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作文。 在父母眼中,你也许总是长不大;在老师眼里,你也许总是很...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作文。

在父母眼中,你也许总是长不大;在老师眼里,你也许总是很平凡;在同学面前,你也许总是很一般……可是,当你的身上多了一点担当,多了一点坚持,多了一点分享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长大了!

请以“就这样,我悄悄地长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③认真书写。

 

范文 就这样,我悄悄地长大 笔尖在纸上来回移动着。一缕阳光从窗子斜射进来,像一条金色的带子,笔直地穿过了我的半个房间。 笔停了下来。我起身望着那一抹柔和的金色——这太阳的一部分,深深地让我迷恋。这样纯净的颜色,不带有一丝杂质。我陶醉了。 蓦地,床边出现了一个孩子,这个眼睛清澈明亮的孩子,惊奇地跑了过去,用双臂揽住这一缕阳光,尖叫了起来:“妈妈,过来看!这个黄色的东西是什么!” “这是阳光,太阳发出的光芒!”妈妈慢慢地走过来,抱起她,“是不是暖暖的?” 孩子用力点了点头:“好神奇!我喜欢阳光,妈妈等你老了,我就天天带你去晒太阳!“ “嗯!”妈妈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转眼间,这个孩子已经上了小学,她还是那样天真活泼,只是鼻梁上多出了一副眼镜。她捧起一本书,在那缕阳光旁坐下。顿时,书香溢满了整个房间。妈妈的声音传来:“女儿,在阳光下看书对眼睛不好!你都近视了,还想让眼睛度数加深吗?!”“不嘛,妈妈,我在这儿很好。”她微笑着,看着房间里的那抹金色,“我喜欢这缕阳光。”书页继续翻动着。 而现在,当年的那个女孩,已经走进了初中。她正站在书桌旁,痴痴地望着那缕阳光,嘴角弯成一条弧线,沉浸在美好的回忆里。 我回过神,躺在床上,感受着阳光的温暖,惬意地眯起了双眼。 忽然觉得,我真的长大了。 在不经意间,我已学会了说话走路;在经过时间的洗礼后,我已不需要妈妈的帮助督促。时间老人已经收回了我的童年。 就这样,我悄悄地长大了。 望着窗外,白云点缀的天空,阳光依旧是暖暖的。 【解析】 作文标题“就这样,我悄悄地长大”是命题作文。认真审清题意题目是“就这样我悄悄地长大”很显然,要审清“这样”所指代的内容经过分析我们觉得“这样”指代的内容是宽泛的,学生是容易把握的比如既可以写亲人的关爱、师长的教诲、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也可以写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意志等。这是“长大”的形式,最后是必须弄清楚“悄悄地长大”,应该说这里重在强调的是一个过程,而这个长大的过程,就像一粒种子发芽一样,需要一定的养分才能完成,所以这里长大的过程不仅是年龄的增加,身材的增高,而且应该是习惯的养成,思想的成熟,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长……而这一点恰恰应该是审题的重点。具体说来,以下内容可以参考,经历磨炼、体验情感、增长见识、提升能力、获得感悟、认识自我、担负责任等考生可以由此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叙写自己的兴趣爱好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抒写自己的感悟体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语段选自法国作家_____的《昆虫记》,文中的“它”是_________。全书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充满了对_______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它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它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缩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6年某市马拉松参赛者参与方式图

(材料二)跑步圈里流行这样一句话——跑步是丰俭由人的运动,只需要一双跑鞋就可以上路。社交媒体的兴起,也让跑步变成了一种可以分享的社交方式,乐趣感陡增。如现在流行的一系列健身+社交软件,让人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跑步成果,为你点赞和欢呼。当然,朋友们也可成为你跑步的监督者。你持续分享的跑步记录,传播了一个时髦的、有趣的、自律的、阳光的形象。

跑步和读书一样,绝不仅是身体的锻炼,而且是心灵的净化、灵魂的洗礼和境界的提升,马拉松比赛中蕴含和浓缩了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

(材料三)那么马拉松赛为何在这几年迅速升温呢?在马拉松赛兴盛之前,个体的跑和小群体的跑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市民景观。在过去,跑步是非常态现象,是一种应急的实用行为。而现代市民的跑步,其实大多是对过剩能量的排泄。如果不将这些过剩能量挥霍在涌动的人群中,它就会变成一种隐伏的压迫。

我们常见胖子为了减轻体重而跑,也会见到一个人为了排遣某种情绪或压力而跑。一个人独跑,在能量排泄上可能是物质性的,可能是精神性的,也有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可是如果是很多人聚在一起跑,跑出了快乐,跑出了存在感,就必然体现了能量排泄的双重含义,甚至可以说,精神的意义超过了物质的意义。一切狂欢性活动,都是人类对过剩的精神能量的挥霍。

