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从未离开过阅读
①当我们在谈读书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其实,就是在谈行云流水的日子,阅读正用两个维度帮我们建立人生坐标系:一个是审视自身和环境的坐标,一个是前行延伸的坐标。
②我们从未离开过阅读,而且不同阶段的差异选择也让阅读有了时序——幼年的童话、青年的咏志、中年的深邃、老年的闲情。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建构,如茨威格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
③复化来自于读书能帮我们指出高处的光、远处的爱和深处的智慧,它是《平凡的世界》的人性温暖、是《简爱》冲破偏见的勇气、是《资治通鉴》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最终让我们“已知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④我们通过阅读镜鉴自身,阅读也邀请和带领我们不断前行。边走路边听书、书送到家门口、五花八门的书单、成百上千本书浓缩于薄薄的电子书……我们从未像今天一样,伸手即可阅读、唾手可得知识;也从未像今天一样,对读书学习的需求如此迫切,对高速更新的知识和讯息略感焦虑。
⑤焦虑的不是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快捷便利,而是在海量知识和内容面前无从选择;焦虑的也不是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微阅读”的盛行,而是没有沉潜之心和缜密逻辑将其融会贯通;焦虑的更不是所谓深阅读和浅阅读之别,而是没有完善科学的阅读链条来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⑥与其焦虑,不如培养定力。乐于在浅阅读中快速捕捉讯息,也必须从深阅读里体味思维深度。林语堂说,“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阅读能让我们适当超越过量的浮躁的杂乱的信息环境,有定力、有眼光、不焦虑。
⑦读书在人生的象限里没有极值,用阅读注解平凡的日子,就意味着选择了终身学习的最佳途径。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夜读;苏东坡“立志读尽人间书”;巴菲特几十年如一日地阅读和学习,被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评价为“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⑧有人说,“读过的书迟早都会忘”,也许吧?如同我们早已忘记儿时吃过了什么,然而那些食物早已在潜移默化中茁壮了我们的骨骼,强健着我们的肌肉,让身体有朝气精神不缺钙。
⑨更重要的是,读书的人常怀感悟之心,在生活中,读高山、读流水、读人生。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请简要分析第⑧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给第⑦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4.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④-⑥段的论证思路。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家缝纫店
①小店在一棵小叶榕树旁,绿油油的树叶遮挡了店名,只从窗户玻璃反射出“老家缝纫店”五个字。每天上下班,我都要经过这家小店,布料的那种青草和泥土味迎过来,感觉像置身在青草盈盈的田野,吸入的每一口气都那么干净纯粹。
②那天一时兴起,我在下班路上拐进小店。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妇人静静坐在一台老式缝纫机前,埋着头,花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她戴着一副黑框老花镜,笑容安静地绽放。她手上的鞋垫已经绣出一朵花的雏形,是桃花绽放的样子。她头也不抬,低声地招呼我一句:“随便看哈。”那声音温暖地传入我的耳朵,像极了母亲的一句问候。
③我拿过一双千层底的布鞋,沉甸甸的,手摸上去,那种厚实感一下笼罩过来。我见过母亲做千层底布鞋,一张张白色的土布用面糊粘起来,再剪成各式鞋样,然后用细麻绳一针一线地钉。钉好一双千层布鞋底,需要密麻麻钉上两千多针,母亲要费上十多个夜晚才能做好。母亲右手中指上戴着一枚铜顶针,针头吃进布底后,再用铜顶针去顶针尾,针头露出来,再用牙齿把针头扯起来。两千多个针眼,就是这样反复两千多次。母亲扯线有时用力过猛,线头“哨”一声断了。断了,接上,母亲有的是耐心。生活需要耐心,没有耐心,什么也干不成。母亲常这样告诉我。
④我端详着这一双双千层底布鞋,心里盘算着,做一双鞋需要十几个夜晚,这些布鞋,需要多少个夜晚?我眼前的这个老人,她把日子过得这么安静,这么平和。做好一双千层底布鞋,摆一双在木架子上,她为自己的劳动由衷地欢喜。我恭敬地把手上的一双千层底布鞋放回木架子上,深深地回望了一眼。
