,其次在叙述时需要以“妈妈”的口吻,注意身份的转换。根据第③段“孩子的爸爸下肢粉碎性骨折,医生说他永远不能站起来了……”和第⑤段“爸爸的腿花光了家里所有钱,还让他们欠下一大笔债”,可以概括出第一个情节:丈夫出了车祸,为给他治病,家里花光了钱而且欠了一大笔债。根据第⑦段“1的后面是4个0,10000元。他看得清清楚楚。没等妈妈鞠躬致意,他就带头拼命地鼓起掌来”和第⑧段“咱们又有钱了,你可以给我买一个汉堡吃吗?我是不是又可以去学画画了?”可以概括出第二个情节:我和8岁的儿子一起领到了大家的捐款,儿子觉得接受捐款能够轻松得到钱,回到以前的生活状态。根据第⑫段“那10000元,当我们借的,等我们有钱了一定还。如果居委会不答应,我们宁愿现在就还回去”和第⑭段“他们最后又把那10000元钱带走了,留下了借条”,可以概括出第三个情节:我决定把收到的捐款作为借款,第二天我跟儿子去居委会送借条。根据第⑮段“此后,妈妈便是起早贪黑的忙碌。买了一个小小的流动餐车,一年后又租了一家小小的店面;3年后,他们有了一家像样的早餐店……现在,妈妈已经在这个城市里开了几家早餐连锁店……”可以概括出第四个情节:我起早贪黑卖早餐,生意越做越大,生活逐渐好转。 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2.考查对词语意义及其作用的掌握。解答思路:解词+內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文章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解答时务必结合文章内容和语境,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平静”意为心情平和安静,写出了她在面对捐款时的淡定和自然,说明她已经拿定主意不接受施舍,表现出她面对困难时的坚强和自立;“严厉”意为严肃而厉害,表明她对儿子的想法不认同,对儿子的表现不满意,突出她注重对儿子人格的教育,体现了她教子有方。据此作答即可。 3.考查对段落作用的理解。作答时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从结构方面来看,最后一段中“中心广场一个脏兮兮的年轻人,见我们路过,向我们伸出了右手。阳光下,他的手心很醒目地向上摊开着”照应了文章开头,与文章标题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从内容方面来看,最后一段中“我眼见这个帅气的画油画的大男孩,瞅了一眼那摊开的手,目不斜视地从他面前大步流星走过”表现出了他面对脏兮兮的年轻人的态度,含蓄地交代了妈妈的行为对他的影响,使情节丰满,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从而深化了“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主题。另外,文章最后一段用向人乞讨的年轻人的行为和妈妈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妈妈的坚强和自立,使人物形象的刻画增加饱满。据此作答即可。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结合文中的描述可知,手心向上是乞讨时的动作,代表了一些人渴望不劳而获,渴望被帮助的心理,如儿时的他、乞讨的年轻人;文中妈妈在面对家庭重大变故时,自己不愿、也教育儿子不要做一个手心向上的人,并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阐述了“手心向下”的含义。“手心向下”是作者想传达给读者自立自强的观念,以“手心向下”为题,既突出了妈妈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教子有方的形象,又凸显了文章的主题。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学校学生会准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宣传周活动。作为筹备小组的成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

(1)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你要向同学们介绍“我国是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材料)从2002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拨款10.26亿元,而2011年的财政预算已经达到了4.15亿元。国家依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增加投入,切实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这样做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我国的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二、三批代表作名录。而第四批名录中,我国有22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3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入选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

(2)请为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宣传周活动写一则宣传标语。

(3)班级准备召开一个“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的主题班会,作为主持人,请你为班会设置一个开场白。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以饮个饱了。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夏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

(1)请结合本文段的内容,举例说说这本书么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2)本书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在作者笔下,_______________是一群强盗,侵占蝉所做的井;_______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___________精心设计作战计划,让蝗虫恐慌到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____________________!以残年余力,____________________,其如土石何?”

(2)李清照《渔家傲》中展现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丽河山诗百篇,边塞奇景动心弦。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动人的画笔勾勒了奇丽壮阔的边塞图景;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描绘塞外奇诡壮烈的场景。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民俗是文化传承中最贴近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俗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民俗的变异”。

①当然,民俗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

②它深植于集体,在时间上,人们一代代传承它

③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等

④比如过年时北方吃饺子,南方却吃年糕

⑤而在空间上,它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扩布

A.②⑤④①③ B.③②⑤①④ C.③②①⑤④ D.③④②①⑤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料峭        混凝土        出奇制胜        摩肩接踵

B.婆娑        岔道口        长途拔涉        俯仰生姿

C.铺砌        发牢搔        甘拜下风        因地制宜

D.广袤        倡议书        默守成规        众目睽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