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折磨/折本 吭声/引吭高歌 笔力遒劲/疾风劲草
B.旌旗/笙箫 篷车/蓬勃向上 抑扬顿挫/仰之弥高
C.踏青/踏实 禁锢/忍俊不禁 正人君子/正月初一
D.胆怯/祛除 殉国/徇私枉法 摩肩接踵/重于泰山
题目:原来幸福就在我身边
要求:①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情实感,不得背范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低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题目:惊喜
要求:①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情实感,不得背范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低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请从炼字角度,就本诗第一节内容,任选两个字进行赏析。
2.孟子认为做人应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也是自古以来文人志士一直遵循的准则,但杜甫却不然,请结合本诗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后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选贤与能(_______)
②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
③男有分(_______)
④故外户而不闭(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
②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孟子在描述他的理想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在本文中表达的思想一致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
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举例说明。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亲自读书的重要性”
①所谓“读书”,不外借助文字、图像及声音,在知识的海洋里上下求索。这一寻寻觅觅的过程,是在挑战你的智力,锤炼你的意志,酝酿你的情绪,完善你的思考,等到你理清思路落笔为文时,其实已经“水到渠成”了。即便不做学问,不写文章,这个紧张寻觅的过程,同样决定了你阅读的质量与乐趣。在这个意义上,“过程”的重要性,一点不比“效果”逊色。
②二十年前,记得是在北京前海西街恭王府,那时还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我第一次听一位朋友用“一本正经”的口吻,谈论他们单位的领导如何事必躬亲——亲自写文章、亲自吃饭,还亲自上厕所。当时我乐坏了,依样画葫芦,开始谈论“亲自读书”的重要性。
③饭要亲口尝,书要亲自读。为什么?因为吃饭以及阅读本身,就充满了乐趣,如果有一天人类不需要咀嚼,按一下按钮,肚子就饱了,营养也足够,那并非福音。会读书的人,在求知之外,很享受这阅读的过程。这就好像球迷半夜起来观看世界杯足球赛,就是为了享受那紧张而刺激的场面;你要是劝人家别看,明早起来告诉你谁输谁赢,那球迷是绝不答应的。
④对于今人来说,如果真想读书,“金钱”及“时间”的障碍不是特别严重;反而是另外两个因素,限制了我们的阅读,一是电脑强大的检索功能,二是铺天盖地的名著缩写及论文提要。现在的读书人,不再欣赏“博闻强记”,这我能理解,因为电脑的检索功能实在太强大了;但省略了寻寻觅觅的阅读过程,则实在有点可惜。
⑤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研究中国人的游侠想象,从司马迁到李白到金庸。为了梳理历代文人对于侠客的想象,翻箱倒柜,上下求索,很辛苦,但不时有惊喜的发现。边找边读,边想边写,随着研究的深入,我逐渐理解为何“游侠”在某些特定时代会成为文人的“最爱”。这本《千古文人侠客梦》199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刊行。此书刊行后三年,朋友送我台北学生书局1995版的《二十四史侠客数据汇编》(龚鹏程、林保淳编),那是根据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的“二十四史数据库”检索而成的。我初则惊喜,继而沮丧。机器检索当然比我一本一本读要精确多了,许多资料我原先没读到,确实可以补阙。可另一方面,我马上意识到,日后做研究,很可能不再读书,而是设定主题词,请计算机检索,挑出一段段“有用”的文字来,再仔细推敲。缺了必不可少的上、下文联系,更没有寻觅的艰辛以及发现的惊喜,我担心人文研究的乐趣将丧失大半。
⑥2000年5月,我撰写《数码时代的人文研究》(刊《学术界》2000年5期),对“沉潜把玩”被“快速浏览”所取而代之表示担忧,如果有一天,人文学者撰写论文的工作程序变成:一设定主题,二搜索,三浏览,四下载,五剪裁,六粘贴,七复制,八打印,你的感想如何?如此八步连环,一气呵成,写作与编辑的界限将变得十分模糊。如果真的走到这一步,对人文学来说,将是致命的打击。把读书的“过程”说的那么重要,是否夸大其辞,这取决于对求学目的的理解,在我看来,“信息”不等于“知识”,更不等于“人生智慧”以及“生命境界”。前者属于公共资源,确实可以金钱购买;后者包含个人体验,别人实际上帮不了多少忙。
⑦影响当代中国人阅读兴趣的,除了检索,还有摘要与缩写。这本是辅助性功能,让工作繁忙的现代人,得以用最短时间,获得你所需要的信息。然后,你再按图索骥,寻找你喜欢的文本,亲自阅读。可我发现,很多人只读名著的提要或缩写,以为这样就行了,不必再去翻看那厚厚的原著。
⑧在我看来,各种世界名著(文学、史学、哲学)的提要、摘编、缩写,在方便考试的同时,很可能败坏了读者的口味。工作忙,实在没时间,你可以少读;但如果全都不看原著,习惯于从手机、网络、工具书等记下一大堆故事梗概,那是没有意义的。为了应付考试,没办法,偶尔这么做,情有可原。但长期如此,则读得越多,品味越差。
⑨宋代大儒朱熹(1130-1200年)生活的时代,刻板书籍流行,世人读书的方式发生变化。于是,朱熹警告世人:“今之学者,看了也似不曾看,不曾看也似看了”;“今人所以读书苟简者,缘书皆有印本多了”。比起八九百年前来,我们今天的阅读无疑更为“苟简”。拙著《读书的“风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后,我曾接受采访,谈及当下中国人的“读书”:第一,知识面广,但缺乏深入探究的动力与能力;第二,擅长检索,但抵挡不住时髦的诱惑,难得独立思考;第三,喜欢表达,但主要是滔滔不绝的“独白”,而不是有理有据的“说服”,更不是包含倾听与自我反省的“对话”,这样的读书状态,确实不太理想。可世风如此浮躁,你又有什么办法让大家坐下来“亲自读书”呢?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将相关内容填写在下面空格处。
第①段:通过对读书内涵的论述,引出亲自读书决定了_________________。
第②—③段:以二十年前我听一位朋友谈他单位领导事必躬亲的事为切入点,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⑦段: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⑧段: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下面的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可我发现,很多人只读名著的提要或缩写,以为这样就行了,不必再去翻看那厚厚的原著。
3.本文第⑤段主要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尽管“世风浮躁”,但我们还要倡导大家要有正确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请根据第⑧段的内容,改变不良的读书状态,以某校语文组的名义完善下面倡议书。
关于暑假阅读的倡议
各位同学:
因平时大家繁忙,很多人只读名著的提要或缩写。这是很不够的,假期是大家猛补经典原著的黄金时间。针对多数学生的读书状态,我们做如下倡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希望经过一个假期,你有长足的进步!
语文组
201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