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业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平凡的人,他们平日里默默无闻,身上却有着美好的品质。他可能是你的亲人、老师、同学,也可能是与你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
请以《不平凡的平凡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不得抄袭、套作。(2)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和人名。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题目。
子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019年9月,新疆清远中学骨干教师团队到你校参观学习。作为学生接待团的代表,请你为来访团队介绍具有特色的校园一角。(不得出现真实姓名,不超过50个字)
阅读甲乙两文,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题。
[甲]
谢太傅塞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撤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①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玩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 黄琬传》)
[注释]①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急) B.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
C.为魏郡太守(担任) D.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听说)
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B.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C.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D.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4.请结合材料,分析甲乙两文中主人公的共同特点。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A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乙]
还记得有一回B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一一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1.[旧事重提寻温暖]
(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实际就是鲁迅在回忆往事,采擷温暖。语段中的A、B都曾给予过鲁迅温暖,其中A是____ (人名), B是___ (人名)。
(2)在《朝花夕拾》中,还有许多人曾给过他温暖,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人物并说明理由)。
2.[身临其境读文本]
知识卡片:
朗读的时候除了要发音吐字准确、清晰,还要注意朗读的整体感情基调与声调语气,并根据具体内容与表达需要确定重音、轻读、停连等。
我太难了!一会儿班里要进行分角色朗读,但是下面这两句话朗读时该怎么处理呢?你是班里的朗读大咖,帮帮我吧!
①“人都到那里去了? !”
②“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这有什么难的?就拿__ ( 填①或②)这句话举例子吧! (结合知识卡片,写出朗读处理方案和理由)
3.[朝花夕拾探人物]
语段中的A、B以及《做个小学生》中的“章太炎”分别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朝花夕拾》整本书及《做个小学生》简要分析。
阅读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做个小学生
邹滢颖
①林之老师在杭报退休后,认认真真地用一本厚达三百页的书来说自己《一字不识》,我们一翻,立刻又回到蒙昧的状态。她讲字词从甲骨文说起,比如秋,她说竟然是一只蟋蟀,有触须、长足,背上还有翅,怪不得《诗经.幽风》里,这只小虫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的乡愁。看图识字,从源流讲起,对于所有识字期的人而言,可以保留对中国文字最天真的感知。
②且说“花”宇。“花”的本字其实是“华”,最初古人说“花”时,用的是“华”,那是从树上开花而来的象形字,是一-棵花枝茂盛的树。《说文解字》里,“华”的造宇本义就是树木开花。到现代汉语,“华” 字的本义就由“花”代替了。其实在古人眼里花是有区别的,木本植物开的花称“华”,草本植物开的花称为“荣”。 《说文解宇》里说“荣,桐木”,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荣”变成了树木。
③甲骨文就像一幅幅画,不同的人眼里也可以看出不同的意思,比如这“荣”宇的上半部分,有人说画的是盛开的花朵,说画含芭的花骨朵也未尝不可。“骨朵”一词也很有意思。我们一般把“骨朵”与“花”连用,花骨朵就是花蕾。据说“骨朵”最初却是一种兵器:一根长长的铁棍或木棒,顶端装有金属的圆头。宋《东京梦华录》里写到京城过元宵时的排场:两边排立的禁卫军,身穿锦袍,头戴簪花,手里举着“骨朵子”。后来以“骨朵”形容花蕾,样子倒是蛮像的。
④林老师是做起了“小学”生了。
⑤很多大师到晚年会专治文字和训诂,称为小学,近现代最著名的就是余杭章太炎先生。鲁迅先生说他“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二人”,就是这样的革命猛将,一生博通经史,同时精研西方各科通识,终其一生,著作斐然,是晚清以来不世出的人物,但他一生费力最深的却是国学中的“小学”,而他的小学也是从《说文解字》开始,从甲骨文开始。
⑥1908年,他在日本避难,一边继续推翻帝制的革命,一边给留学生上小学:“一间八席的房子,当中放了一张矮桌子 先生坐在一面,学生围着三面听(周作人回忆)。谈天时偶然还有话最多,爬来爬去的……”这些小学生是谁呢?鲁迅、周作人、朱希祖、钱玄同、许寿裳等这些具有突破性的人物,彼时认认真真听章老师上课、记笔记。我看过他们的笔记,鲁迅先生的笔记尤其清爽,是学生们最想抄的本子。当“小学”生不容易。
⑦流沙河先生晚年说自己像一条老豇豆悬挂在风里。他因诗而名,也因诗而坠入低谷,晚年却在低谷中找到汉字,帮《正体字回家》,说文解字像一条光亮的巷道,让他找到回家的路 《字看我一生》,他在文字里安顿自己,做文字的福尔摩斯,其乐无穷。当“小学”生是一次开悟。
⑧台湾有个张大春,微博粉丝众多,他有一-本书写给自己的孩子看:《认得几个字》,他把自己和孩子的故事写在一个个字条下面,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体温。比如他写到黑,他说“宇宙是黑的,想它时偶尔会奇迹般发亮”。这个黑真得黑到家了!孩子和父亲因为中国字,成为更亲密的伙伴。当“小学”生是一种幸福。
⑨所以识字这件事,有这么多大师一生以求,还有谁敢说自已认得那么多字呢?一字不识,只有低头,感谢古老的汉字,感谢博识的老师,让我们这些小学生能享受汉宇带来的无限趣味。
(选自2019. 9.20《杭报副刊》,原文有删节)
1.文章第④段写到:“林老师是做起了‘小学’生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小学”生的意思。
2.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流沙河先生晚年说自己像一条老豇豆悬挂在风里。(这个句子富有表现力,请赏析。)
(2)这个黑真得黑到家了! (请解释“黑到家”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3.阅读文章,找一找下面的甲骨文,哪一个是“荣”字? ( )
A. B. C. D.
4.结合全文,分析当“小学”生有哪些好处?
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要求填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_______(人名) 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中,《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为我们展现了元方像小老师一般教导父亲的友人做人要讲诚信,懂礼貌;在_______国著名作家海伦 凯勒的笔下,莎莉文老师不仅仅教给她知识,更给她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转折;著名作家____ (人名) 在《散步》一文中,教会中年人要承担尊老爱幼的社会责任:老师可以是生命中熠熠生辉的角色,也可以是_______(人名) 在《秋天的怀念》中记录的默默守候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