城市人以狂欢形式来排泄过剩的精神能量,是以物质能量过剩为前提的。马拉松赛其实是一种狂欢机制,能够将两种过剩能量转化为一种可展示的虛拟商品,顺便也为商家带来了眼球经济,为地方政府带来了品牌政绩。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跑步之所以在朋友圈流行,就在于其丰俭由人,仅仅需要双跑鞋就可以上路。

B.在马拉松赛兴盛之前,个体的跑和小群体的跑已经非常流行。

C.一人独跑和多人共跑的区别是后者更能排泄精神能量且体现能量排泄的双重性。

D.马拉松赛是一种狂欢机制,既为商家带来眼球经济,也给地方政府带来品牌政绩。

2.(材料一)揭示了人们参赛的什么现象?结合(材料三)分析人们这样做的原因。

3.(材料二)向我们介绍了跑步的好处,请你概括出其中的两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为泥土洗澡

①2012年,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在奥运场馆的选址上,英国人做出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决定:将奥林匹克公园建在伦敦东部斯特拉特福德的垃圾场和废弃工地上。

②说不可思议,是因为这块2.5平方公里的土地曾被数十年的工业生产严重污染。据调查,这块土地上的污染物包括石油、汽油、焦油、氰化物、砷、铅和非常低含量的放射性物质。大量有毒的工业溶剂已经渗透到土壤中。

③换一种思维考虑,在工业机械高度发达的今天,即使将奥运场馆选址在这种地方,也不必担心。因为解决的办法非常简单,只要动用挖掘机和卡车,把被污染的土壤挖走运到别处,再运来干净土壤把场地回填就可以了。

④但是英国人似乎很愚蠢,他们并没有选择这个简单的方法,而是舍易求难,运用复杂方法给这片被污染的泥土洗澡。

⑤2006年10月以来,伦敦市政部门对这块土地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大约3000次的现场调查,制订了详细的恢复生态计划。之后,他们在奥林匹克公园的范围,建起了两座土壤修复工厂,开始用泥土清洗和生物降解法对接近100万立方米的受污染泥土进行清洁。有毒的土壤被挖起,运进巨型土壤“洗衣机”,分离掉沙子和碎石,然后清洗提炼出污染物。在这之后,用超大“电磁铁”分离掉重金属。清洗过的土壤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和实验室的检测来评估其清洁程度。经过这样清洗的曾经被严重污染的土地已经完全恢复“干净安全”的标准。据一份测试报告说,被清洗过的土壤即使被小孩儿不小心吞下都不会有问题。

⑥英国人为泥土洗澡,被认为是一项了不起的创举。这种了不起,不是因为他们的科技手段如今已经如何发达,而是他们开启了一种有关人类对环境欠账的弥补尝试:即不惜代价,让被自己玷污的环境重现生机。这种做法或许会被看成是天真可笑,其实,这恰恰是被人类忽略的重大责任。

⑦伦敦奥运会奥林匹克公园总工程师萨瑞芙说:“直接把受污染的土壤挖出来运到垃圾场然后填满,这其实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但这种做法在现在的时代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⑧萨瑞芙的这句话,再次告诉我们何谓真正的环保,那并非只是拆东墙补西墙。而应是我们人类彻底承认错误,彻底清洗掉我们带给自然的肮脏,使之重新恢复原有的状态。

(选自《甘肃日报》,略有改动)

1.根据文章,简要概括英国人为泥土洗澡时的具体做法?

2.文中第⑤段所列举的数据在说明的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英国人在奥运场馆选址上的做法不可思议,是因为这块大约2.5平方公里的土地曾被数十年的工业生产严重污染。

B.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大量”是很多的意思,表明数量之多,说明土壤被污染的程度之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动用挖掘机和卡车,把被污染的土壤挖走运到别处,再运来干净土壤把场地回填,的确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最好的办法。

D.真正的环保意识使英国人做了一件其他国家无法做到的了不起的事情,使被玷污的环境重现生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在你身边想你

①夜已经深了,妈妈坐在床沿上,叠衣服。忽然,女儿穿着睡衣,呼呼地跑了进来,一下子扑进妈妈的怀里。妈妈摸摸女儿的头:“乖,是不是做噩梦了?”女儿摇摇头。妈妈捧起女儿的小脸:“那是怎么啦?”女儿娇嗔地说:“没事,我就是想你了。”妈妈笑了:“傻丫头,妈妈不是在家吗,就在你身边啊,想什么想?”女儿把头深深地埋进妈妈的怀里:“我知道你在家里,但我就是想你了嘛。”妈妈紧紧地抱住女儿。

