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故乡的番薯 孙善文 ①春雨绵绵中,一批成长于故乡自留...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故乡的番薯

孙善文

①春雨绵绵中,一批成长于故乡自留地里的番薯被锄头一个个从温润的泥土中唤醒。秋日落地,春日回阳,这是南方番薯与大地亲密交流的轨迹。

②地是自家的地,番薯却是老家的伯母所种。为了传递深情的牵挂和浓厚的情意,一麻袋番薯从老家坐三轮车出发,先是到我们村子所在的南兴镇,又从南兴镇坐上长途客车,辗转五百多公里来到深圳。我驱车把这袋番薯接回家中,母亲迫不及待地按每人一个将番薯洗干净,放进锅里,约半个小时,一盘裂开嘴香喷喷的番薯被端上来,真的是粉而甜,甜而糯啊!母亲和父亲边吃边笑着,那笑容像我记忆中的番薯花,虽不起眼,却是那样盛张。他们不停地赞叹着,这就是当年的味道,这才是真正的原生态食品。母亲告诉我们,伯母为种好这一季番薯,给番薯施的全是有机肥,似乎就想证明,来自故乡的味道,那香那甜,都是朴素且发自内心的,独一无二。

③把番薯种到瓶子里,任其生出蓬勃的叶,长成一帘绿色,这却是受好友的启发。那天,好友在朋友圈里晒了在自家书房一个玻璃瓶里种出的番薯苗,据说,这棵番薯他已经种了三个春秋。看他拍的相片,这哪里是一棵薯苗啊,简直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彩画,紫色的薯藤,绿色和淡黄色相间的叶子,相互纠缠,既呈现生机,又藏有诗意。如此诗情画意,我是记在心上了。

④这天,母亲又在阳台一角挑番薯,准备送到锅里,我看到一个已经发了芽,便让母亲给我留下。我要带回单位去,要种番薯了。

⑤水乃生命之源,水润万物。我把水像泥土一样装进玻璃瓶里,满满一瓶。薯块的五分之一泡在水中。母亲对我说,只要根长出来,番薯就算养活了。这让我对此甚是期待。每天早上我都要看看薯块上是否有根冒出来。A.直到一周后,当我看到第一条银白色的根从薯块中挤出来,像一条尾巴在水中摇摆起来的时候,我才舒一口气,心头忍不住一阵欢喜。薯根越长越多,越长越快,不曲不折地伸长着,倒有点像南方的榕树根,一条一绦,却是清晰可见,洁白而纯净。

⑥紧接着,又有一个个新芽从薯块上翘起来,嫩嫩的,每片嫩芽似乎都是一张笑脸,尽管娇柔,却饱含真情。

⑦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在农村长大的人,对番薯叶或许都有共同的记忆,那时的番薯大多用于煮番薯饭。而到如今,连番薯叶已是城市人餐桌上的环保菜。这不由让我想起农村的岁月来,那年月的我们是如何也不敢想,番薯会有如此“尊贵”的待遇。

⑧番薯叶长出来,一间陋室仿佛都抹上新的色彩。B.一片片苍绿的番薯叶顺着不断伸长的薯藤,长得认真而有序,像小孩儿伸出的小巴掌,让人忍不住想轻轻抚摸一下。枝上有枝,枝而不蔓,每片番薯叶被一枝枝叶柄举着。同一棵番薯上长出的叶子,形态各异,有的呈裂片宽卵形,有的三角状卵形,有的就像一颗心。叶子越长越密,紧随着时光,南方惯有的艳绿与北方秋季同步的黄,就这样结在了同一藤枝上。经遇风霜,整个瓶子也就变成一幅画,这与好友家的已有几分神似。有同事经过我办公室门口,站在远处好奇地问那是什么花时,我总会笑着让他们先看看,最后他们也都忍不住笑,怎么这么像一枝花啊?

⑨一个来自故乡的番薯,因为一份机缘,而得以存活,并像花一样活着,让故乡的味道,在异乡散发开来,既喂养我的目光,也温暖了我的情思。有时我在想,那叶柄上举着的或许就是一个农家子弟的前世,尽管不是花,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便也努力地生发,像花一样绽放,没有那份娇媚,却也多一份随遇而安。

⑩玻璃瓶种上了番薯,自然成不了薯田,因为番薯属于根茎植物,薯块其实就是它根的一部分。但从一个供人果腹的农作物到一盆赏心悦目的风景,番薯已换了角色。

⑾换了角色,同样活好,让叶子像花儿一样绽放,这或许也是我们所需要的生活。

1.通读全文,请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文章托物寓意,托番薯不管是在农村上餐桌,还是在城市变风景,都能随遇而安,寄寓了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感悟与思考。

B.文章围绕“故乡的番薯”,依次写了以下内容:接番薯,吃番薯,忆番薯,栽番薯,赏番薯,悟番薯。“番薯”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C.文中“番薯”具有象征意义,就象征“我”这样的来到陌生城市,努力把生活过得像花儿一样的农家子弟。

D.“换了生活,同样活好”一句,表达了作者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2.文中,A句的动词使用与B句修辞手法都很有特色,请选一句赏析。

3.第七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4.为什么一个来自故乡的番薯可以温暖“我”的情思?请分点陈述理由。

 

