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A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乙]

还记得有一回B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一一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1.[旧事重提寻温暖]

(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实际就是鲁迅在回忆往事,采擷温暖。语段中的A、B都曾给予过鲁迅温暖,其中A是____ (人名), B是___ (人名)。

(2)在《朝花夕拾》中,还有许多人曾给过他温暖,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人物并说明理由)。

2.[身临其境读文本]

知识卡片:

朗读的时候除了要发音吐字准确、清晰,还要注意朗读的整体感情基调与声调语气,并根据具体内容与表达需要确定重音、轻读、停连等。

我太难了!一会儿班里要进行分角色朗读,但是下面这两句话朗读时该怎么处理呢?你是班里的朗读大咖,帮帮我吧!

①“人都到那里去了? !”

②“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这有什么难的?就拿__     ( 填①或②)这句话举例子吧! (结合知识卡片,写出朗读处理方案和理由)

3.[朝花夕拾探人物]

语段中的A、B以及《做个小学生》中的“章太炎”分别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朝花夕拾》整本书及《做个小学生》简要分析。

 

1. (1)寿镜吾 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2)示例:长妈妈,在所有人都不理会鲁迅的想法时,不识字的长妈妈为小鲁迅找来了《山海经》,让鲁迅感到很温暖。 2.“人都到那里去了?!” ①因为大家都在外面玩太久,寿镜吾先生当时是生气的、情绪激动的,所以语调比较高,“那里”可以读重音,突出先生质问的语气。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②鲁迅其实认同藤野先生的观点,但内心还是有一丝不服气,有一丝狡辩、心虚的感觉,所以语气不是很强烈,重音在“实在”“心里”,突出两个对比的感觉。 3.①寿镜吾先生是一个博学的人,会沉浸在读书中;他是一个开明的人,不会因为孩子们贪玩就用戒尺来惩罚。②藤野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在纠正解剖图时一丝不苟,也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为我频繁地、仔细地添改讲义。③章太炎先生是一个支持革命的人。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①甲文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寿怀鉴(1849~1930年),字镜吾,晚号菊叟,绍兴城内都昌坊人,清同治八年(1869)中秀才。愤于洋人跋扈,清廷丧权辱国,以不买洋货、绝意仕进明志,在家中三味书屋设馆收徒,厘定规约,年收学生不过8人。鲁迅十一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先生读书。②乙文出自《藤野先生》,它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今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另外,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③明确思路:《朝花夕拾》中温暖鲁迅的人,指出其姓名,陈述事件。示范:范爱农,在那个民族受到压迫的时期,范爱农对于国家的热爱,对于革命的追求让鲁迅有了志同道合的同伴,有了温暖。 2.本题考查内容分析。抓住知识卡片中的关键词“重音、轻读、停连”,结合句子的前后语境具体分析。(1)“人都到那里去了?!”结合“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可知,许多学生偷偷跑出去玩了,寿镜吾先生发现了,比较生气,所以语气是愤怒的,声调比较高。这里用了问号和感叹号,疑问的地方在学生的去处,故“那里”要重读。(2)“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结合“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可知,藤野先生指出了“我”图上的一些不正确的地方,“我”虽然知道自己的错误,但年少气盛,内心有一些不服气,整体上句子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服气,满不在乎,语调不会很高。要突出自己的优点,故“还是”“实在”“心里”要重读,突出自己的虚张声势。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1)寿镜吾。结合“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可知,是一个外表严厉内心温和、开明的老师。结合“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可知,寿镜吾在读文章时是非常投入的,沉浸于其中,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知识的人。2)藤野先生。结合“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一一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可知,藤野先生非常认真的批改作业,并且热心的当面指正“我”的错误,看出这是一位认真负责、严谨治学、热心的老师。3)章太炎。结合“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二人”可知,章太炎为了革命饱经磨难,看出他对革命的态度是忠诚的,是执着的。结合“就是这样的革命猛将,一生博通经史,同时精研西方各科通识,终其一生,著作斐然”可知,章太炎在进行革命的同时不忘追求学问,并且有非常高的成就,看出他学识渊博、治学勤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做个小学生

邹滢颖

①林之老师在杭报退休后,认认真真地用一本厚达三百页的书来说自己《一字不识》,我们一翻,立刻又回到蒙昧的状态。她讲字词从甲骨文说起,比如秋,她说竟然是一只蟋蟀,有触须、长足,背上还有翅,怪不得《诗经.幽风》里,这只小虫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的乡愁。看图识字,从源流讲起,对于所有识字期的人而言,可以保留对中国文字最天真的感知。

②且说“花”宇。“花”的本字其实是“华”,最初古人说“花”时,用的是“华”,那是从树上开花而来的象形字,是一-棵花枝茂盛的树。《说文解字》里,“华”的造宇本义就是树木开花。到现代汉语,“华” 字的本义就由“花”代替了。其实在古人眼里花是有区别的,木本植物开的花称“华”,草本植物开的花称为“荣”。 《说文解宇》里说“荣,桐木”,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荣”变成了树木。

