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名句默写。 主题 古诗文名句 羁旅行役 (1)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

古诗文名句默写。

主题

古诗文名句

羁旅行役

(1)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乡怀亲

(3)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4)________,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雄心壮志

(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________________”。揭示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规律。

(7)《论语》中表述君子和小人在问题的看法上、人际关系中表现截然不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雪拥蓝关马不前 (2)鸡声茅店月 (3)露从今夜白 (4)曾经沧海难为水 (5)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6)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7)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此题要注意“茅、沧海、婵娟、畔”等字词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拼音写汉字。

多读点书。先读点诗词:读诗使人灵秀,在诗词的王国,有妖娆的祖国河山,有独领风骚的一代天jiāo(1)____;再读点历史: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的长河里,有让人惊叹的时代的jiǎn(2)____影,有人类发展的丰gōng(3)____伟绩;还要读点哲学:哲学让人学会思考,懂得谦卑与反思,变得bīn bīn(4)____有礼。多读书,于古于今都是适用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为了培养学生一定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初三(1)班班主任准备实行班干部“竞争上岗”制,并且月月轮换。对此,小明内心犹豫不定,找到班主任诉说:“老师,我的这些能力都有欠缺,我很想抓住初三最后的机会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但我又担心自己的成绩。”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自身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校园科技节上,开展了“人工智能的利与弊”主题辩论赛。正方观点为“人工智能利大于弊”,反方观点为“人工智能弊大于利”。现在辩论赛进入到各方总结陈词的环节。正方一辩、二辩、三辩辩词如下,请你以正方四辩的身份根据他们的辩词进行提炼归纳,完成正方总结发言。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理由充分;③层次清晰;④正文部分150—200字左右。

一辩: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无人驾驶公交车在深圳、武汉等城市成功试运行,无人超市、无人银行也在上海等城市进入人们的视野。人工智能是由人类赋予的智能,它受人类控制并服务于人类,所以反方认为人类将对人工智能失控的担忧纯属多余。

二辩:反方担心人工智能将与人类抢饭碗,导致人们失业,这是不自信的表现。未来人才为人工智能而生,人类不再从事机械、简单地工作,而是成为人工智能的研发者、制造者、操纵者。

三辩:人工智能可以为我们打理所有的日常事务,洗衣、做饭、打扫不在话下,这样能有利于新时代人才从琐碎中解脱出来,节约更多时间与精力去做更有挑战性、更有利于人类进步的事情,比如科学研究、太空探索等。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的必然,它将进一步推动人类进步,所以人工智能利大于弊。

大家好,我是正方四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方观点总结陈述完毕,谢谢!

 

查看答案

    大声喊着你的名字

白小良

①走到高坡上,华老师见东边的云彩愈加红了,就停下脚,用沙哑的嗓子喊身后的学生,要大家加油。

②这支穿行于高山峡谷间的队伍,是从地震中心的小学校突围过来的。

③天空正用一片绚烂的颜色昭示着生活的美丽。经历了梦魇般下午和夜晚的学子们,此刻全都疲惫不堪、衣衫不整,他们伫望于五月的晴空下,眼睛湿润了。多少年后他们依然记得这样一个时刻。

④余震又开始了。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魔儿,又鼓捣出魔法来了,阳光没有照到的深谷里腾出了团团烟雾,才一会,在早晨第一缕阳光里面,高坡地方又有沙石流下去了。学生们互相照顾着,站在那,不敢坐下,一坐下马上全都会瘫在地上起不来的样子。

⑤余震稍息,华老师领了孩子沿着山脊行军了。走了一天一夜,顶少还得有一天的路程。而他们的全部给养只是两袋夹心饼干和三瓶矿泉水,面对的却是无数的魔:山体裂缝、泥石流、暴风雨、高山反应、浓雾、阴冷、饥饿和恐惧,甚至还有一些奇异的事情。

⑥华老师说奇异的事情不止一次。先是在翻越第三座大山时发生的,本来熟悉的山和路和以往不一样了——山形变了。原本记准了往上走的路,现在变成往下走了,要是按原来的方向走,准会掉到悬崖下边去。

⑦华老师走走停停,鼓励快挺不住了的学生,不断地叫他们的名字,要大家挺住,加油。老师说前边不远的地方,正有好多好多糖、冰激凌、面包、可乐……还有,警察叔叔就要来了。

