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学类作品阅读 母亲的金手表 琦君 ①那只圆圆的金手表,以今天的眼光看起来是非常...

文学类作品阅读

母亲的金手表

琦君

①那只圆圆的金手表,以今天的眼光看起来是非常笨拙的,可是那个时候,它是我们全村最漂亮的手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到我家来,听说父亲给母亲带回一只金手表,都要看一下开开眼界。每逢此时,母亲会把一双油腻的手,用稻草灰泡出来的碱水洗得干干净净,才上楼去从枕头下郑重其事地捧出那只长长的丝绒盒子,轻轻地放在桌面上,打开来给大家看。然后,她眯起眼来看半天,笑嘻嘻地说:“也不晓得现在是几点钟了。”我就说:“你不上发条,早都停了。”母亲说:“停了就停了,我哪有时间看手表。看看太阳晒到哪里,听听鸡叫,就晓得时辰了。”我真想说:“妈妈不戴就给我戴吧。”

②但我不敢说,我知道母亲绝对舍不得的。我只有趁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的时候,才偷偷地去取出来戴一下,在镜子前左照右照一阵又取下来,小心放好。我也并不管它的长短针指在哪一时哪一刻。跟母亲一样,金手表对我来说,不是报时,而是全家紧紧扣在一起的一份保证、一种象征。我虽幼小,却完全懂得母亲珍爱金手表的心意。

③后来我长大了,要去上海读书。临行前夕,母亲泪眼婆娑地要把这只金手表给我戴上,说读书赶上课要有一只好的手表。我坚持不肯戴,说:“上海有的是既漂亮又便宜的手表,我可以省吃俭用买一只。这只手表是父亲留给您的最宝贵的纪念品啊。”那时父亲已经去世一年了。

④我也是流着眼泪婉谢母亲这份好意的。到上海后不久,我就在同学介绍的熟悉的表店,买了一只价廉物美的不锈钢手表。每回深夜伏在小桌上写信给母亲时,我都会看看手表写下时刻。我写道:“妈妈,现在是深夜一时,您睡得好吗?枕头底下的金手表,您要时常上发条,不然的话,停止摆动太久,它会生锈的哟。”母亲的来信总是叔叔代写的,从不提手表的事。我知道她只是把它默默地藏在心中,不愿意对任何人说。

⑤大学四年中,我也知道母亲的身体不太好,可她竟然得了不治之症,这我一点都不知道。她生怕我读书分心,叫叔叔瞒着我。我大学毕业留校工作,第一个月的薪水一领到就买了一只手表,要把它送给母亲。它也是金色的,不过比父亲送的那只老表要新式多了。

⑥那时正值抗日,海上封锁,水路不通。我于天寒地冻的严冬,千辛万苦从旱路赶了半个多月才回到家中,只为拜见母亲,把礼物献上,却没想到她老人家早已在两个月前就去世了。

⑦这份锥心的忏悔,实在是百身莫赎。我是不该在兵荒马乱中离开衰病的母亲远去上海念书的。她挂念我,却不愿我知道她的病情。

⑧我含泪整理母亲的遗物,发现那只她最珍爱的金手表无恙地躺在丝绒盒中,放在床边的抽屉里。

⑨没有了母亲以后的那一段日子,我恍恍惚惚的,任凭宝贵光阴悠悠逝去。有一天,我忽然省悟:徒悲无益,这绝不是母亲隐瞒自己的病情、让我专心完成学业的深意,我必须振作起来,稳步向前走。

⑩于是我抹去眼泪,取出金手表,上紧发条,拨准指针,把它贴在耳边,仔细听它柔和而有韵律的滴答之音,仿佛慈母在对我频频叮咛,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

1.本文以金手表为线索,写了我与金手表发生的故事。阅读②-⑥段,填写下表。

事件

我对手表或母亲的情感

我偷戴金手表

喜欢

   

我信中嘱托为手表上发条

我献上金手表,母亲却已去世 

   

