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母亲石 梁衡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母亲石

梁衡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③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得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柱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

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1962年10月1日

1.文章回忆了“我”母亲的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2.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第③段画横线句子 。

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

3.第④段画线句子写出了母亲内心怎样的情感?

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

4.试分析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①“我”奉调进京、老母亲艰难地赶来为“我”送行; ②“我”在家时,母亲细心照料“我”的生活;③“我”第一次远离时,母亲备感难舍和失落。 2.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代表母爱的红线比作山间的细流和晚照中的彩云,赞颂了母爱的绵长和美好。 3.①母亲此刻内心充满了对离家求学的儿子情感上的不舍;②对离开母亲呵护的儿子独立生活的牵挂与担忧。 4.①总结全文,首尾呼应;②深化文章的主旨,在赞颂母爱伟大的同时,警醒天下儿女更多关爱母亲。 【解析】 1.本题考查事件的归纳与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到描写母亲的段落,从中找出事件加以概括即可。主要写了三件事:第③段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老母亲专程到我的住处,为“我”送行,并问我是否能不去北京工作;回忆小时每天放学,母亲关心我,经常问我“饿了没”;第④段回忆17岁那年,“我”第一次离开母亲去北京的学校时,母亲呆呆地看着窗户几个小时。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写法,将母爱的红线比作细流和彩云,突出了红线和银针的形状和色彩,赞颂了母爱的绵长和美好。表现它们引发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仔细品味语言,读出其感情划线句写出了“我”第一次出门后,母亲独自人面对空落落的屋子,无心做事的状态,突出了母亲对儿子离家的不舍与思念,其中也有对离家在外儿子的牵挂与担心,但是儿子是出门求学由不得不让去,所以此时母亲既有对儿子的自豪,又有对儿子的不舍,内心从满矛盾。 4.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一般作用。首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下文,开篇点明,点明中心等;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未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篇未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旨,升华主题等。具体作用还要根据文章全局去分析。第⑤段即是文章的未段,在结构上,总结全文,并与首段相呼应,首尾圆合,结构严谨;从内容上看,揭示出“母亲石”包含“所有慈母爱”的内涵,表达对母亲的赞美。呼吁天下儿女珍惜母爱。点明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怠。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密:秘密,这里作动词。③馔:吃、喝。④朕(zhèn):皇帝自称。⑤臧否(zāng pǐ):善恶。⑥茹太素:人名,时任主事之职。⑦微:如果没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录毕,送之  

(2)其欣悦  

(3)濂以实对    

(4)召廷臣诘责

2.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计日还/皆美于徐公(《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B.怠/忠属也(《左传·曹刿论战》)

C.帝问故/安陵君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D.彼尽忠于陛下耳/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孟子·鱼我所欲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2)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诗,完成小题。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早春寄王汉阳

李白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1.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早春寄王汉阳》首联中“访”字的妙处。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钱塘湖春行》“争”“啄”二字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画面;“渐欲”“才能”写花草向荣的趋势,准确生动地写出了西湖早春气象。

B.《早春寄王汉阳》“陌头杨柳黄金色”一句写早春之色,不用“嫩绿”“新绿”而用“黄金色”,是出于细心观察又融进了喜悦之情所得。

C.《钱塘湖春行》尾联直抒胸臆,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最爱”;《早春寄王汉阳》后两联“空断肠”“醉壶觞”表达了诗人思念友人的无奈、伤感之情。

D.《钱塘湖春行》紧扣“春行”写出了早春游湖所见、所感;《早春寄王汉阳》前两联围绕“春还”二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特有的气息。

 

查看答案

请按照“缩写”的有关要求,对下面“三顾茅庐”的故事进行缩写。(不超过70字)

官渡大战后,徐庶向刘备推荐南阳奇才诸葛亮,说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不料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刘备只好回去。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诸葛亮的弟弟告诉刘备说哥哥被朋友邀走了。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南阳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

 

查看答案

某学校号召全体同学参与“实施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活动,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并按照提示完成下面任务。

(1)拟一条活动标语:

(2)拟两个活动方案:

①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甲)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

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

(乙)

到第四天早上,老太太起来吃过点心,走到第三进房子内,见儿媳妇胡氏,戴着银丝发髻,穿着天青缎套,官绿的缎裙,正督率着家人、丫鬟洗碗盏杯箸,说道:“你们嫂嫂、姑娘们要仔细些,这都是别人家的东西,不要弄坏了。”家人丫鬟道:“老太太,哪里是别人的?都是你老人家和老爷的。岂但这些东西是,连我们这些人和这房子也都是老太太和老爷家的。”老太太听了,把细瓷碗盏和银镶的杯盘逐件看了一遍,哈哈大笑道:“这都是我的了!”大笑一声,往后跌倒下去,忽然痰涌上来,不省人事。

(1)(甲)诗是对《水浒传》第九回内容的高度概括,请你写出第九回完整的回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2)请概述(甲)诗中“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一句所指事件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

(3)(乙)文段选自《____________》,文中的“老爷”指的是_____ (人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