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十二月十五夜 袁枚① 沉沉②更鼓③急,渐渐人声绝。...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十二月十五夜

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

(注释)①袁枚:清朝诗人。此诗是诗人61岁时怀着“静处光阴多,闲中著作妙”的心态所作。②沉沉;指从远处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声音。④更鼓: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个小时,晚上派人巡夜,打鼓报道时刻,叫做“打更”,打更用的鼓叫“更鼓”。④一天:满天空。

1.本诗中“吹灯窗更明”的原因是什么?

2.“十二月十五”的“夜”有怎样的特点?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1)夜空正高悬明月。(2)大地又洒满白雪。 2.(1)本诗用“更鼓”“人声”的一急一绝,形成对照,以声衬静,衬托夜晚的寂静。(2)本诗运用“沉沉”“渐渐”两个叠词,生动形象的写出更深人静的过程。(3)灯本已照明,吹灯后窗更明,可见在月和雪的映照下夜晚的明亮。(4)本诗作于十二月,且是雪夜,可见夜的寒冷。 3.表达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或“写出诗人悠闲安定、自得其乐的心态。”)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意思是:吹灯入睡发现房间更加明亮,原来是月光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更加明亮。可见,灯本以照明,吹灯而窗更明,是因为夜空正高悬着明月,大地又洒满了白雪。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通过题目可知,本诗写作的核心是“夜”,通过时间“十二月十五”可知夜的寒冷;前两句“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中重点描写的是“更鼓”和“人声”,用声音反衬夜的安静;后两句“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中重点描写的是月夜的明亮,通过洒满地的白雪来描写月夜的皎洁。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这首诗形象地描写了夜之静、雪之明,表现出诗人孑然一人夜中赏雪景的独特感受,表达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的热爱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下面的古诗默写完整。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的语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朗的夜空,群星闪耀。          ②星星离我们多远呢?

③这样“寂静的春天”是多么可怕啊!    ④请勿打扰春天!

A.陈述、疑问、感叹、祈使 B.感叹、疑问、陈述、祈使

C.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D.陈述、疑问、感叹、感叹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昆虫记》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

B.萤火虫的俘虏对象主要是蜗牛,捕捉俘虏时,先要给它打一针麻醉药。

C.螳螂外表纤细而优雅,淡绿色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颈部柔软,头只能向左右方向转动。

D.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查看答案

下文选自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文中的“他”是(     )

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领袖,传说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他平易近人,坦率英勇。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彭德怀 D.贺龙

 

查看答案

选项中对下列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

②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

③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

④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

⑤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

而出。

A.①④③②⑤ B.①②⑤④③ C.②①④③⑤ D.②⑤③④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