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导游撇下领队叫开车 高低 ①这儿是日本东京都港区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导游撇下领队叫开车

高低

①这儿是日本东京都港区的一家宾馆,昨夜,我们这个旅游团就歇宿于此。记得在发给房门钥匙时,A领队和B导游一再强调:明天上午就在这大门口集合,八点钟准时开车,去浅草寺。

②现在已经到八点了,可A领队自己却还没有下来。

③日方派出的华人导游B看了看表,既像是自言自语,更像是对着车上的全团人说:“我们不等了,开车吧。”随后,又用日语果断地对司机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于是,大巴启动了。

④怎么把领队撇下了?!我左侧的一对小夫妻吐了下舌头。大家都有点惊讶,我也不例外。这是去看风景,还是煞风景?已然习惯于连开会都要等人的国人,一下子适应不了这突如其来的一“甩”。听说B导游的老家在福建福清,父母早年就侨居东瀛,他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到15岁才来日本读的高中、大学,估计工作时间也没有几年。

⑤B导游大概看出了车上有些团友的心思,他的电喇叭响了:“讲好什么时候开车,就什么时候开车……”不过,接下来他并未讲什么“要有时间观念”“要遵守规章制度”等大道理,反而将话锋一转:“领队很辛苦,我们要体谅她。”既有原则性,又有人情味,这使我对他产生了几分好感。

⑥不知不觉,浅草寺到了。

⑦这座作为江户“风物”的浅草寺,不愧为东京最古老、最著名的寺庙。此地可谓游人如织,香客如云。我边逛边看,由寺庙而派生出来的各种小吃、小玩意儿的店铺鳞次栉比,令人目不暇接,有点像当年上海的老城隍庙。

⑧不一会儿,来到了净手池边。舀水正欲净手,一抬眼,我看见A领队正在东张西望地寻找她的部下呢。我立即搁下勺子,过去打了个招呼。原来,她睡过头了,醒了后赶紧打的过来的。

⑨我安慰她:“导游说领队很辛苦,要我们体谅你呐。”

⑩“是吗?!”从A领队的表情上可以读出,她理解导游把她撇下的做法,甚至对他的善解人意之语还有点感动。

⑪游完浅草寺,趁着候车的间隙,我跑到寺庙后面的一家冰淇淋店,买了一个具有日本特色的抹茶冰淇淋。淡褐色的脆皮蛋筒托着翠绿色的双球,煞是赏心悦目,且能吊起食欲。我拿着它兴冲冲地抬腿上车,刚踏上第一级台阶,突然想到,B导游曾经提醒过,在车上是不能吃冰淇淋、瓜果等东西的,便连忙退下,打算在车外抓紧吃掉。

⑫不料,我的这一闪避被眼尖的B导游瞥见,他立刻跟下来,让我到车上去吃,说是外面冷,并递给我一个食品袋。我回答,不了,很快就解决,随即“咬”了一口。这时,一股寒风袭来,他替我拉上了半敞着外套的拉链,说道:“抹茶冰淇淋是个好东西,得慢慢品尝。上去吧,马上要开车了。”

⑬这个时候,我还有什么理由不领情呢……

1.如何理解第④段画横线句子的内容?

2.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主要事件?

3.在浅草寺见A领队的内容,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4.B导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采用插叙,补充交待B导游的情况,进而猜测B导游之所以撇下领队叫开车的原因,为下文的情节进一步发展做铺垫。 2.①B导游撇下A领队叫开车;②B导游巧妙地解释原因;③A领队理解B导游的做法;④B导游叫“我”上车吃冰淇淋。 3.(1)不能。(2)理由:①A领队之所以在浅草寺寻找队伍,是因为B导游到开车时间撇下她的结果,叙事有始有终,事件完整;②A领队在听了“我”的安慰后对B导游的做法的理解,也从侧面描写了B导游做人原则性强但善解人意的特点。 4.①原则性强(或答:有时间观念);②善解人意,有人情味;③细心、体贴。 【解析】 1.本题考查重要语句的作用。第④段画横线句子“听说B导游的老家在福建福清,父母早年就侨居东瀛,他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到15岁才来日本读的高中、大学,估计工作时间也没有几年”交代了B导游的个人情况,结合语境“怎么把领队撇下了?!我左侧的一对小夫妻吐了下舌头。大家都有点惊讶,我也不例外。”分析,可猜测B导游为什么撇下领队叫开车了。为下文塑造人物形象做铺垫。这是插叙,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还可使文章结构严谨。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第③段“日方派出的华人导游B看了看表,既像是自言自语,更像是对着车上的全团人说:‘我们不等了,开车吧。’”可概括出:B导游撇下A领队叫开车;第⑤段“B导游大概看出了车上有些团友的心思,他的电喇叭响了”可概括出:B导游巧妙地解释原因;第⑩段“从A领队的表情上可以读出,她理解导游把她撇下的做法,甚至对他的善解人意之语还有点感动。”概括出:A领队理解B导游的做法;倒数第二段“我的这一闪避被眼尖的B导游瞥见,他立刻跟下来,让我到车上去吃”概括出:B导游叫“我”上车吃冰淇淋。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在浅草寺见A领队的内容在文章⑧⑨⑩三段,第⑧段“我看见A领队正在东张西望地寻找她的部下呢”,因为文章开头,时间到了,B导游撇下A领队叫开车,所以她来找我们,前因后果叙述清晰,结构完整;第⑩段写“从A领队的表情上可以读出,她理解导游把她撇下的做法,甚至对他的善解人意之语还有点感动”这是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B导游时间观念强、原则性强、又善解人意。所以这些内容不能删掉。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找到与人物相关的文章原句,从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分析人物形象要客观全面,并且要言之有据。文章开头写到了约定的时间,A领队没有及时到达,B导游撇下A领队直接叫开车,可见他有原则、有时间观念;“‘领队很辛苦,我们要体谅她。’既有原则性,又有人情味,这使我对他产生了几分好感。”可提取“有人情味”作答;倒数第二段中“我的这一闪避被眼尖的B导游瞥见,他立刻跟下来,让我到车上去吃,说是外面冷,并递给我一个食品袋。……这时,一股寒风袭来,他替我拉上了半敞着外套的拉链,说道:‘抹茶冰淇淋是个好东西,得慢慢品尝。上去吧,马上要开车了。’”可见,他是一个温柔、细心、善良、体贴的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是_____国著名记者_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故乡的野菊花

