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性文本阅读
老 屋
周克武
①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②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③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④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⑤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
⑥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⑦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⑧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⑨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⑩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⑪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⑫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
⑬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1.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 (1)___________ → (2) _________→默默地坐在堂屋里→ (3)_____________ →站在老屋门口
2.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3.本文语言质朴自然,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⑦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
4.第⑨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你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的含义?
5.请结合全文,说说题目“老屋”的含义。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①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白瀛、史竞男) 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将于3月2日起在全国上映。影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②出品方27日在京介绍,影片中不仅记录了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一个个非凡的超级工程,还展示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磁悬浮列车研发、5G技术等引领人们走向新时代的里程碑般的科研成果。
③影片后半部分则从“小家”的角度切入,讲述平凡百姓的生活变迁。从基层扶贫工作人员的生活状况,到筑起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的坝上三代人,再到细致做好入户工作的健康管理员和保家卫国的威武之师,记录了我国在扶贫、生态文明建设、医疗保障、国家安全体制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
(1)给这则新闻拟个恰当的标题。
(2)根据以上材料,找出导语、主体所在的段落,将序号填写在相对应的位置上。
导语: ;
主体: 。
(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作为一名中学生,请用一句话表达你对祖国的祝福。
默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冰霜正惨凄,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3)___________,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
(4)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5)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6)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7)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8)夕日欲颓,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9)《三峡》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三峡水流之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请用正楷将下列诗句抄写在田字格中。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课外文言文阅读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①。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注释)①殆尽:几乎全部烧光。
1.请用 “/”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划2处)
时 刘 儿 方 悟 母 之 善 举 也。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竟年如是 是: (2)然儿不解 然:
3.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户口)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
C.相与步于中庭(在) D.何夜无月(哪,哪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盖竹柏影也 盖以诱敌 B.欣然起行 然则天下之事
C.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念无与为乐者 为人谋而不忠乎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来与被贬谪的作者相伴,“欣然起行”写出了作者在见到月光后睡意全无,披衣而起,欣然出行的喜悦和兴奋。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写出了作者和张怀民心有灵犀,友情深厚。“亦”说明这一对朋友的情怀相似,而对方的“未寝”也正是意料之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闲人”意蕴深刻。表面上写自己清闲无事,夜游赏月,实际上却为自己的高雅情趣而自得,也隐约流露郁郁不得志的悲凉。
D.文章篇幅短小,却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细致美妙的描绘,融叙事、写景、议论、说明于一炉,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
4.把《记承天寺夜游》中横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