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校园里,总有一些场景让我们回味思考;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侧目流连;阅读时,总有一些故事让我们深受启迪……擦亮双眼,热情以对,我们总会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人和事,从中获得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戏剧、诗歌除外),聚焦你最有感触的事情.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自拟标题,不少于60字文中如果需要出现可能很露作者身份的真实的姓名或校名的,请用化名代替。
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古往今来,多少道德楷模践行诚信美德令人景仰。为了进一步探究“诚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学校准备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作为班长,请你围绕此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仿照示例设计三个活动项目。
示例:引经据典话诚信
2.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不讲诚信的事情,如考试作弊、借钱不还等等。在讨论“不讲诚信很可怕”这个话题时,轮到你发言了,你将说点什么呢?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100-120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向上心情
①寻找已经被杂草遮埋的小道,拨开两旁不断伸出的带刺枝条,一脚深一脚浅,也就到了山腰。
②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来时的两部黑色轿车,现在已经显得那么小巧,有几个人正在车外聊天,他们的话题肯定与爬山无干——常常是这样,到了山脚下总有一部分人毫无兴致,他们大度地说:你们上去吧,我们在下边等着。这种情绪产生了作用。使上山的人数骤然减了下来。
③一个人在平地的时日居多,倾斜陡峭对于行路者而言,消耗精神和体力。人们在攀援时难以健步如飞,而且随着高度的提升,萌生出难乎为继的悲观,往往一念之差,有人就登不到顶。此时,他认为最适宜的就是坐下来歇歇。坐下来多么舒适啊,甚至比顶上风光更有诱惑力,使人乐意调整原先拟定的计划,改变目标,使上山前的心高气傲稍稍打点折扣。甚至就很自然地找一个理由,解脱了自己。行程中有着许多变数,都会本着随意而调整甚至推翻,这也往往削弱了我们所应有的毅力和意志。往往一咬牙可以持守的,继续的,都轻易地放弃了,还不觉得有何不妥。时日久了,顺势成了惯性,也就对于难度有意地回避,以为人生如此可谓明智。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句子:“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④我的体力未必过于同行者。速度也不快,只是不愿意停下,渐渐就升到了高处。我对陌生的高处有一种好奇,它们是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存在的呢?这一点,只有亲见才能解悬,也就不能吝惜自己的脚力。这使我向上的心情里充满喜悦和期待,从未怨艾山势陡峭山径狭隘。如果一座山和平地一样便于行走,那就名不副实了。人们沿着不同的倾斜度,在递进中移步换景,那些平地的寻常情绪如薄雾般退去,而那种如朝阳升起时的豁亮,突然充满了胸腔。
⑤我看到许多迎着秋风摇曳的植物,由于土壤贫瘠,沙石颗粒中不管是灌木还是藤葛,显出峥嵘兀傲品相。摘下几枚已经深褐色的山枣放在口中,核大而味涩。那些带倒钩的刺,把人的裤脚扯住,死活不肯放手。风吹日晒,枝条都那么坚韧,这就是通常言说的生命力吧。在很不适宜的环境下生长,一步不落地与季节相应,春荣秋枯。绿黄有时,于岑寂中开出一堆细碎金黄的花朵,也不失为秋日清景了。
⑥登顶之后,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山顶上只有巨石,相互依靠、叠嵌。坚实无移,并无瑰奇风光可睹,只是山风清冽,气息清幽,异于平地。齐鲁大地已经卸去了万千重负,现在,是无数的青青麦苗,探出了土层,对于越发坚硬的秋风和未来的霜雪,迎了上去。而更远处,我的视力就不济了,我后悔没有把那架精美的望远镜带在身边,借助它我可以看得更深远一些。不过我已经很满足了,由于站立在这个高度,俯视下方,清晰朦胧,常态异态,都已得到充分享用。
⑦这无疑是对我持有的向上心情良好的奖赏。
(文/朱以撒,根据命题需要有改动)
1.第②段“这种情绪产生了作用。使上山的人数骤然减了下来”中“这种情绪”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2.品读第⑥节,通过作者登上山顶后的所见所感,你能想到哪些与之相应的古诗文名句?请写出一句,井结合文本进行简要解读。
3.第⑦节说“这无疑是对我持有的向上心情良好的奖赏”,请从整个登山过程分条说说这些“奖赏”的具体内容。
4.通读全文,本文“向上心情”其实质是怎样的精神品质?