郭树清

①过去,每到金秋时节,家乡的野菊花在明媚的阳光下,绚丽多彩,尽情绽放。放眼望去,那河沟沿、路边、田间地头,一簇簇、一片片的野菊花,挤挤挨挨,有黄的、有紫的、有白的,琳琅满目,经过秋雨的洗礼,涤去尘灰,黄得灿烂,紫得嘹亮,白得耀眼,仿佛能吹出一首惊艳的曲。那野菊花在秋风中摇曳,宛如万千蝴蝶在翩翩起舞,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清晨的野菊花是明媚的,它丰富的色彩足以与清晨的秋阳媲美,特别醒目。此时,碧水、蓝天、野菊花构成了秋天一幅极美的图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②那长在田间地头平凡无奇的野菊花当年在老百姓的眼里,可谓是乡村一宝,人们对它情有独钟,那野菊花不仅是好看的观赏花草,而且还是乡村中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中草药材。那时候的乡村缺医少药,野菊花功不可没,农户人家常年备用,药店常年收购野菊花干。据称,野菊花具有淡雅的清香,并含有腺嘌呤、胆碱、小苏碱和菊甙等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降压、明目和防治冠心病的作用。乡村偏方也常用野菊花做成药枕,对辅助治疗高血压、神经性头痛、脑动脉硬化等疾病有一定的效果。

③有了经济利益的驱动,我们这些穷孩子绝不会错过这难得的“商机”。于是,我们在放学的路上,或是星期天、节假日经常结伴去采摘野菊花,采回后,将它精心晒干,卖给药店,换取零钱,用以补贴家用或买些学习用品。尽管采摘一次能换回几角钱、甚至只有几分钱,然而,这对我们这些贫困的农村孩子来说,可谓是一边读书,一边干活赚钱,减轻家庭负担的最好回报。

④秋高气爽,秋风萧瑟,万物皆枯,百花凋零,唯有那野菊花迎着寒风,摇曳纤弱的倩影,精神十足,顽强绽放。“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野菊花那高雅妩媚的丰姿在寒风中傲然挺立。由此可见,野菊花看是卑微,而出身却是不一般。百花凋谢菊姗迟,霜傲筋骨风吹挺。野菊花,不择环境优劣,不挑土地肥瘦,饱经雨露风霜,挺立身姿,迎风招展,一路欢歌,默默无闻地执着坚守在河边,在野地,在林间隙地,唱出生命的赞歌,释放着动人的清纯与美丽。

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像野菊花的傲骨和气节那样,敬畏这种接地气、不张扬,生生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人淡如菊,过一种淳朴的、平淡的、诗意的生活。

1.如何理解第②段加点的词“乡村一宝”?

2.赏析第①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野菊花在秋风中摇曳,宛如万千蝴蝶在翩翩起舞,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3.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们这些穷孩子”为什么“绝不会错过这难得的‘商机’”?

4.在作者眼里,野菊花有哪些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至于夏水陵          襄:         

(2)沿阻绝              溯:         

(3)虽乘御风            奔:         

(4)属引凄异              属引: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所呈现出的画面。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通过“回清倒影”写出了水的清澈;通过“素湍绿潭”写出了水的静态和动态。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该句运用工整的句式,写出了秋季三峡的景色特征,表现了三峡景色的凄婉美。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该句从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__________________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__________________

2.对全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

 

查看答案

某中学八年级开展了“纯洁汉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某些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经常出现不规范用语,如“咳不容缓”“晋善晋美”“龄鲜一步”等,针对这种随意篡改词语、乱用成语的现象,国家广电局发布通知,要求严格禁用不规范用语。此举一出,引起了广泛争议。为此,学校专门做了一个问卷调查:

“严格禁用不规范用语”调查问卷

调查选项

所占比例

支持

61.96%

支持,但不能一刀切

9.78%

不支持

28.26%

 

(1)根据上面的调查阅卷,你获得了哪些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你也参加阅卷调查,你会选择哪个选项?请说明理由。(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