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朗读者》精心挑选经典美文,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朗读者》精心挑选经典美文,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展现真实的人物情感。节目呈现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它所传递的责任感与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理念。其mèi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嘉宾分享的故事同样精采。这些简单的过往经历,却有着深刻的(甲)(底蕴 内涵)或动人的情感在里面。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在节目中畅谈与儿子之间的矛盾、分歧、隔乃至冲突,与观众(乙)(分享 共享)对儿子的教育心得及父子间的相处之道,令人感概。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传播文化的一股清流,以此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选择题只选序号打√)。

mèi力(    )  ②隔(    )  ③现(A.chénɡ  B.chén)  ④底(A.rùn  B.yùn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

(3)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

(甲)        (乙)   

(4)“不少人《朗读者》喻为传播文化一股清流,以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一句中加点的词性和划线短语的结构分别是:

①词性:把(    )  此(    )

②短语:传播文化(    )  一股清流(    )

(5)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1)①魅 ②阂 ③A ④B (2)采——彩 概——慨 (3)【甲】内涵 【乙】分享 (4)①词性:把(介词) 此(代词) ②短语:传播文化(动宾) 一股清流(偏正) (5)旨在实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目标,展现真实的人物情感。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第一个字写作“魅”。第二个字写作“阂”。第三个字读作chénɡ,选A。第四个字读作yùn。选B。魅力:指形容一个人的个性与容貌之美有着很强的诱惑力与吸引力。隔阂:一指彼此情意沟通的障碍或是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彼此之间有间隔,又指阻隔、隔绝。底蕴:意思是内心蕴藏;底细;事情的内涵;文化的涵养。 (2)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精彩:形容词,(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出色;绝妙,或者某些方面出乎大众意料,超常表现。感慨:情感愤激;感触,感叹。 (3)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底蕴:是内情,具体内容。内涵:是事物内部所含的实质或意义。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应用“内涵”。分享:是分给他人共同享用。共享:是共同享用。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应用“分享”。 (4)根据词的词性分析。“把”是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的关系的虚词)。“此”是代词(代替名词或一句话的一种词类)。②“传播”是动词,“文化”是宾语。“传播文化”是动宾短语(支配与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一股”修饰、限定“清流”,“一股清流”是偏正短语(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短语)。 (5)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细读划线句可知,“旨在实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一句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目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业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平凡的人,他们平日里默默无闻,身上却有着美好的品质。他可能是你的亲人、老师、同学,也可能是与你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

请以《不平凡的平凡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不得抄袭、套作。(2)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题目。

子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019年9月,新疆清远中学骨干教师团队到你校参观学习。作为学生接待团的代表,请你为来访团队介绍具有特色的校园一角。(不得出现真实姓名,不超过50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文,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题。

[甲]

谢太傅塞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撤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玩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 黄琬传》)

[注释]①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急) B.未若柳絮风起(趁、乘)

C.魏郡太守(担任) D.京师不见而琼以状(听说)

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B.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C.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D.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4.请结合材料,分析甲乙两文中主人公的共同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A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乙]

还记得有一回B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一一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1.[旧事重提寻温暖]

(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实际就是鲁迅在回忆往事,采擷温暖。语段中的A、B都曾给予过鲁迅温暖,其中A是____ (人名), B是___ (人名)。

(2)在《朝花夕拾》中,还有许多人曾给过他温暖,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人物并说明理由)。

2.[身临其境读文本]

知识卡片:

朗读的时候除了要发音吐字准确、清晰,还要注意朗读的整体感情基调与声调语气,并根据具体内容与表达需要确定重音、轻读、停连等。

我太难了!一会儿班里要进行分角色朗读,但是下面这两句话朗读时该怎么处理呢?你是班里的朗读大咖,帮帮我吧!

①“人都到那里去了? !”