②这是我的一位同事,在微信朋友圈里晒的故事。同事说,自从女儿出生以来,她就很少和女儿分开。可是,已经六岁多的女儿,还是会经常突然跑到她的身边,一把抱住她,对她说,想她了。

③有人点赞说:“我知道你就在我身边,但我还是忍不住想你了。”这个想念,是世界上最真诚、最朴素、最感人的想念。

④其实,不单是孩子,有时候,我们也会突然特别想念就在我们身边的某个人。那种想念,与距离无关。

⑤父亲在世的时候,只从安徽老家来过杭州一次。那时候,他已经重病缠身,只是还没有检查出来。我和爱人租的房子,只有两个房间,父亲来了后,孩子就和我们暂时睡在一起,另一个房间让父亲住。

⑥那天晚上,不知道为什么,我躺在床上就是睡不着,脑海里浮现的都是小时候的事情:父亲牵着我的手,第一次送我去邻村的学校上学;我放鸭子,丢了5只鸭,父亲在水稻田里四处寻找;春节,父亲骑着自行车带我去亲戚家拜年,坐在后座上的我,一只脚不小心卷进了后车轮,父亲赶紧停下来,手忙脚乱地将我的脚从车轮里拔出来,心疼地搓啊,搓啊……自从上大学后,我和父亲的相聚越来越少了,后来又从安徽来到杭州工作,就更少回家了。他把这个唯一的儿子抚养大,培养成人,却难得见上一面。

⑦我突然无比地想念他,而他,此刻就睡在隔壁,就在我身边。我终于忍不住,披衣起床,蹑手蹑脚地推开了另一个房间的门。我不确定他有没有熟睡,不想打扰到他,只想悄悄看一眼他。我知道,如果不看他一眼,这一夜,我将无法入眠。

⑧没想到,父亲披着上衣,斜靠在床头,他也没睡着。见我进来,他轻声地问:“还没睡啊?”我点点头,却无法说出口,我只是想他了,我进来只是为了看他一眼。我说:“我找个东西。”我装作找东西的样子,在书架上翻了几下,随便找了一本书。“找到了?”父亲问。我点点头。父亲想说什么的样子,又咽了回去:“你明天还要上班,赶紧去睡吧。”我说:“没关系,反正您也还没睡,我陪您坐坐。”

⑨我坐在了父亲的床头。我们像以前一样,只是那么安静地坐着,偶尔说几句无关紧要的话。我遗传了父亲木讷的性格,我们爷俩在一起的时候,能说的话并不多。父亲倚靠在床头,我坐在他的身边。我们就那么坐着。五分钟,八分钟,也许更长的时间。我只是偶尔看他一眼,有时,和他的目光撞在一起。这是父亲唯一一次来杭州,住在儿子在杭州的家。

⑩在父亲去世多年之后,我仍然时时自责,为什么那晚我不告诉他,我并不是要找东西,我只是想他了,就是想看他一眼。我没有说,徒留遗憾。

我从来没有对父亲说过想他了,一次也没有,无论是当面,还是电话里,我都无法开口说想他,就像他也从没有说过他想我了。而我是真的经常想他,特别是那一晚,他就在我身边,这种想念无法遏止。现在,我只剩下思念,除了照片,我再也见不到他了。如果他能听见,我一定要对着他的照片,告诉他:“爸,我想您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6年第4期,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④段既承接上文,又为下文叙述那夜“我”的举动作铺垫。

B.文章语言优美,辞藻华丽,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

C.文章注重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内涵丰富,情感真挚。

D.文章结尾处呼应开头,升华中心,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依照示例,依次写出父亲对“我”的关爱的几件事。

⑴ 父亲牵着“我”的手,送“我”去上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我”借口找书去看父亲,他却怕耽误“我”的工作,让“我”赶紧去睡觉。

3.阅读文章画线句子,回答下面问题。

⑴我终于忍不住,披衣起床,蹑手蹑脚地推开了另一个房间的门。(品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⑵现在,我只剩下思念,除了照片,我再也见不到他了。(体会加点词所蕴含的情感)

4.请简要分析文章①~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5.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题“我在你身边想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乙)忠、万、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

《小儿不畏虎》)

(注)①忠、万、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带长江沿岸洗;②浣衣:洗衣服;③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④意:估计

1.用“/”线为下面句子断句,划两处。

虎 自 山 上 驰 来 妇 人 仓 皇 沉 水 避 之 二 小 儿 戏 沙 上 自 若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山北之塞_____                   ⑵ 汝之不_____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             ⑷ 虎亦卒_____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与“以君之力”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惠 B.投诸渤海

C.笑而止 D.意虎食人

4.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

5.甲乙两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都使用了对比手法,试从两文中各举一例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