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的村庄 李忠元 ①狮子山台风肆虐,下了一晚上...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的村庄

李忠元

①狮子山台风肆虐,下了一晚上的倾盆大雨,到了第二天早晨,终于有停下来的意思了。

②黄华老汉起了床,他推开房门,竟然发现自家的土坯房泡在白亮亮的水里,就像一艘漂荡的小船,这让他感到触目惊心。

③黄老汉的这座老房子建得早,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本来就千疮百孔,经雨一泡,倒掉的危机立时显现。

④眼下最迫切的任务是排掉积水,在墙根下打几个木桩做支撑,防止墙体被水浸泡后进一步坍塌,进而维系住整座房子。房子要是倒了,黄老汉就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⑤不是没钱建房,而是根本没有干活的劳力。黄老汉的儿女和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都离开家乡去城里打工了,就连逢年过节都难回家一趟。这下,村庄就属于老人了,黄老汉等一群白发苍苍的老者成了这个村庄的主宰者。说到底,整个村子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了,哪有一个能出力的啊?

⑥没有劳力,也得找劳力。在这样迫切的情形下,黄老汉在村里一家挨一家地找,总算在老人堆里找出两个壮一些的劳力,就央求他们帮自己修葺一下房子。

⑦没了年轻人,老年人的劳力显得弥足珍贵,他们有约在先,帮一个工,用工者的儿子回家时,就要主动上门帮着做一些重体力活,这是全村人定下的死规矩,谁也没权力更改。

⑧黄老汉满口答应下来,他心里知道,因为这条不成文的规定,自己都给儿子欠了三十多个换工了,可儿子根本没有回来过一趟,这些换工还是一个个不切实际的符号。

⑨黄老汉一想到这,就感到自责和惶恐,觉得自己实在对不住这些朴实无华的乡亲们。

⑩不过,两个老人根本没有过多考虑那些陈欠,最终还是来了。他们和黄老汉共同努力,费了好一番周折,才将黄老汉的房子做了加固,垫上了护坡,以防再下雨,水再次泡到墙体,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收了工,黄老汉为两个累得不住大口喘气的老人预备下了饭菜。推杯换盏之后,他们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不过,黄老汉可没算完,他拿出抽屉里的小本子,在上面郑重地记下一笔。黄老汉捧着手里的本子,看着第七个只剩最后一画没写全的“正”字,顿时觉得压力山大。这可是三十四画啊,整整三十四个工,儿子回来了,他一定敦促儿子还给人家,不能欠下人情,这东西压得人实在喘不过气来啊!

正当黄老汉为这事牵肠挂肚的时候,没想到,儿子还真的从城里回来补办丢失的身份证了。

坐在酒桌上,黄老汉把这件牵肠挂肚的事说了出来,还再三叮嘱儿子这回在家多住几天,好将欠人家的工统统还给人家,做到两不亏欠。

黄老汉急得跟跳猴似的,可儿子却根本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他哧溜哧溜地喝了两大杯白酒,就匆匆回房间睡觉去了,坐了十个小时的长途车,难免犯困,他也着实累了。

黄老汉心里有事,睡不着觉,第二天一早,就早早地起了床,走到儿子的房间,准备催促他去给乡亲们还工。没想到,儿子的房间竟空空如也。儿子不知啥时候走了,黄老汉心里不落忍,根本不相信儿子会这样一走了之。可找遍了家里的角角落落,连一个人影都没有,看来儿子还真走了。

⒄黄老汉魂不守舍,他觉得那个小本子上他用心记下的那些“正”字越长越大了,背负在他老弱的肩膀上,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了。

⒅无独有偶,黄老汉的邻居王老汉的儿子也出门在外,王老汉也欠下三十个工,可儿子竟在城里遭遇了车祸,下半身截掉了,终身残疾。王老汉得悉儿子的病情,再看看同样记录换工的小本子,摇了摇头,竟然一伸腿,走了。

虽然欠下了饥荒,但王老汉死得其所,全村人反而对王家父子大为赞扬,主动说他们欠下的工不用还了。

看人家王老汉这么讲义气,黄老汉一时急火攻心,竟然也病了。

21黄老汉躺在床上,可直到奄奄一息,都闭不上眼睛,嘴里始终重复着那个数字:“三十四、三十四、三十四……”