②“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这有什么难的?就拿__     ( 填①或②)这句话举例子吧! (结合知识卡片,写出朗读处理方案和理由)

3.[朝花夕拾探人物]

语段中的A、B以及《做个小学生》中的“章太炎”分别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朝花夕拾》整本书及《做个小学生》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做个小学生

邹滢颖

①林之老师在杭报退休后,认认真真地用一本厚达三百页的书来说自己《一字不识》,我们一翻,立刻又回到蒙昧的状态。她讲字词从甲骨文说起,比如秋,她说竟然是一只蟋蟀,有触须、长足,背上还有翅,怪不得《诗经.幽风》里,这只小虫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的乡愁。看图识字,从源流讲起,对于所有识字期的人而言,可以保留对中国文字最天真的感知。

②且说“花”宇。“花”的本字其实是“华”,最初古人说“花”时,用的是“华”,那是从树上开花而来的象形字,是一-棵花枝茂盛的树。《说文解字》里,“华”的造宇本义就是树木开花。到现代汉语,“华” 字的本义就由“花”代替了。其实在古人眼里花是有区别的,木本植物开的花称“华”,草本植物开的花称为“荣”。 《说文解宇》里说“荣,桐木”,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荣”变成了树木。

③甲骨文就像一幅幅画,不同的人眼里也可以看出不同的意思,比如这“荣”宇的上半部分,有人说画的是盛开的花朵,说画含芭的花骨朵也未尝不可。“骨朵”一词也很有意思。我们一般把“骨朵”与“花”连用,花骨朵就是花蕾。据说“骨朵”最初却是一种兵器:一根长长的铁棍或木棒,顶端装有金属的圆头。宋《东京梦华录》里写到京城过元宵时的排场:两边排立的禁卫军,身穿锦袍,头戴簪花,手里举着“骨朵子”。后来以“骨朵”形容花蕾,样子倒是蛮像的。

④林老师是做起了“小学”生了。

⑤很多大师到晚年会专治文字和训诂,称为小学,近现代最著名的就是余杭章太炎先生。鲁迅先生说他“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二人”,就是这样的革命猛将,一生博通经史,同时精研西方各科通识,终其一生,著作斐然,是晚清以来不世出的人物,但他一生费力最深的却是国学中的“小学”,而他的小学也是从《说文解字》开始,从甲骨文开始。

⑥1908年,他在日本避难,一边继续推翻帝制的革命,一边给留学生上小学:“一间八席的房子,当中放了一张矮桌子 先生坐在一面,学生围着三面听(周作人回忆)。谈天时偶然还有话最多,爬来爬去的……”这些小学生是谁呢?鲁迅、周作人、朱希祖、钱玄同、许寿裳等这些具有突破性的人物,彼时认认真真听章老师上课、记笔记。我看过他们的笔记,鲁迅先生的笔记尤其清爽,是学生们最想抄的本子。当“小学”生不容易。

⑦流沙河先生晚年说自己像一条老豇豆悬挂在风里。他因诗而名,也因诗而坠入低谷,晚年却在低谷中找到汉字,帮《正体字回家》,说文解字像一条光亮的巷道,让他找到回家的路 《字看我一生》,他在文字里安顿自己,做文字的福尔摩斯,其乐无穷。当“小学”生是一次开悟。

⑧台湾有个张大春,微博粉丝众多,他有一-本书写给自己的孩子看:《认得几个字》,他把自己和孩子的故事写在一个个字条下面,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体温。比如他写到黑,他说“宇宙是黑的,想它时偶尔会奇迹般发亮”。这个黑真得黑到家了!孩子和父亲因为中国字,成为更亲密的伙伴。当“小学”生是一种幸福。

⑨所以识字这件事,有这么多大师一生以求,还有谁敢说自已认得那么多字呢?一字不识,只有低头,感谢古老的汉字,感谢博识的老师,让我们这些小学生能享受汉宇带来的无限趣味。

(选自2019. 9.20《杭报副刊》,原文有删节)

1.文章第④段写到:“林老师是做起了‘小学’生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小学”生的意思。

2.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流沙河先生晚年说自己像一条老豇豆悬挂在风里。(这个句子富有表现力,请赏析。)

(2)这个黑真得黑到家了! (请解释“黑到家”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3.阅读文章,找一找下面的甲骨文,哪一个是“荣”字? (    

A. B. C. D.

4.结合全文,分析当“小学”生有哪些好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