填空。
(1)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2)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连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其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乃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选自《三国志·关羽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亡命奔涿郡 亡:逃亡
B.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御:抵御
C.卿试以情问之 情:实情
D.曹公义之 义:认为…仗义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连解白马围
A.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B.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C.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D.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备在涿郡乡间招兵买马,待关羽和张飞二人如同兄弟,与他们两人同床共寝。
B.曹操擒获关羽,厚待于他,因关羽斩了颜良,立下大功,就直接当场封他为汉寿亭候,以示表彰。
C.曹操十分欣赏关羽的为人,但也观察出关羽并没有永远效忠自己的意愿。
D.关羽认为杀颜良解了白马之围,已经报答了曹操,于是不带任何赏赐离开曹营,投奔刘备去了。
4.将语段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错误管理理论
(1)错误管理理论认为,在现实场景中的决定,无论是感知、判断、推理还是行为,不犯错误最好,这毫无疑义,但现实场景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因而人的理解跟世界的真实状态之间经常不一致,面对复杂情况,错误难以避免。
(2)有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叫杯弓蛇影:有人请朋友到家中喝酒,结果这朋友喝酒时,看到酒杯里有一条蛇,疑心自己喝了蛇,回家后忧心而病。这人告知原委,蛇原来是墙上弓的倒影,朋友的病也不治而愈。第二个故事叫鸿门宴:项羽听人说刘邦有称帝野心,于是请他赴鸿门宴。刘邦赴宴,趁机为自己辩解。项羽轻信,最终垓下被围,乌江自刎。这两个故事中都有错误:朋友把弓影当成了毒蛇,这是一类错误;项羽认为心有大志的刘邦没野心,这也是一类错误。这两个错误导致的结果不一样,一个是虚惊一场,一个是身死国灭。
(3)错误管理理论认为,错误有两类,一类是把某个没有的东西当成有,叫错误肯定;一类是把某个有的东西当成没有,叫错误否定。这两类错误通常给人带来的代价不同:把没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不存在贻误病情的问题;但若把有病的人当成没病的人,就会错失治疗良机。把草绳看成毒蛇往往是一场虛惊,但若把毒蛇看成草绳却会要了人的命。在人类长达数百万年的进化史上,能活下来的人通常具有一种倾向:即在不确定决策场景下,他们总是犯代价较小的那类错误。原因很简单,喜欢犯另一类错误的人都死翘翘了,他们在自然选择的残酷竞争下被淘汰了。
(4)诸多研究案例支持了错误管理理论,同样的音量变化,当音量增大时人会高估变化幅度。这是因为,音量增大常意味着某一物体趋近自己,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对于这种冲向自己的物体,人高估它的速度就能为自己争取更多反应时间,谁知道它是不是一头吃人兽呢?类似的,同样一段垂直距离,从上往下看时人会高估其高度。这种倾向会让人在危险的山崖上移动时更小心翼翼,以免失足。
(5)人们更容易把没病的人看成有病的人,而非相反。比如,一个脸上斑斑点点的人坐在公园长椅上,你要是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跟他坐一起时,不自觉地就会离他尽可能远一些,因为你自动就会把这人脸上的斑点,当成是他有病的迹象,哪怕这种判断是错的,毕竟,这种倾向的代价通常很小。但如果是把有病的人当成没病的人,你就可能被传染,在缺医少药的时代,还极有可能导致死亡。类似的。人们更容易把陌生人看成坏人,虽然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但问题是我们通常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准确判断对方的好坏。人们可能把好人当成坏人,也可能把坏人当成好人,但是这两种错误的代价不一样:前者是一场误会,后者则会遭受伤害。
(6)我们并不认为错误是好东西,更不提倡犯错误。这里提出错误管理理论,是想对不确定场景下的错误现象进行剖析,让读者对错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
(选自《中国科普文学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错误肯定”和“错误否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杯弓蛇影”中的错误属于错误肯定。
B.故事“鸿门宴”中的错误属于错误否定。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把草绳看成毒蛇属于错误肯定。
D.把没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属于错误否定。
2.对下列现象的分析,不符合“错误管理理论”的一项是( )
A.与病人接触,意味着传染疾病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人们会与有疾病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B.距离增大意味着掉下去时损伤更大,所以同样一段垂直距离,从上往下看时,人会高估其高度。
C.音量增大意味着物体正在趋近自己,所以同样的音量变化,当音量增大时人会高估变化幅度。
D.与陌生人接触,意味着接触坏人的机会更大,所以人们会更容易把陌生人当作坏人。
3.下列对“错误管理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错误管理理论”之所以很有研究的必要,是因为人犯错误难以避免。
B.“错误管理理论”可以解释数百万年的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某些现象。
C.“错误管理理论”对不确定场景下的错误现象进行剖析研究,可以让人们不犯错误。
D.“错误管理理论”不认为错误是好东西,但可以让我们认识到错误是有研究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