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一条干了的河,寺庙的大门倒塌在河中。

B.“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译文:在河中寻找石兽,竟然没有找到,认为是埋没到地下了。

C.“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D.“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译文:逐渐激化逐渐深入,延伸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一定被抛到了坑里。

2.下列对文言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掉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省略句)

B.沿河求之,不亦颠乎?(反问句)

C.是非木柿。(判断句)

D.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疑问句)

3.对文中人物形象及主题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是个实干家,但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

B.讲学家是空谈家,不切合实际,只有理论不求实际。

C.老河兵实事求是,综合各种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D.本篇故事告诉人们:对待事物完全可以“据理臆断”。

4.下列对文章叙事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石兽落水,再写十多年后寺僧准备打捞。这是起因。

B.在打捞过程中:“寻十余里无迹”;讲学家分析,“众服为确论”。这是发展。

C.老河兵的“笑”,一番综合分析,做出正确判断,果然在上游数里外找到石兽。这是高潮部分。

D.文章意在不是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而是引出最后的深层思考。

 

1.C 2.D 3.D 4.C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正确译文是: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外门倒塌在河中。“河干”的意思是河岸,而不是干了的河; B.“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正确译文是: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竟”的意思是最终、到底,而不是竟然;“顺流下”的意思是顺流而下,而不是埋没到地下; D.“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正确译文是: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激”的意思是冲,而不是激化;“倒掷”的意思是倾倒,而不是被抛;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句式。 D.“可据理臆断欤?”是反问句;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及主旨的理解。 D.结合文章最后一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可知,本文借寻找石兽的事告诉人们:认识事物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D项说法错误; 故选D。 4.本题考查对文章叙事特点的分析。 C.老河兵的“笑”,一番综合分析,做出正确判断,果然在上游数里外找到石兽。这是文章的高潮和结局。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看到了什么

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因为地球的半径有6000多公里,而飞船飞行的轨道离距离地面的高度是343公里左右。我们平常在地理书上看到的球形地球照片,是由飞行轨道更高的同步卫星拍摄而来。

在太空中,我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因为飞船有预定的飞行轨道,可以实时标示飞船走到哪个位置,投影到地球上是哪一点,有图可依,一目了然。

即使不借助仪器和地图,以我们航天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出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个国家。

飞经亚洲,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就仔细分辨大概到哪个省了,正从哪个地区的上空飞过。

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域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飞船绕地飞行14圈,前13圈飞的是不同的轨道,是不重复的,只有第14圈又回到第一圈的位置上,准备返回。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高度上,俯瞰时有着很广阔的视野,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曾经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

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地球上的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

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不知道那是些是什么,我认为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并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我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些什么。

1.这段文字中的主旨句,正确是一项是

A.在太空中,我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

B.我没有看到长城。

C.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地球上的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

D.高空可能并不那么纯净,讳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

2.下列分析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也基本可以判断出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个国家。”是因为飞船有预定的飞行轨道,可以实时标示飞船走到哪个位置,所以可以判断出。

B.“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表现了对祖国和家人的热爱之情。

C.“曾经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希望这是真实的,但同时又为此进行验证,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D.“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我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什么。”是说飞船外面视线不好,留有一些遗憾也是好事,表明还要进行下一次探索的决心。

3.文中第一段和第七段都运用了数字表述,对其表达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明事物特点具体明确,一目了然。

B.表示言简意赅,说明问题简单明了。

C.一方面细致入微,另一方面令人印象深刻。

D.一方面更准确,另一方面更具说服力,让人信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 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下面的人物都与小茅屋有过故事,谁才是小茅屋的主人?正确的一项是

A.“我”和同行的老余 B.瑶族老人和解放军战士

C.梨花、梨花妹和一群哈尼小姑娘 D.所有人,他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

2.下列句中出现的“梨花”,所指不尽相同,不同于其他三项中的一项是

A.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B.看见一个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C.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D.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放军建造小茅屋,梨花、梨花妹妹和“我们”照料小茅屋,是雷锋精神的体现。小茅屋是雷锋精神的见证,反映了雷锋精神经久不衰,世代相传。

B.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展开叙事,巧妙运用插叙,通过哈尼小姑娘的述说,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C.选文先写一个误会,再设一个悬念,然后才引出小茅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回环曲折,引人入胜。

D.结尾处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进一步描绘了梨花的美丽,“处处开”表明了满地都是梨花,表达了对梨花的喜爱之情。

4.下列描写方式中没有在选文中运用到一项是

A.景物描写 B.肖像描写

C.神态、动作描写 D.对话、心理描写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排比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一般来说排比的各项之间是并列关系,没有先后、大小、轻重的区别。

B.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教育编辑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D.《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作者凡尔纳,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B.“哥们,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C.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D.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州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弯新月升起了,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B.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C.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D.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是不是出现敲击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