22儿子回来了,黄老汉的老伴儿为了让黄老汉能闭上眼睛,安息于九泉,就打发儿子一家挨一家地还工。

23当儿子整整做完了三十四个工的时候,他刚好听到了自家方向传来的悲凉的哭声……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8期)

1.文章第⒅段交代了邻居王老汉的儿子遭遇车祸,终身残疾,王老汉不堪这一打击,离开人世,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2.品味下列语句,按要求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他推开房门,竟然发现自家的土坯房泡在白亮亮的水里,就像一艘漂荡的小船。(从修辞赏析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

(2)黄老汉急得跟跳猴似的,可儿子却根本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句中加点的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3.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中,“三十四、三十四、三十四……”这么简单的数字,黄老汉为什么要始终重复着,反复念叨?

4.有人认为文章结尾黄老汉拖了34天才咽气有点失真,你读了文章后怎么看?

5.文章主要写黄老汉努力争取还工的事,却为什么以“老人的村庄”为题?

 

1.交代了黄老汉急火攻心,突然生病的原因;为后文黄老汉奄奄一息时因不想欠人家工而“闭不上眼睛”,直到儿子还完工才咽气作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还暗示了文章的主题,表明因没有劳力欠人家工的不止黄老汉一家,引发人们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关注。 2.(1)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老汉家的土坯房泡在水里,让人触目惊心的严重程度,突出了他找人修葺房屋的紧迫性。 (2)加点词突出了黄老汉在儿子回家后想早点还清欠人家的三十四个工的着急心理,与儿子的漠不关心形成强烈对比。 3.因为黄老汉欠了人家三十四个工,这里运用反复的修辞,突出了这三十四个工成了王老汉的一块心病,也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愿。因此,黄老汉在奄奄一息时,要始终重复着,反复念叨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 4.示例一:失真。尽管本文是小说,允许虚构,但虚构也要讲求生活的真实。在儿子还没有回来前,黄老汉就已经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了。居然在儿子回来后,还完34个工才咽气,这是一种脱离现实生活的虚构。 示例二:不失真。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34个工是黄老汉的一块“心病”,心愿未了,死不瞑目,这是完全可能的事情。本文主要是借助黄老汉的故事来表达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关注。 5.黄老汉努力争取还工,是因为儿子常年不在家,家里需要做重体力活欠下的。并且这样的现象不止黄老汉一家,这是全村定下的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本文借此反映了农村老年人的留守问题。因此作者以“老人的村庄”为题,目的是唤起人们对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的关注。 【解析】 1.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写作顺序的理解。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顺序、倒叙和插叙。插叙的作用:使叙述更加完整,使文章更充实,结构上更紧凑,能够更好地突出文章中心。从“看人家王老汉这么讲义气,黄老汉一时急火攻心,竟然也病了”可以看出,交代了黄老汉急火攻心,突然生病的原因;从“当儿子整整做完了三十四个工的时候,他刚好听到了自家方向传来的悲凉的哭声”可以看出,为后文黄老汉奄奄一息时因不想欠人家工而“闭不上眼睛”,直到儿子还完工才咽气作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本文的题目“老人的村庄”可以看出,还暗示了文章的主题,表明因没有劳力欠人家工的不止黄老汉一家,引发人们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关注。 2.(1)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鉴赏能力。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从“就像一艘漂荡的小船”可以看出,这句话将黄老汉家泡在水里的土坯房比喻为“飘荡的小船”,生动写出了他家房屋受损的严重程度。“房子要是倒了,黄老汉就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了”可以看出,找人修葺房屋的紧迫性。 (2)这道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答题模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欠人家的34个工压得黄老汉“实在喘不过气来”,儿子好不容易从城里回来了,黄老汉抓住机会“把这件牵肠挂肚的事说了出来”,希望儿子能够及时把这34个工还了。因此,加点词“急得跟跳猴似的” 突出了黄老汉想早点还清欠人家的三十四个工的着急心理。 3.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黄老汉一想到这,就感到自责和惶恐,觉得自己实在对不住这些朴实无华的乡亲们”可以看出,黄老汉是一个朴实本分,讲究诚信的老人。而现在自己重病在床,奄奄一息。所欠的34个工成了黄老汉人生最大的遗憾,儿子现在又没回来,他担心自己在去世前还不上这34个工,他不想带着这些遗憾离开人世。因此他要始终重复着,反复念叨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 4.这道题考查对文章结尾的理解。本文结尾为了完成黄老汉的愿望,凸显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让黄老汉在病床上硬撑了34天,直到儿子把所有工还完才咽气。这样的结尾是否失真,关键在于对小说的认识。如果站在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反映生活的真实这一角度来看,显然失真,何况在儿子没有回来之前,黄老汉已经是“奄奄一息”。如果站在小说人物和主题的角度看,结尾没有失真,因为34个工是黄老汉一生最大的遗愿。小说的主题在于通过黄老汉的遭遇来表达对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5.这道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标题是文章的眼晴,其作用有: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贯穿全文的线索;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反映作者情感;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等。从“这下,村庄就属于老人了,黄老汉等一群白发苍苍的老者成了这个村庄的主宰者”可以看出,因为年轻人的大量外出,“整个村子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正是这样的现状,才有了村子里不成文的规定:“帮一个工,用工者的儿子回家时,就要主动上门帮着做一些重体力活。”也才有了小说中王老汉和黄老汉这样的欠工家庭。因此,本文以“老人的村庄”为题,意在表现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唤起人们对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的关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做文化要有耐心

