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它的课堂永远没有尽头;生活是一部百科全...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它的课堂永远没有尽头;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只有不断地体验和探索,世间的问题才能找到答案;生活是个魔术师,只有认真对待它,它才会给你带来惊喜和欢……

请以《我喜欢这样的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以上。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例文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 生活多姿多彩,一首曲子拉起生活的姿,一幅画绘出生活的彩,用一首曲子,用一幅画展现出生活的姿与彩。 “噔噔噔……”上楼的脚步声早已传到我的耳朵里,一听那脚步声便知是妈妈回来了,我也早已收拾好我的乐谱,装在一个袋子里,等着妈妈推门而入。钥匙在锁孔中转动起来,今天的生活又拉起一首曲子。 我们匆匆忙忙赶到钢琴室,我长吁一口气,还好,没有迟到,但同时我内心深处又盼望着迟到,因为我知道这一周自己并没有好好练琴。 指针一分一秒的转动,手心早已冒出了汗。 脚步声再次响起来了,老师走了进来,我的心早已提起,手中抓着的纸也早已湿透,一首曲子还没有弹完,便被老师叫停,她询问我这周是不是没有好好练琴,我涨红了脸,不敢扭头去看母亲,便低下头,紧紧地抓着琴凳的边缘,小声回答:“嗯。”时间极其缓慢地走着,一个小时的课程也就悄然结束了。我不敢走,害怕那样的目光,也害怕指责,但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了转变。 母亲走过来,坐在我的身旁,嘴里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握住我的手,在我抬起头的那一刹那,我看到了鼓励的目光,我的信心再次被激起,便开始更加努力的练琴,即使手一次次被书页划破,也仍咬牙坚持。 生活好似乐谱,也像一支带刺的玫瑰,但似乎这样的生活让我由衷地喜爱。 “快点,排好队,再来一遍。”我穿着舞蹈服,在舞蹈室艰难地做着基本功,每一个下腰的动作都如此的艰难,“前桥,后桥”也使我心生胆怯,学民族舞的我似乎有些想放弃,但并没有,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突破,把舞蹈动作做到最好,把动作练得更加标准一些。 生活中,总是不甘于面对失败,总是一次次想突破自己。 “嗯,对,往这边点,”美术老师在我的身旁进行指导,我学着动漫、素描、水彩,当这些全都压下来时,我竟一时蒙头转向。我刚开始学素描时,只是觉得它画出来很有特色,黑灰白三种颜色竟可以制成一幅美丽的画,当真正学起来之后才知道什么叫不易,画笔好像总不听自己的话,该加重笔画的没有加重,线条也总是不均匀,画一幅画总是弄得手上脏乎乎的,但每当艰难的完成作品后,却又总是充满着甜蜜。 生活,像一颗糖,总是先苦后甜,用最单调的颜色绘出最美丽的画。 翻开乐谱,打开音乐,展开画纸,发现生活多姿又多彩。因此,我喜欢这样的生活。 【解析】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是命题作文。“我”要求学生采用第一人称行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喜欢”即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喜欢实际上是一种感觉,包含欣赏、仰慕、钦佩、倾心爱慕、爱、崇拜。“这样的生活”是本文的写作重心。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这样的生活”的样子,表达出自己的“喜欢”的情感。在“喜欢”的基础上,描绘出自己的心里感悟,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本题适合写记叙文,注意记叙要素的完整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割”字用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这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2.请你谈谈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悉,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

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粪,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宋潜溪临财廉,尝大书于门曰:“宁可忍饿而死,不可苟利而生。”君子以为名言。权要非其人,虽置金满橐,一字不肯;纵与之,亦不受馈。日本使奉敕请文,以百金为献,先生却不受,上以问先生。先生对曰:“天朝侍从之臣而受小夷,非所以崇国体也。”

注:①宋潜溪:宋濂。②橐(tuó):口袋的一种。③却:推辞。④小夷:小国。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之人弗受             益慕圣贤之

B.所识穷乏者我与         既出,其船

C.亦不可以已乎           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D.贤者能勿丧            闻寡人之

2.把语段(一)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语段(一)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4.语段(二)能否作为论据证明语段(一)的观点?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需要一点“埋头”精神

