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皱纹里绽出的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皱纹里绽出的花 宁新路 ①在孩子的心...

阅读《皱纹里绽出的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皱纹里绽出的花

宁新路

①在孩子的心中,母亲的脸是最富内涵、最为生动的。那纵横交错的沟壑是岁月的印记,那曲曲折折的皱纹是爱的线谱,那失去光泽的肌肤是没有养分的土地。我真正认真地看母亲的脸,被母亲的脸触动心灵,源于一次赏花。

②那是多年前一次观赏令箭荷花时带给我的美丽与哀伤。粉红的花朵娇嫩清新,如出水芙蓉般光洁鲜艳,可它的母体枯瘦苍白,没有“血色”,与它绽放的鲜嫩、水灵、娇艳的花朵形成巨大的反差,让人难以相信它那干瘪甚至显得有些丑陋的母体,竟能生出这般亮丽的花朵。令箭荷花的母体奋不顾身怒放出了自己的花儿,全不在乎自己的美丑,好像它为了花儿的美丽而甘愿牺牲自己。哦,这就是母亲的情怀!

③我由此端详起了母亲的脸。母亲那时50出头,岁月的刀痕已刻在脸上,最突出的是眼角、嘴部的褶皱,像暴晒过的黄土地,渠沟交错。尤其是她嘴角那左右三道皱纹,稍远看,就像三根画上去的胡子,有点滑稽。我开玩笑地对母亲说:“妈很像只长胡子的老猫。”妈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了,这一笑,皱纹显得更深了;我的心却像刀割一样。

④其实母亲的脸在年轻时就皱纹纵横了。家里有一张母亲的半身照,那是在她不到30岁时照的。母亲不丑,而且30岁是一个女人芳华吐艳的年龄,可作为6个孩子的母亲,那时她的脸上已爬满了皱纹。那满脸的皱纹,是随着乳汁被孩子吸干的,是被岁月的风沙吹打雕刻成的。望着照片上的母亲,我的视线模糊了。

⑤我们姐弟6人都赶上了那个饥荒和贫困的时代。我刚出生时,家里已无粮下肚,只靠白菜根充饥度日。本就极度瘦弱的母亲,生我后又得不到营养补充,没有奶水喂我,人还浮肿了起来。为了不让我和哥哥姐姐饿死,她拖着病体从亲戚那儿弄来一点小米,藏在隐秘的地方,每餐撒调料似的几小撮放在莱根汤里,让我们的碗里有了米。

⑥尽管米比珍珠还要贵重,但母亲总是单独给我煮一碗粥,以粥代奶。这粥“奶”,她舍不得吃一口。父亲说,那时候我人小胃口大,能吃,就属我身体好,小猪娃似的胖乎乎、圆润润;全家浮肿得最厉害的人就属母亲了。3年自然灾害熬过去,母亲老了一大截,身体也更差了。从她生我3年后的照片看,母亲比之前衰老了十多岁。

⑦孩子多,累的是父亲,更累的是母亲。父母不认字,但他们深知养孩子的责任,要让孩子们成为有文化的人。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家乡,这个愿望是非常高大上的。

⑧为实现这个愿望,父母亲拖着病体日夜劳作抚养我们,让我们兄弟姐妹6个都上了学。后来,因家里极度贫穷,除了姐姐主动辍学充当了母亲的帮手外,其他兄弟姐妹都上了学,也读到了大学。村里常有人夸我母亲:“杨菊英你真行,宁可苦死自己,也要让孩子念书!”看到母亲笑的像菊花似的,我默默地别过了头......

⑨母亲的皱纹成了我的伤痛,也许是我对母亲的艰辛理解得太深,我总怕端详她的脸,那日渐粗深的皱纹,让我看一眼就酸楚落泪。

⑩皱纹是生命燃烧后的残留,母亲脸上这越来越深越来越多的“残留”,难道是在摧灭她的生命之灯?每当想到这,总让我揪心伤痛。如今,母亲已离我远去,留在我心里的是那张笑起来满是皱纹的脸,那一道道纹路里盛着慈母的爱和牵挂,让我每忆起来,心中如划开了道道伤口,那伤口处又绽出爱的花朵。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母亲是中国千千万万含辛茹苦、大爱无疆的母亲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父母最大的愿望是让孩子们成为有文化的人,他们日夜操劳终于让我们兄弟姐妹六个都上了大学。

C.母亲的皱纹里包含着养育子女的艰辛和甘愿牺牲自己的情怀。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语言形象生动,感情真挚。

2.第②段写“我”观赏令箭荷花时带给“我”的美丽和哀伤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3.第⑨段“母亲的皱纹成了我的伤痛”,从全文看,导致我伤痛的有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4.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母亲那时50出头,岁月的刀痕已刻在脸上最突出的是眼角、嘴部的褶皱,像暴晒过的黄地,渠沟交错。(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2)每餐撒调料似的几小撮放在莱根汤里,让我们的碗里有了米。(赏析加点字)

5.文章以“皱纹里绽出的花”为题,有什么含义?