⑧正午阳光下面,这支队伍缓慢穿行于原始森林中,在古树、巨石之间不断消失、出现。到了一块披满苔藓的巨石旁边,华老师猛然觉到了一阵怪异的风袭了过来,阴冷的要命,直沁到骨子里了,伴了一种刺鼻的气味。华老师知道要出事了。抬一抬头,看见天空渐渐暗下来了……恍惚间,见一大团浓雾从前边满是树桂的古树下边涌了过来,腾腾黑色一人多高,发出来类乎硝酸一样的气味。同时,不知哪来的树枝、石块从天上直往下掉。

⑨做乱以来,魔对于自己的对手始终困惑不【解析】
要说那些军绿色、橘红色、天使白色倒也罢了,他们毕竟训练有素,不容易打败。可谁知身穿杂装的老百姓都没有屈服的,这就奇怪了。现如今,连小娃娃都快要“打败”自己了。魔禁不住直摇脑袋,它想不明白是咋回事儿。

⑩表面上,面前的娃娃们衣衫不整,好像够狼狈的了。但内心里,他们想必都保持着自己的尊严,这几乎是明摆着的事儿,没有谁吓得瘫倒的样子。并且,这些人还一起猛劲儿喊着什么。

开始听去喊声还有点凌乱,但一会儿就整齐划一了。

学生们原本是互相喊着对方名字的,缀上“挺住,加油”的话。后来,不知是谁先起的头,由相互喊名字渐渐变成喊一个熟悉的字眼了——极具份量的字眼,起初是几个人喊,接下来就是全体一起喊了,喊那两个字加油。

第一个字的口形像吹口哨似的,好像是中国的“中”字,第二个字自不必说了。后面的话是加油、挺住。魔雾卷了卷,知难而进退了。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地震后的异象终竟渐渐消去,暗淡的天空一点一点亮起来了。

要说,一开始面对如此意料之外的情况,华老师和孩子们不是没有恐惧和慌乱。华老师后来说他不是英雄。公平说,对于华老师而言,恐惧和慌乱其实瞬间即逝了,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他们挺在黑雾阴风里,互相鼓励着度过了难关。

太阳出来了。可以看清,蜿蜒在山谷里的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呢?他们大都10岁左右。衣襟不整,面容憔悴,拉拉扯扯,只知道边走边喊,一直没有歇过。生怕一停住,马上就会累得瘫倒下来吧。童音沙哑仍不失金属般的穿透力,在大山里传了很远。

空降兵是最先发现这支队伍的。一下子,伞兵们都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茂林之中,竟然荡漾着如此荡气回肠的声音。

总算到了营地,华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看见了更多的军绿色,还有很多很多的橘红色和天使白色在废墟上奋战。说起来,魔的失败难道不是早就注定了嘛。

天空湛蓝,云彩绚丽。

华老师和他这支衣衫褴褛的杂色队伍,同灾区处处那威武的绿,英勇的(橘)红和天使的白一道,仿佛一直在(用行动、声音)大声地喊了同一个名字“中国,加油。”“中国,加油。”

(网络微型小说节选  有改动)

1.初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心理

学生们从地震中突围

恐惧

坚定信心

到达营地

 

 

2.再读全文,试分析“太阳”、“阳光”、“云彩”等字眼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表达效果。

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自然环境的描写,在内容上既交代了华老师等人行走在高山峡谷时天气的晴好,也暗示了华老师在地震过后带领孩子走出困境的坚定信心。在结构上也与结尾段相照应。

B.华老师带领学生一路行进时,告诉学生说前面不远的地方有“好多好多糖、冰激凌、面包、可乐”,意在说明华老师喜欢用物质的东西去激励孩子走出险境。

C.本文语言细腻生动,主要运用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等,其中又以描写为主。

D.最终孩子们能在华老师的带领下走出高山峡谷,安全到达营地,主要得益于华老师的激励和鼓励。

E.本文从华老师的视角构思,叙述了学生们克服重重困难,战胜自己心中的“魔”的小故事,表达了对善于激励学生的华老师的赞美之情。

4.本文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并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大声叫喊名字”、“大声呼喊口号”这些做法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著名的衡水中学的健身跑很有自己的特色。学生不仅队列整齐、步伐统一、队形严密,同时宏亮的口号响彻云霄、气贯长虹,彰显了衡水中学学子的豪气、底气、大气和霸气。男生、女生呼喊时的口号响度近乎“歇斯底里”、“声嘶力竭”、“振耳欲聋”。其中“左脚清华,右脚北大;清华北大,通通拿下”,充分展现了“衡中人”的精、气、神的高度合一。看得出学生的热情是涌动的、激情是奔放的、活力是四射的,由此也大大丰富了衡水中学的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