①工作中。常有一些人不愿意干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觉得埋头苦干不如“巧为”、有选择性地干更加“见效”。不可否认,干工作有时确实需要一点“窍门”。多一些创新求变。但寻找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能走捷径靠的是日积月累和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挖空心思。妄想一劳永逸,一步登天。

②“根深才能叶茂”,理头做好基础性工作,才能积少成多,厚积薄发。“理头”不是不知变通,而是一种踏实做事的作风。“理头”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耐心经事,直面困难和矛盾。如此“愚拙”,更有利于打牢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纵览古今,很多成绩的背后,都有“十年寒窗”的苦功。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马克思著《资本论》用了40年,屠呦呦整理了2000多个药方,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可见,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

③《汉书·枚乘传》有云:“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摩使之然也。”细细想来,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总想着避开问题,缺少“埋头”的精神。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拙的做法。做事情,还是要那么一点“埋头”精神、需要那么几分“愚气”。

④世间事多不会一蹴而就。一件好的作品需要反复打磨,一种本领的获得需要不断学习实践,许多事情要想做成功,都需要埋头下一番苦功夫。人们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厚实的功底,到头来学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才能有所成。而一些所谓的“聪明人”,对“埋头”干不屑一顾。他们自恃头脑灵活,做事灵巧,好高骛远,崇尚“效率至上”。几十个小时就想速成一门语言,做生意立马就想赚钱……世上哪有这样的捷径?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一遇到困难即刻调转方向,这样做多半会一事无成。

⑤人生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能否每时每刻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这种持之以恒,就是“埋头”精神的表现。执着于追梦,才会最终梦想成真。所有的积累、沉淀和改变,都是对时间的尊重。也是对人生的尊重。就如同龟兔赛跑中的兔子,起步快不代表就能赢。要知道,跑步前进最多只能跑几十公里,而选择“埋头”走路,却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

(选自2018年12月19日《解放军报》)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从工作中常有一些人不愿意干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觉得埋头苦干不如“巧为”、有选择性地干更加“见效”写起,有何作用?

3.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请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要知道,跑步前进最多只能跑几十公里,而选择“埋头”走路,却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烟火里的疼爱

①那日回到家时,天色已晚,舟车劳顿的我很是萎靡,原意是想吃点水泡饭就得了,洗洗便睡。

②母亲不同意,她说知道我要回来,白天就买好了饺子皮,下午剁肉做馅儿,晚上包好了就可以吃上热乎乎的饺子,空着肚子的人哪能睡一场好觉?于是,她让我歇着,自己开始了忙活。

③虽然一身倦意,但我看着她端来菜肉陷儿,拿出圆筛子,摊开了饺子皮,熟练无声地包着饺子,我不再好阻止。灶台旁放着的花茶,是我过年时带回家给她泡着喝的,常听她说受凉嗓子疼,想着花茶会润喉滋脾。我过去打开一看,还有很多包,撕了一包泡了喝,我问母亲:“怎么没泡呢?”

④母亲抬头望了我一眼,继续低着头包饺子,“我喝不惯的,白开水就行了,冲茶多麻烦啊。”“那包饺子不麻烦吗?白开水泡点饭不是很省事吗?”我有些不依不饶。

⑤母亲回答道:“你回来了做什么都不麻烦,我一个人哪怕是喝茶都觉得费工夫。”我没有答话,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回应这份她觉理所当然的疼爱,我是既心暖又心疼。

⑥我知道,平日她一人在家的时候,若不是过节的日子,很少煮肉烧鱼,常常是炒点自家长的蔬菜,烧一个汤便能完成一日三餐。耗时间费精力的,如包饺子、烙饼这类,她是不愿意忙的。

⑦可我回来了,她必然是要大肆在油烟里做各种吃的,从不怕麻烦。

⑧回到家的第二个晚上,她捧出了田里留的最老的南瓜,切开,去除掉黄澄澄的囊,打算烙南瓜饼。她笑意浓浓,一遍拍着南瓜一边说道:“南瓜越老越香,特意给你留着,我做南瓜饼的手艺可是从你外婆那里传下来的。”听她得意的语气,真觉得她好像一个等着被夸的孩子。然而我知道的是,做南瓜饼耗时费力,光站在灶台边一个个煎就需一两个小时。

⑨母亲愿意用整晩的时光去为我做南瓜饼,她说,每次吃都会想起外婆,每次做出来都会想,味道是否和外婆曾经为她做的一样。我知道,她是想我以后吃到南瓜饼会想到她,吃不到时也会深深想念,她想将她做的味道烙进我的生命里,念念不忘。

