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官亦鸣 ①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官亦鸣

①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②曾听一位哲人说,天边新出的一抹云,是天堂新进的灵魂。抬头看那天边的云,不,那分明是逝去不久的母亲。那若隐若现,飘忽不定的云层中,清晰地变幻着一个胖胖的身影,依旧是那样一如既往地来去匆匆,依旧是那样地摇晃着身躯——那是岁月无情,给你留下的永恒。

③母亲是那个一年中最冷的清晨离我们而去的。远处隐隐地响着零星的鞭炮声,空气中已是充满了年的气味了。而我们最最亲爱的母亲却悄然闭上她那永远是透着暖暖春意的双眼,胖乎乎的脸上依旧是那副似睡非睡,憨态可掬的神情。她是睡去了吗?可四周悲怆的哀乐声和透骨的恸哭声却庄重地提醒着我们,母亲是真的离我们而去了。懵懂中,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母亲怎就不等我们回来。她是知道她的子孙们是要回来陪她过年并庆贺她老人家八十七岁华诞的。母亲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是亲手做一锅红烧肉炖白菜豆腐粉条,看着里屋外间团团围坐在整整三张大圆桌旁的她的儿女们及儿女们的儿女们,她怎么就忍心去了呢?怎么说走就走了,仅仅差十一天啊!

④一位外国科学家曾做过实验,人在离世的瞬间,体重减少21克,这就是说,人的灵魂重21克。守着母亲的灵柩,我觉得母亲的灵魂绝不止21克,应该是21千克,210千克,不,是更多,更重。因为在我们的心中,分明感到无形的沉重。从里到外的重,重得喘不过气来。是啊,母亲的双肩所承受的重,是我们几代人都承受不了的。望着似睡非睡的母亲的脸,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她终于可以放下一切,扶摇直上九天,飘忽在天边云端……

⑤母亲是农家女,十六岁离娘亲,为人妻,为人母。她深深地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半个多世纪的辛劳操作,如今她是功德圆满,仓满斗盈。她可以放心地去了,去会见她相生相伴了七十余年的爱人——我们的父亲。去把她一生的喜忧恨爱之情,十七年的别夫相思之意,美美地相倾相诉。看那云层后面的影子,竟是大步连天,急不可待的了。是的,那云层深处,有着另一个灵魂在等她,那是离我们而去十七年的父亲。母亲是轻松的,快乐的,一如七十年前坐花轿上路般的轻松,快乐。

⑥英国一位超心理研究者曾说:“灵魂可呈现为实体的,栩栩如生的,有时可投下一片阴影或是遮住一盏灯……”我相信,母亲的灵魂是栩栩如生的。看那天边的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分明是半透明的,甚至真的投下了一片阴影。

⑦此时,我想,那天边云层里的母亲的心里,是喜悦的。那轻轻舞动着的身影,便是证明。因为她看见了子孙们个个鲜活如出水芙蓉,楼房前停放着私家小车,她可以告诉父亲,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再也不用了;看着我们个个衣着时尚,皮鞋锃亮,天天像过大年一样,她可以告诉父亲,再也不用在腊月里的晚上,一个纳底,一个做帮,缝洗浆补,直忙到大年三十才能个个穿上新衣新鞋。此时的母亲,肯定笑得比那时更暖,更轻松。

⑧这样想着,看着,突然发现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变成了一抹淡淡的玫瑰红,并向大地投下了一片暖暖的光。噢,我明白了,母亲是知道灵魂有时能遮住一盏灯的。此时的她,唯恐遮住了那一片暖暖的阳光。她知道她的子孙们分散在五湖四海是多么需要阳光,于是她匆匆地走了。

⑨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幻化成一片玫瑰红,暖暖地……

1.结合第④段文字,解释画线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我觉得母亲的灵魂绝不止21克,应该是21千克,210千克,不,是更多,更

(2)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

2.文中母亲的平凡和伟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结合全文谈谈“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4.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结合全文内容,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续写两句话。

母亲是幸福家庭的支柱,操劳一生,最后化为一抹云彩;

 

1.(1)母亲为家庭付出了太多;母亲离世,“我们”内心无比沉重。(2) 解脱操劳,放下一切;母亲可以快乐、轻松地离开。 点拨:“轻”既有“我”内心觉得“轻松”之意,觉得母亲终于可以解脱操劳放下一切,又有对母亲的祝福祈祷之意,希望母亲离世能轻松快乐。 2.①养育子女,付出所有;②与丈夫恩爱相伴几十年;③为家庭操劳,任劳任怨;④辛劳一生,轻松离去。 3.示例:手法上:运用比喻或象征,把母亲的灵魂比作天边一抹云,把对母亲的深厚情感寄托在一抹云上;结构上:是全文的线索,形成首尾照应;内容上:借对“一抹云”的描摹,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突然离世,心中伤痛和遗憾到自我安慰的过程。 4.示例:母亲是儿女心灵的港湾,倾尽爱护,最后变成一阵清风 母亲是父亲得力的臂膀,竭尽全力,最后幻为一团雾霭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一定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答题原则,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结合下句可知,“我”觉得母亲的灵魂“重”是因为“我”内心感到无比沉重,另外母亲双肩所承受的担子重,母亲为家庭付出了很多。第(2)句中的“轻”既有“我”内心觉得“轻松”之意,觉得母亲终于可以解脱操劳放下一切,又有对母亲的祝福祈祷之意,希望母亲离世能轻松快乐。 2.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母亲”的活动,从“母亲”对子女,对丈夫,对家庭,对自己几个方面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作用的分析能力。分析文章重要语句的作用,一要考虑该语句具体写了什么内容及这样写的作用;二要考虑该语句在全文结构和写法方面的作用。解答时,可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从内容、结构、写法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要点明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再从内容上“云”的象征意义、作者借云所表达的情感和结构上的充当线索、呼应作用来分析语句。 4.​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语言运用试题,答案不唯一。解答时,需要结合全文内容,仔细观察例句,抓住例句的句式、修辞进行仿写,语意连贯即可。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采用“母亲是……(比喻)+四字短语+最后……(动宾短语)”的句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伟大,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厚情感。仿写符合以上要求,从母亲对子女、对丈夫、对家庭的角度来仿写,注意句子要连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加点的“他们”分别指什么? (1)_________(2)____________

2.“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A.日本青年无视周围群众,“我”十分气愤。

B.日本青年影响“我”观看事实片的兴趣,所以觉得特别“刺耳”。

C.日本青年为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故大吼大叫,因此“我”很讨厌。

D.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幸灾乐祸,严重地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故而“我”觉得十分“刺耳”。

3.从选文来看,造成作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这两件事。(每空不超过6个字)

4.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夕日欲___ (2)沉竞跃___(3)水中藻、交横___(4)盖竹影也____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

(1)晓雾将___ (2)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  (3)月色入  _______(4)无与为乐者_______

3.翻译下列语句。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这两篇短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1)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

(2)风声一何盛, ________________。(《赠从弟》刘祯)        

(3)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王维)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以及许多共产党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两位革命领袖是他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