陈原

据统计,2016年全国传统戏曲演出票房收入1.49亿元,比2015年增加0.05亿元,共有5594场;其中小剧场演出特别活跃,由2015年的1579场增加至1849场,这还不包含旅游演出。而2016年以前的几年,传统戏曲演出曾呈下滑局面。看来,演出及其票房有起有伏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注意,这可是传统戏曲,而且演出大多还在大城市,过去我们一向认为传统戏曲的主要观众在乡镇和小城市。

陕西人艺版的《白鹿原》日前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白鹿原》过去已经有个北京人艺版,从导演到演员都是名人,演了多年,而陕西人艺的知名度还不如北京人艺,也没什么明星,可票依然售罄。陕西人艺版的《白鹿原》在西安还有驻场演出,是个压缩版,大约2个小时。从前我们只听说音乐剧、杂技、歌舞名作敢驻场,谁曾想,现在西安的话剧也能驻场了。

再想想,舞蹈、歌剧、交响乐,哪个不是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先是忧虑重重,天天叫喊观众少、没票房,难以为继,甚至还指责流行艺术、大众文化冲击了市场和舞台,可后来的发展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如今,交响乐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欣赏国内外交响乐名团名作,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歌剧经典新制作一部接一部,新作也在不断诞生;民族舞、芭蕾舞、现代舞更是进入了演出的常态化。

尽管演出市场发展期间难免起起伏伏,每次跌落还都引来一阵惊慌,可以后又都再次转好,这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演出市场一时的起落不必大惊小怪,只要对症下药,就一定会有转机。流行艺术、影视文化,不也如此吗?这与经济发展同理,由各种原因促成,但艺术欣赏作为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已经不可能缺位了。

戏曲、话剧、交响乐、歌剧、舞蹈,当然不能和影视剧比,也不可能与流行音乐争票房,但这些艺术都是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关键是要培育,要有佳作,而这一切,尤其离不开耐心。耐心,不会今年做公益演出,举办学生场、进校园、入社区,请专家导赏,过两年观众就蜂拥而至;建剧院、音乐厅,尤其不会立马见效,演出场次随后就能倍增,没有经营人才的介入,哪来的优质演出和观众数量?创作、扶植新人更是如此,急就章、赶任务、不遵从艺术规律的作品从来都是过眼烟云,特别是近些年人们最为重视的文化运营,其客观周期从来都不是某个人说了算,而是根据当地许多因素而决定的。

做文化,最怕没耐心、缺耐性,老是想一蹴而就,总是琢磨怎么能立竿见影。过去为了见成效,还刻意组织观众、让大企业包场,看起来很繁荣,但很难持久,以观众欣赏情趣的变化为例,过去逐渐成了风气,传统艺术已经纳入人们日常欣赏的视野,而一大批制作公司、运营公司也随之而起。以前又有哪家公司会以为戏曲、话剧也赚钱?现在呢,市场上这类公司日益增多,因为大家终于看到了艺术发展和演出市场的内在规律。