⑩我看着母亲用不锈钢的勺子一点点将南瓜肉刮下来,每次刮只能刮下一点点,那逐渐堆砌的南瓜肉儿卷着边,在瓷盆里很精致,仿佛是艺术品。再把鸡蛋打在南瓜肉里,放上切好的一堆碎葱,撒上盐,倒上豆油,添点味精。这时去看瓷盆里的南瓜,大片的黄配上新鲜的绿色,没有被破坏的鸡蛋就像娃娃躺在上面,单单去看,我就觉得世界的幸福应该都汇聚在这里了。

⑪母亲让我起火热锅,她则将面粉散落在南瓜肉里,和配料搅拌在一起,粘稠稠的。“我们一会儿就可以尝到香喷喷的南瓜饼了,明天中秋节,还可以盛两个放盘子里祭月亮……”母亲站在灶边等着锅热,往窗外看着那轮已经渐圆的月亮,这个中秋她不再是独自一人,应该会挺开心吧。

⑫我享受着这样的时刻,母亲在锅边用勺子一个个烙着南瓜饼,锅里的南瓜着面粉一点点变得金黄,散发出沁人的香,她的脸上有着满足的笑容,说着一些寻常的话。我添着柴火,时不时跑到她身边,眼馋着锅里的南瓜饼,嗅一鼻子的南瓜香,体会着油烟里她的快乐。

⑬待第一锅的饼熟了出锅,母亲会放在窗边让风吹凉一会儿,然后用筷子夹一块让我张嘴尝。正如她常说的,“孩子无论多大,在父母眼里始终是孩子”,所以我就真像一个孩子接受着她的宠溺。母亲做的南瓜饼,有着整个秋天的味道,带着烟火里的深情,无声无息就入了生命里。

月亮已经升至树梢,皎洁圆润,安静地照着屋内的我们,村子里一片宁静而清凉。满满一盆的南瓜饼在屋内散发着清香,我们边烙边吃,早就吃不下了。全部烙好后,母亲收拾碗筷,洗刷锅盆,这才发现刮南瓜肉的时候太过用力,手指都划出了小口子,沾水了会隐隐疼着。

⑮我说:“吹吹吧,给你贴上创口贴,怎么那么不小心呢?”母亲憨憨笑着,说:“忙着做好吃的,一点都没觉得。你回来了高兴,一点儿都不疼。”她身上满满的南瓜香,还有岁月静好的味道,一并让回家的我感到心安。

⑯母亲在,家才是我日夜思念的地方,她做的所有饭菜,今生难忘其味。我会永远记得母亲在烟火里给我的疼爱,带着温暖走过日后的岁月。

1.“母亲在烟火里给我的疼爱”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第⑭段划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月亮已经升至树梢,皎洁圆润,安静地照着屋内的我们,村子里一片宁静而清凉。

3.文章写的是母亲,为什么多次提到外婆?

4.通读全文,说说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主旨,试写出两个方面。

 

查看答案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请你参加“中国农民丰收节”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 晒丰收

(1)请根据下面图片内容,写一段解说词,并表达农民丰收的喜悦。

活动二 拜祖先

(2)根据下面的材料说说我国古代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在近万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的祖先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从采集果实、捕鱼狩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驯养禽畜、纺织作衣,又从粗放耕作到精耕细作,百折不挠,不断地去适应、发现、利用,最终实现了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我们的祖先制定出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对应月份和相关物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气候概念,成为支配农事生产的重要手段。

战国末年,蜀守李冰在灌县岷江上修建了大型分洪、灌溉工程——都江堰。这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项奇迹和杰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器”指的就是生产工具。牛耕的出现代表了一个新的生产力时代的到来。从单纯依靠人力耕作转变为利用畜力拉犁,是农业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性进步。继耕犁之后,古人又发明了播种用的耧车,是一种用畜力牵引的播种器。

中国传统社会常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作为祈年的古语,“五谷”“六畜”都是远古时代逐渐从野生的动植物驯化选择而成的,需要掌握一定的品种繁育知识和技术。

活动三 辩论赛

(3)国家设立农民丰收节,我们是否还需要继续开展“光盘行动”?如果你是正方代表的一辩,请提出你的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