 

查看答案

    浅谈快餐式阅读

①“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类似的短视频节目如今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看,受众不少。显然此类节目击中了人们的痛点:一方面渴望文化与娱乐,一方面没有时间或者舍不得花时间,于是能够“速成”的办法就格外受欢迎。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会让你欲速不达、南辕北辙——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

②快餐文化的特点当然是快,但代价是剥离了丰富的内容,只剩下光秃秃干巴巴的几条梗概。看了这些节目,你可以知道故事脉络、记住几个人名,但作品中原有的丰富的细节、细腻的情感、精彩的故事全都与你无缘了。有的人觉得名著篇幅太长、内容艰深、阅读门槛比较高,于是看这些视频版的“缩写本”聊备谈资,更有人连电影、电视剧都要用3分钟看完。

③快餐文化的出现与流行并非今日始,但显然,互联网使快餐文化大范围流行成为可能,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更给快餐文化按下了快进键。就以某知名短视频应用来说,短短15秒的视频怎么可能完整反映一部名著,于是只好加快语速、精简内容。限制节目时长或字数,这是移动互联网应用普遍采取的策略,好处是用户上传的内容因短小精悍所以又快又多,但害处是用户在快速浏览中很容易迷失,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认知能力、分析能力下降,思维趋向于表面化。国内外都曾做过实验,在浏览社交媒体若干分钟之后,再让用户去背诵文章和做数学题,正确率都会下降。

④以往人们都认为互联网拯救了碎片化时间,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效率。但现实使碎片化反客为主,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准确地说是观看)碎片化的内容。虽然古人也曾有“马上、枕上、厕上”的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阅读,但所读的内容并不碎片化。

⑤今天的快餐文化与数十年前的快餐文化相比,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逐渐远离文字而趋向视频。视频的直观、形象和快速,是文宇和图片都不能比拟的。但企图用短短几十秒的视频来获取信息,其实并不成功,由文字到图片,由图片转到视频,的确是便捷了,但对想象力和思考力的调用却越来越少。人类通过阅读文字来传承思想文化的历史已数千年,而视频成为媒介主流的历史不过数十年而已,不论是从人类的认知习惯还是就历史积累而言,视频都是不能与文字相提并论的。如果仅仅用视频作为媒介而远离文字,那就意味着放弃了一座宝库,这对于我们传承文明、创新文化是极为不利的。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绝不是文化的正途,速生者往往速朽。

⑥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为人类服务,需要我们严肃思考、认真对待。而今之计,只有对快餐式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用踏实取代肤浅,才能避免快餐文化带来的不良影响。

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只有对快餐式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用踏实取代肤浅,才能避免快餐文化带来的不良影响。

B.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利用碎片时间阅读或观看,古人也曾有“马上、枕上、厕上”的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阅读。可见今人、古人的阅读都是碎片化的。

C.几千年以来人类通过阅读文字来传承思想文化的历史,而数十年来视频逐渐成为媒介主流,随着时代的发展,视频将逐步取代文字。

D.对某知名短视频应用来说,只要加快语速、精简内容,短短15秒的视频就可以完整反映一部名著。

2.以下能作为本文论据的选项是(    )

A.鲁迅先生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写作上了。”对读书人而言,就是应该合理地利用碎片化时间。

B.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真正爱上阅读。小学六年时间,一个孩子竟能阅读1700本课外书。

C.陶渊明的读书技巧就是“不求甚解”。他在自传性短文《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D.“读书无源委,有如断港流”,是在告诫人们,掐头去尾、删段减句地读书,就像把河水截断,这样怎么能读好书呢?

3.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并结合原文,说说快餐式阅读的弊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