(2017年4月6日《人民日报》)

1.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过去我们一向认为传统戏曲的主要观众在乡镇和小城市,从现在看来,已不是这种局面。

B.如今,交响乐已经成为我国百姓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欣赏国内外交响乐名团名作,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它与民族舞、芭蕾舞、现代舞一起进入了百姓生活。

C.文章以“陕西人艺版的《白鹿原》票房收入可观”为例,意在阐明传统戏曲在大城市也会有它的市场。

D.流行艺术、影视文化一时的起落不必大惊小怪,只要对症下药,也会有转机。

2.作者认为“做文化要有耐心”,其中的“耐心”具体指什么?

3.阅读文本,你认为我们目前在“做文化”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4.当下“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风靡大江南北,这与作者强调的“做文化要有耐心”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名著。

(1)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香菱学诗既有对艺术的崇拜,也有精神的寄托。

B.《范进中举》中范进看了中举报帖,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这“笑”里既有范进晚年中举的狂喜,又有无尽的辛酸。

C.《简·爱》中的圣约翰认为简·爱最适合做传教士的妻子,特别是简·爱把叔父留给她的遗产分给圣约翰和他的妹妹各人一份后,愈觉其善良,真心倾情于简·爱,并准备与她结婚,只是简·爱还爱着罗切斯特,致使圣约翰与简·爱不欢而散。

D.《童年》中的小茨冈原来是个弃婴,从小被外祖母收养,长大后就成了外祖父的雇工。

(2)下面两段文字中,吴用“冷笑”与曹操“大笑”的原因分别指什么?

①晁盖心中欢喜,对吴用等六人说道:“我们造下这等弥天大罪,哪里去安身!不是这王头领如此错爱,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报!”吴用只是冷笑

(《水浒传》第十九回)

②纵马加鞭,走至五更,回望火光渐远,操心方定,问曰:“此是何处?”左右曰:“此是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操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诸将问曰:“丞相何故大笑?”

(《三国演义·诸葛亮智算华容》)

(3)阅读下面选自《骆驼祥子》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他扯开大步,去找小福子。心中已看见了那个杂院,那间小屋,与他心爱的人;只差着一对翅膀把他一下送到那里。只要见了她,以前的一切可以一笔勾销,从此另辟一个天地。

这里的“另辟一个天地”,祥子想另辟一个怎样的天地?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希望,国家尽快建立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系统,采用统一的、合理的、有效的收视率调查,让中国电视剧制作者能一门心思地提高电视剧的质量,真正让电视剧凭质量说话!

B.由于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收视率的飙升,使《人民的名义》无论是在网络舆情还是现实中的朋友聚会中,都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

C.冯骥才小说《苏七块》中运用了许多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揭示了人物性格,同时也很好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D.王大爷每天服用降压片、吃清淡食物,还按时到公园练太极拳,以防止血压不再升高。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化性,说明乐居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意味,浓缩提炼了人类文明的精华,真正体现了家园感。

B.GCR是银河宇宙射线,它轰击着月球和火星表面,所以月球或火星也不是人类理想的居住地,因为强大辐射的致癌性早已鲜为人知

C.婚礼主持人往往语言俏皮幽默,说话挥洒自如,动作滑稽可笑,深得客人的喜爱。

D.“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中英教育的着力点有差异,并不存在教育本身孰优孰劣的问题。双方既不能一味固守,夜郎自大;也不能盲目妄议、指摘贬损对方。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吏禄三百石,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4)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古诗词常常让我们读出时代的风云变幻,从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的词句中,我们领略了富庶钱塘的自古繁华;从文天祥《过零丁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里,我们读出了南宋王朝的风雨飘摇。

(6)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强调人人都有不可侵夺的独立意志。

(7)周敦颐为官清廉,一些好友们想出钱为他建一处宅邸,被他知道后婉言拒绝。他说:“我节衣缩食是为黎民百姓做表率,以防奢华浪费之风盛行。”这从他在《爱莲说》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里可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