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传递 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传递

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鼓励,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③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④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⑤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⑦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⑧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⑨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1.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

十分痛苦→①____→重拾希望→②____→十分感激

2.第⑥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3.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⑦段“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一句中加点词语“温暖”的含义。

4.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1. ①非常感动(或感到温暖) ②心急如焚 2.插叙。交代了小男孩贫苦的家境和捡废品的原因,突出了小男孩懂事、善良、乐观的品质,为下文写“她”给男孩废品并资助他上学做铺垫。 3.既指风停了,“她”的身体感到暖和,也指小男孩的善良、懂事使“她”内心倍感温暖。(或小男孩的乐观坚强使“她”深受鼓舞,重拾希望。) 4.从小男孩捡到手机还给失主看出他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孩子;从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看出他是一个勤劳、懂事、孝顺的孩子;男孩自食其力之后,打钱到她账户,并帮助她使她的火锅店生意好转看出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孩子。 【解析】 1.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快速找到有关她的描写,理解这些描写的用意,然后从中筛选有效语句作答。由题干提示可以根据第⑤段中的“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第⑧段中的“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两个句子,分别提取“非常感动”和“心急如焚”两个词作答。 2.考查文章的记叙顺序。这类题目常考顺序、倒叙、插叙的辨识和作用。一、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二、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三、插叙: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交代什么内容,使文章内容更详实,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等。阅读文章内容可知,第⑥段划线部分运用了插叙,交代了小男孩贫苦的家境和捡废品的原因,突出了小男孩懂事、善良、乐观的品质,为下文写“她”从车的后备箱里给男孩拿废品,及第⑦段“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做了铺垫。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考查对重点词语理解。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语言组织:这个词语意思是……,强调(突出、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提供合理的依据。阅读文章可知,这里的“温暖”指风停了,使“她”的身体感到暖和,然后联系上文小男孩儿捡到手机之后,坚持在车旁等“她”回来,小男孩儿的善良、懂事使“她”内心感到温暖。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小男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从文章第⑥段“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可知小男孩是一个勤劳、懂事、孝顺的孩子,从该段第一句可知,虽然家境很贫穷,但是他却能在那里等待丢失手机的人,可见他为人善良、拾金不昧;由文章第⑦段中“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以及文章第⑧段小男孩以巧妙地方法帮助“她”度过火锅店生意冷清的难关,可以看出小男孩是一个知恩必报的人。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上述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    》。

(2)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正确的—项是(  )

A.藤野先生是一个没有民族偏见,为人诚恳公正,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对学术有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的人。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被父亲强迫背诵《论语》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并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C.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D.“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能勾摄恶人的魂魄。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雨的四季》一文写的不是某个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而是展现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和特点,写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C.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是后人加的。乐府诗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D.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形式固定。一般每首八句,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颈联,五、六句叫颔联,七、八句叫尾联。颈联、颔联一般要对仗。

 

查看答案

对下面句子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理【解析】
该句用三个“起来”的句式,增强语气,更加强烈地抒发出对春天的期盼之情。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理【解析】
句中小山会低声说话,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C.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理【解析】
“水声在屋檐下”的“下”是一个动词。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理【解析】
“春天像小姑娘”一句,本体“春天”和喻体“小姑娘”之间用“像”比喻词连接,是明喻。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

(1)关关雎鸠,________。(《诗经·关雎》)

(2)________,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3)青青子佩,________。(《诗经·子衿》)

(4)水何澹澹,________。(《观沧海》曹操)

(5)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6)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7)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揭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________。(《春》朱自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