1.B 2.A.“挤”刻画出番薯根艰难地从番薯块中长出来的情形,写出了薯根长出来的不易; “摇摆”写出了薯根在水中自由摆动的情形,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对番薯生根的期待与欢喜。 B.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薯叶人格化,并且把长出的薯叶比作“小孩儿伸出的小巴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番薯叶努力生长、长势可爱的情形,表达了“我”对番薯叶的喜爱与赞美。 3.回忆“我”记忆中的番薯,解释了前文“我”和家人对从故乡远道而来的番薯赞叹不已的原因。写番薯由以前农村的普通番薯饭,到现在的番薯叶成为城市餐桌的环保菜,为后文揭示“换了角色,同样活好”的主题做铺垫。 4.远道而来的番薯传递了亲人深切的牵挂和浓厚的情意,亲情温暖了“我”的心;故乡的番薯唤起了“我”和家人记忆中的味道,缓解了我们的思乡情,让“我”温暖;“我”种的番薯,生根长叶,像花一样,让“我”心生欢喜;故乡的番薯,在陌生的城市,努力生活着,让“我”得到启迪:换了角色,同样活好。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B项中“忆番薯,栽番薯”顺序有误,文章第⑤⑥段写的是栽番薯,第⑦段写的是忆番薯。故选B。 2.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A.句中“挤”写出了“银白色的根”长出来的情态,“摇摆”写出了薯根在水中的情状,表现了薯根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我”对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番薯叶顺着不断伸长的薯藤,长得认真而有序,像小孩儿伸出的小巴掌”中,“长得认真而有序”运用拟人,把薯叶人格化;“小孩儿伸出的小巴掌”是比喻长出的薯叶。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番薯叶的形状和情态,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文中第七段回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在农村长大的人,对番薯的共同的记忆,解释了上文中“我”对番薯有深厚感情的原因,“那时的番薯大多用于煮番薯饭。而到如今,连番薯叶已是城市人餐桌上的环保菜”一句写出了不同的食用方法,番薯不同的角色,这些为后文中“换了角色,同样活好,让叶子像花儿一样绽放,这或许也是我们所需要的生活”的议论做铺垫。据此理解作答。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题的把握。文中围绕“故乡的番薯”表现了作者对番薯浓浓的深情,究其原因,首先“番薯却是老家的伯母所种”,“为了传递深情的牵挂和浓厚的情意”辗转来到“我”的餐桌,所以番薯凝聚着亲情;“来自故乡的味道,那香那甜,都是朴素且发自内心的,独一无二”,远道而来的番薯又让“我”产生了浓浓的思乡之情;“番薯叶长出来,一间陋室仿佛都抹上新的色彩”“一片片苍绿的番薯叶顺着不断伸长的薯藤,长得认真而有序,像小孩儿伸出的小巴掌,让人忍不住想轻轻抚摸一下”,如此的美景让“我”内心感到愉悦;番薯“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便也努力地生发,像花一样绽放,没有那份娇媚,却也多一份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还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据此理解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两则内容,都出自法布尔的《昆虫记》,请你结合选文分析这部著作的主题。

①我从来都十分留心做到(金步甲)笼子缺少食物呀。蜗牛、腮角金龟、螳螂、蚯蚓、毛虫以及其他一些最受欢迎的菜肴,调换着花样地送进饭堂,而且供应量充足到消费不完的程度。

②食尸虫是出类拔萃的炼丹术士,利用可怕的腐败物,造出无毒无害的生物制品。

 

查看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深入了解共产党和红军后,所著的一部纪实作品,其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有刘三者,工技击,家甚贫。但有薄田三分许,尝遇旱几无以活。既而与家人毕力垦荒,得土二亩,市果苗以植,三载而熟。

一豪贼闻之,数佯过其家,刘啖①之果。贼以其人少,易之。是夜,伺刘寐,不冠不履,逾墙而入,欲盗之。刘醒,勿惮,持刀鹜伏猱进②,突奔贼,挥刀奋斫③。贼矍然④,竭力挠之,终不敌,仓皇欲遁。刘奋臂一击,贼仆地。妻子闻声至,反接⑤,斥曰:“汝不恩我,反害之,何毒之甚!该杀!”贼股栗欲堕。刘曰:“与其杀之,孰若示众以警其余。”翌日,白吏,吏押之市。示众。

①啖(dàn):吃,给……吃;②猱(náo)猴;③斫(zhuó):用刀、斧类砍;④矍然:惊恐的样子;⑤反接:反手捆绑。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数佯过其家(屡次假装)

B.持刀伏  (像鸭子一样趴伏)

C.栗欲堕(屁股)

D.翌日,吏(报告,告诉)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有薄田三分许,尝遇旱几无以活。

②汝不恩我,反害之,何毒之甚!

3.结合文章内容,你觉得刘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

 

查看答案

过①山农家(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②焙茶③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解析】
①过:拜访,访问。②嗔:嫌怨。③焙茶:炒茶,即用温火烘茶。

1.“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诗歌后两句的“莫嗔”“却喜”,写出的是山农怎样的心情?

 

查看答案

站在青春的路口,回望成长的足迹,是否发现,你的每一步,都有很多人与你同行:含辛茹苦的父母,慷慨无私的朋友,循循善诱的老师,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请以“同行”为题作文。

要求:①在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如果选择题目①,请先补充完整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有真情实感,立意积极阳光;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