⑤我从木架子上抖开一张布围裙,摊开一看,心里一惊:好精致的围裙。一张橘黄色的布围裙,做成了双手拥抱的样子,优雅极了。这样的围裙系在身上,做一顿心爱的午餐或者晚餐,用双手拥抱那些蔬菜的气息,用双手感受生活的味道,想起来就满满的幸福。我问:“这围裙多少钱?”老人抬头看我,笑嘻嘻地说:“三十元。”我递钱给老人,老人满脸笑容地夸我:“一个懂生活的男人。”我摇摇头说:“我给母亲买的,母亲喜欢。”我确实觉得母亲系着这围裙,倚门看我吃着可口的饭菜,一定很温暖。
⑥小店在一条热闹的大街上,人声嘈杂,老人却视而不见。她要么专心绣着鞋垫,要么精心纳着千层鞋底,要么专注地转动着缝纫机,给顾客缝补一个拉链,为顾客改一条裤子。走进这家小店,我或者买一双千层底布鞋,或者买一双鞋垫。每次我走进小店,和老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说几句话,心里也会像被春风拂过一样,平展而安静。即便什么也不说,能够在小店门口呼吸一下那些布料的气息,心里也会安逸很多。
⑦一天,小店贴出一张告示,告知小店搬去了东城。我赶紧骑车去找。一条街上,清一色的小店,传出“哒哒哒”响的缝纫店,散发着木香的小木工店,满屋子小背篼、小箩筐、小斗笠、小蒸笼的篾具店,还有摆着小铁锤、小锄头、小镰刀的铁具店。我走进“老家缝纫店”,老人一眼认出我,不停地给我说,这街上人气旺,整条街都是小商小店。老人滔滔不绝地讲着,这个城市好呢,专门给我们腾出一条街来,让我们小店都经营得很体面。
⑧我推着自行车走到一棵小叶榕树下,看着那些缝纫店、木工店、篾具店、铁具店,我很激动,为这个城市拥有这些小店激动,为这些小店的老人们激动。这个城市有这么多小店,为我们的日子积聚着点点滴滴生活的便利与温暖。
⑨回到家里,我有了新的愿望,哪天退休了,我也要去东城开家小店,做老布鞋垫,做千层底布鞋,天天享受那种布料带来的幸福味道。
1.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情节 | “我”的感受 |
经过小店,布料的青草和泥土味迎来。 | 像置身田野,每一口气都干净纯粹。 |
拐进小店,老妇人低声招呼“我”。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从木架子上抖开一张布围裙。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为小店和老人们激动,感到生活便利和温暖。 |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老妇人的人物形象。
3.文章第③段是什么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
4.结尾段意蕴丰富,请说说你的理解。
学校开展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重温名篇
(1)小说作品中,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经典形象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请你从下列作品中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概括小说最经典的镜头。
《孔乙己》 《变色龙》 《范进中举》 《刘姥姥进大观园》
示例:一声老爷,喊出隔膜悲凉——《故乡》
活动二:走近名家
(2)为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学校将邀请著名作家丁立梅到校开设文学讲座,该讲座活动由校文学社负责安排,时间定于本周五上午九点,地点安排在阶梯教室。请你拟写一则通知,将该讲座准确信息告知学校文学爱好者,字数不超过50字。
活动三:闪耀火花
(3)观察下面的漫画,请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并写出漫画的寓意。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______________。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反对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______________,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名著阅读。
(1)艾青的《鱼化石》一诗中写到“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里诗人借助鱼化石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2)《水浒》中许多好汉都曾遭遇无赖,但处理方法却各不相同,如武松蜈蚣岭下遇飞天蜈蚣王道人,鲁智深大相国寺遇众泼皮,杨志京城卖刀遇牛二。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名句积累。
(1)树绕村庄,______________倚东风,______________。(秦观《行香子》)
(2)李商隐《无题》中借神话传说表达离别相思的惆怅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唱祖国是诗歌不竭的主题,毛泽东登临茫茫雪原时慨叹“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艾青在民族危亡时呼喊“假如我是一只鸟,______________”;舒婷面对祖国崭新的面貌咏叹“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