 

 

2.文章③④两段写到去上海读书,临行前夕,母女都流泪了。请分析她们流泪时心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联系具体语境,谈谈对文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4.文章中多次提到母亲的金表“不上发条”,第⑩段中“我”却给手表“上紧发条”,对这一反差的举动,你的理解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1.①我婉谢金手表 ②理解 ③牵挂 ④遗憾,忏悔 2.相同点,都有分别的难过和对彼此的不舍。不同点,母亲对女儿异地求学的担忧。女儿对母亲送手表的感动。 3.这句话是动作描写,“洗得干干净净”“郑重其事地捧出”“轻轻地放”“打开来”等动作,形象细致地写出了母亲拿出金表时的小心谨慎,表现了母亲对金表的珍爱。 4.母亲不给金表上发条是因为珍视金表,“我”给金表上紧发条,为了仔细听金表的柔和而有韵律的滴答之音,从金表的滴答之音听出慈母的频频叮咛,心渐渐平静下来。表现了作者已经理解了母亲隐瞒自己的病情,让“我”专心完成学业的深意,准备尽快振作起来的决心,以及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解大意;再找出与问题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语句,准确概括。首先仔细阅读②—⑥段,定位表格中已经给出的答案,第②段是“我”偷戴金手表的事儿,观察可知“我”信中嘱托为手表上发条是在第④段,由此可推出①的答案在第三段,第④段“我也是流着眼泪婉谢母亲这份好意的。”概括可得:“我”婉谢金手表,因为“懂得母亲珍爱金手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理解。“我”嘱托为手表上发条“您要时常上发条,不然的话,停止摆动太久,它会生锈的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对金手表的牵挂。第④问在第⑥段,而在第⑦段的第一句话“这份锥心的忏悔,实在是百身莫赎”,可以看出“我”对母亲的忏悔之情。 2.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道题时注意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仔细揣摩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揣摩二者的心理。母女都是依依不舍,但有不同之处:儿行千里母担忧,女儿感动。从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心理上理解不同点,母亲担忧牵挂,女儿感激。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重点词语、描写方法、包含的哲理等方面入手。此题可从描写方法的角度来分析,具体来说主要有: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答题思路是:该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怎么样地写出了人或物的什么特点。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即可。这句话是动作描写,“洗得干干净净”“郑重其事地捧出”“轻轻地放”“打开来”等动作具体形象地写出母亲拿金手表时的小心翼翼和慎重,表现了母亲对金手表的珍爱,进而体现了金手表在母亲心目中的分量。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母亲不给金表上发条是因为对这只手表的珍爱,也体现母亲对这只手表的看重。第⑩段“于是我抹去眼泪,取出金手表,上紧发条,拨准指针,把它贴在耳边,仔细听它柔和而有韵律的滴答之音,仿佛慈母在对我频频叮咛,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一句,结合“贴”字分析,是对我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我听手表声音的情态,听着金表的滴答声就像是母亲在我耳边叮咛。母亲为了让“我”专心完成学业,隐瞒自己的病情,我一定不会辜负母亲。表现了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1.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__________》。

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3.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选文中少年先锋队队员后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放行彭德怀的?这体现了他们什么形象特点?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与朱元思书》是吴均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也是一篇精美的写景短文。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C.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D.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字。

(1)王命急宣(《三峡》)

(2)猛浪若(《与朱元思书》)  

(3)未复有能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攀条折其荣,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3)古人善于触景抒情。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地势的转变表达开阔的胸襟;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大漠边关绮丽风光的赞美;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广袤、美丽的自然,多(_______多彩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语文是茫茫宇宙里的日月星(chén____ ,是浩(hàn______南海中的碧涛银沙;语文是大自然中的蜂飞蝶舞,是秦砖汉瓦上岁月的痕;语文是“锁”进日记藏匿心中的小秘密,语文是母亲手中递来的温热的奶茶;语文是体坛赛场上矫健的身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