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示默写诗文名句,其中第(4)句还需填入作者。
(1)树木丛生,______。 (曹操《观沧海》)
(2)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4)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
(5)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三军可夺帅也,______。 (《论语•子罕》)
(7)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乡书何处达?_____”是王湾对故土的思念;“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是儿时鲁迅对百草园的痴迷;“____,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是朱自清对春日的喜爱。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文学史上的“三曹”指的是曹操、曹丕、曹植。
B.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词牌名。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嘹亮(liáo) 卖弄(lòng) 粗犷(kuàng) 静谧(mì)
B.诀别(jüé) 绿茵(yīn) 棱镜(línɡ) 咄咄逼人(duō)
C.莅临(lì) 譬如(pì) 祷告(dǎo) 整宿(xiǔ)
D.搓捻(liǎn) 侍弄(shì) 倜傥(tǎng) 攒成(cuán)
在本册书第四单元中,父子关系处处可见:《故乡》中闰土与水生是中国式传统父子关系;《我的叔叔于勒》中若瑟夫同情理解自己的父母,但内心对父母的冷漠行径并不认同;《孤独之旅》中杜雍和与杜小康一同面对困境,在“孤独”面前共同成长。小说《隧道》的主人公也是一对父子。那么,在生活中你对父子关系又有怎样的认识和理解呢?
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事件,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可以说明某一种现象或事理等。
写作要求:(1)不少于600字。(2)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答张十一①功曹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④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释)①张十一名署,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诗人读了张十一的来诗后,写了本诗。②筼筜: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③踯躅:羊踯躅花,二月花发,耀眼如火,月余不歇。④炎瘴: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
(乙)丰乐亭记(节选)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①,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②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③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④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注释)①明年:第二年,即庆历六年。②窈然:深幽的样子。③滃然:水势盛大的样子。④掇:拾取,采取。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修既治滁之明年
(2)顾而乐之
(3)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4)遂书以名其亭焉
2.用“/”给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于 是 疏 泉 凿 石 辟 地 以 为 亭 而 与 滁 人 往 游 其 间
3.韩愈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王夫之在《唐诗评选》里曾评论其诗:“寄悲正在比兴处。”请你结合甲文对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进行具体赏析。
4.乙文结尾多次出现“乐”,请仔细阅读乙文,说说乙文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
5.欧阳修和韩愈同为被贬之人,结合语境,试分析他们分别是怎样的心境。
幸福的哲学(节选)
周国平
①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②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③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④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⑤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⑥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⑦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1.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 )
A.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亚当新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C.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读书就能获得幸福。
D.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幸福就成为可能。
2.第②段和第⑦段都提到了“读书”一事,但论证目的不同,试分析其不同。
3.下面哪句诗最能体现周国平对“幸福”的理解?请选择一项并说明理由。
A.金樽淸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4.阅读完本文,想必你心里对真正的幸福也有自己的答案。请写一段120字左右的短文阐述你的观点。要求:观点要明确,论证要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