③甲骨文就像一幅幅画,不同的人眼里也可以看出不同的意思,比如这“荣”宇的上半部分,有人说画的是盛开的花朵,说画含芭的花骨朵也未尝不可。“骨朵”一词也很有意思。我们一般把“骨朵”与“花”连用,花骨朵就是花蕾。据说“骨朵”最初却是一种兵器:一根长长的铁棍或木棒,顶端装有金属的圆头。宋《东京梦华录》里写到京城过元宵时的排场:两边排立的禁卫军,身穿锦袍,头戴簪花,手里举着“骨朵子”。后来以“骨朵”形容花蕾,样子倒是蛮像的。

④林老师是做起了“小学”生了。

⑤很多大师到晚年会专治文字和训诂,称为小学,近现代最著名的就是余杭章太炎先生。鲁迅先生说他“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二人”,就是这样的革命猛将,一生博通经史,同时精研西方各科通识,终其一生,著作斐然,是晚清以来不世出的人物,但他一生费力最深的却是国学中的“小学”,而他的小学也是从《说文解字》开始,从甲骨文开始。

⑥1908年,他在日本避难,一边继续推翻帝制的革命,一边给留学生上小学:“一间八席的房子,当中放了一张矮桌子 先生坐在一面,学生围着三面听(周作人回忆)。谈天时偶然还有话最多,爬来爬去的……”这些小学生是谁呢?鲁迅、周作人、朱希祖、钱玄同、许寿裳等这些具有突破性的人物,彼时认认真真听章老师上课、记笔记。我看过他们的笔记,鲁迅先生的笔记尤其清爽,是学生们最想抄的本子。当“小学”生不容易。

⑦流沙河先生晚年说自己像一条老豇豆悬挂在风里。他因诗而名,也因诗而坠入低谷,晚年却在低谷中找到汉字,帮《正体字回家》,说文解字像一条光亮的巷道,让他找到回家的路 《字看我一生》,他在文字里安顿自己,做文字的福尔摩斯,其乐无穷。当“小学”生是一次开悟。

⑧台湾有个张大春,微博粉丝众多,他有一-本书写给自己的孩子看:《认得几个字》,他把自己和孩子的故事写在一个个字条下面,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体温。比如他写到黑,他说“宇宙是黑的,想它时偶尔会奇迹般发亮”。这个黑真得黑到家了!孩子和父亲因为中国字,成为更亲密的伙伴。当“小学”生是一种幸福。

⑨所以识字这件事,有这么多大师一生以求,还有谁敢说自已认得那么多字呢?一字不识,只有低头,感谢古老的汉字,感谢博识的老师,让我们这些小学生能享受汉宇带来的无限趣味。

(选自2019. 9.20《杭报副刊》,原文有删节)

1.文章第④段写到:“林老师是做起了‘小学’生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小学”生的意思。

2.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流沙河先生晚年说自己像一条老豇豆悬挂在风里。(这个句子富有表现力,请赏析。)

(2)这个黑真得黑到家了! (请解释“黑到家”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3.阅读文章,找一找下面的甲骨文,哪一个是“荣”字? (    

A. B. C. D.

4.结合全文,分析当“小学”生有哪些好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要求填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_______(人名) 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中,《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为我们展现了元方像小老师一般教导父亲的友人做人要讲诚信,懂礼貌;在_______国著名作家海伦 凯勒的笔下,莎莉文老师不仅仅教给她知识,更给她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转折;著名作家____ (人名) 在《散步》一文中,教会中年人要承担尊老爱幼的社会责任:老师可以是生命中熠熠生辉的角色,也可以是_______(人名) 在《秋天的怀念》中记录的默默守候的母亲。

 

查看答案

传统文化知识。

七年级学生李睿想建一个微信群,与志趣相投的同龄学友共同探讨国学问题,若有以下四个国学爱好者微信群名,他选哪个最合适? (   )

A.而立岁月 B.不惑之家 C.耳顺一族 D.豆蔻年华

 

查看答案

古诗默写。

(1)遥怜故园菊,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3)古人常写诗表达思念。王湾写下“乡书何处达,_______” 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李白用“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传达对王昌龄的牵挂;李益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更是写尽了征人的乡思。

(4)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闸。(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子日:“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鉴赏窗前梧桐的淡泊随性,屈服自然又抗衡自然人生的最高境界,不过如此。

B.新学期第一次班会课,李红侃侃而谈班级建设,卖弄自己的想法,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

C.读书交流时,眼看大家一直争执不下, 他将错就错将文艺和文学混为一谈,我不禁感受到了他的幽默。

D.在刚结束的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用十一连胜夺取冠军,用“升国旗、奏国歌”来向祖国献礼,看着她们的壮举,我内心的敬意油然而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