 

1.B 2.写绽放的花朵鲜嫩、水灵、娇艳(或粉红的花朵娇嫩清新,光洁鲜艳)与花的母体干瘪、丑陋(或枯瘦苍白,没有“血色”),形成对比,表现花的母体为了花朵的美丽甘愿牺牲自己;为下文写母亲的奉献精神做铺垫。 3.我笑母亲像只长胡子的老猫,母亲没有生气,50出头的母亲那布满刀刻般皱纹的笑脸使我无比心痛;我看到母亲因含辛茹苦养育姐弟6人,不到30岁时就满脸皱纹的照片内心很难过;我看到村里人夸我母亲时,母亲笑得像菊花似的脸,内心酸楚。 4.(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眼角、嘴部的褶皱比作黄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褶皱深、粗、多且无序。表现母亲的辛劳和“我”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2)“捏”是“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夹住”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夹米时的小心翼翼和指间小米很少,表现当时生活的艰辛和母亲对我们的爱。 5.表层含义:指母亲脸上纵痕交错的皱纹。深层含义:指慈母无限的爱和牵挂;指天下慈母无私的奉献精神。(意对即可) 【解析】 1.B.“六个孩子都上大学”理解有误。由原文第⑧段“让我们兄弟姐妹6个都上了学。后来,因家里极度贫穷,除了姐姐主动辍学充当了母亲的帮手外,其他兄弟姐妹都上了学,也读到了大学。”可分析出。故选B。 2.本题考查重要语句的理解。第②段,作者“观赏令箭荷花时带给我的美丽与哀伤”,紧接着有具体解释——粉红的花朵娇嫩清新,如出水芙蓉般光洁鲜艳,可它的母体枯瘦苍白,没有“血色”,与它绽放出的鲜嫩、水灵、娇艳的花朵形成巨大的反差,让人难以相信它那干瘪甚至显得有些丑陋的母体。突出表现花的母体牺牲了自己去养育美丽的花朵,为下文写母亲为了我们姐弟六个的付出与奉献做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可结合第③段“我开玩笑地对母亲说:‘妈很像只长胡子的老猫。’妈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了,这一笑,皱纹显得更深了;我的心却像刀割一样”和 第④段“家里有一张母亲的半身照,那是在她不到30岁时照的。……那满脸的皱纹,是随着乳汁被孩子吸干的,是被岁月的风沙吹打雕刻成的。望着照片上的母亲,我的视线模糊了。”第⑧段“村里常有人夸我母亲:‘杨菊英你真行,宁可苦死自己,也要让孩子念书!’看到母亲笑的像菊花似的,我默默地别过了头”概括作答。 4.(1)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母亲那时 50 出头,岁月的刀痕已刻在脸上,最突出的是眼角、嘴部的褶皱,像暴晒过的黄土地,渠沟交错。”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褶皱比作黄土地;还运用了拟物的手法,把岁月比拟为刀。拟物和比喻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眼角、嘴角交错的皱纹之深、粗,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2)赏析重点字词。“捏”是动词。即用手将柔软的东西做成一定形状,或用手指夹住、压扁某物。这里写母亲“捏几小撮米”在菜根汤里给我们吃,可见米少的可怜,如此困难、艰辛的生活,母亲把爱都给了我们。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作用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题;再掌握标题的作用:交代主要内容、揭示主旨、点明线索、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设置悬念等;最后结合要求答题即可。标题为“皱纹里绽出的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新颖生动,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写出了母亲对我们无限的爱和无尽的牵挂,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愧疚和无限的感激、无尽的思念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蒲留仙写书

蒲留仙①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②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 ③,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④,中贮⑤苦茗,具淡巴菰 ⑥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 ⑦。故笔法超绝。

(注)①蒲留仙:蒲松龄清代作家。②抗于:学习某人欲与之匹敌。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③落拓无偶:因不随从世俗之见,显得孤傲。无偶:没有朋友。④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⑤贮:储藏、装着。⑥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⑦蒇(chǎn):完成。

1.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归)(1)而粉饰之

(2)吾谁与《岳阳楼记》

(临)(3)每晨携一大磁罂

(4)有亭翼然于泉上《醉翁亭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

B.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

C.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

D.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2)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

4.请根据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蒲松龄《聊斋志异》做到“笔法超绝”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一个“断”字写出了战事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B.“月是故乡明”一句诗人通过客观描写实景,写出白露节故乡的月是最明亮的。

C.第三句写弟兄离散,家已不存,生死难卜,概括了安史之乱人民饱受忧患丧乱之苦。

D.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初冬的暖阳照在清澈的水面上,衬着两岸的绿树红花,散发出①qìn(A.泌 B.沁)人心脾的香气。延平湖 A. pàn  B. bàn),                          

2019年中国龙舟公开赛总决赛(福建·南平)暨“茶娃杯”延平湖海峡两岸龙舟邀请赛,11月24日上午在美丽的国家水利风景区——延平区延平湖畔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

本次活动参赛队伍多,级别层次高,(A. 盛况空前 B.门庭若市),特别是首次邀请台湾金门的两支实力雄厚的龙舟队来延参赛,进一步增进了海峡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加深了海峡两岸同胞的情感;同时,  乙 (A. 发扬  B. 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推动了群众体育健康发展,激励中华儿女传承“团结协作、力争上游”的龙舟精神。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  乙 _______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

A.鼓声雷动、飞舟竞渡、旌旗飘扬、挠桨飞舞。

B.飞舟竞渡、旌旗飘扬、鼓声雷动、挠桨飞舞。

C.旌旗飘扬、鼓声雷动、飞舟竞渡、挠桨飞舞。

D.旌旗飘扬、鼓声雷动、挠桨飞舞、飞舟竞渡。

 

查看答案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B.春节期间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让人们享受了一场文化盛宴。

C.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D.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2) _________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若夫___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4)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____________、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 《湖心亭看雪》)

(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6)李白 《行路难(其一)》中表达作者自信乐观和坚定信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7)《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远大政治抱负,被后人传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