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
赋得暮雨送李胄①
韦应物
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④。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⑤深不见,浦⑥树远含滋⑦。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⑧。
(注释)①赋得:分题赋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②楚江:指长江。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⑤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⑥浦:近岸的水面。⑦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⑧散丝:雨丝。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 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
C. 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D. 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
E. 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
2.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
综合性学习。
自强不息的品质,坚韧刚毅的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是人类历史上的瑰宝。学校举行了“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感知内涵)请写出一句我国古代名人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名言。
(2)(学习榜样)画横线的A句是复句,请指出类型;B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自强不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早已成为我们生命的本色。A虽然我们会抱怨学习压力大,但是会将这点小小的挫折化为动力,向前拼搏。B到成功那天,我们就会懂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青少年要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面对挫折不放弃的精神:靠自立,出色地担当起一个普通公民的责任;靠自强,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努力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A、复句类型:
B、修改意见:
(3)(激情表达)以下是某同学的一段充满激情的演讲稿,请根据划线句,仿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立志容易奋斗难,只有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在困境中得到突围;只有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奋斗,才能让理想得以实现。自强是苏轼在贬谪处境时的那“会挽雕弓如满月”的雄魂气魄,① ,② ,自强是杜甫攀登高峰时的那“会当凌绝顶”的坚定步伐。
名著阅读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艾青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是在1978年以后,《鱼化石》《光的赞歌》就写在这一时期。
B.宗教和哲学是泰戈尔诗歌的核心主题。这集中体现在《吉檀迦利》中。
C. 晁盖人称“托塔天王”,他平生仗义疏财,喜欢结识天下好汉,曾与“赤发鬼”刘唐结义。
D. 很多事情都能体现鲁智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特点,例如拳打镇关西、火烧瓦罐寺、大闹野猪林、棒打洪教头等。
(2)央视《天下足球》栏目曾将世界足坛巨星与《水浒传》中的好汉一一对应。请你根据他们的特点判断对应人物。
球星 | 皮尔洛 | 吉格斯 | 埃托奥 | 贝克汉姆 |
特点 | 球队大脑 坐镇后场 运筹帷幄 | 速度奇快 只闻其声 难觅踪影 | 速度与力量结合的非洲选手 射门如雷霆,性情急躁 | 独门绝技任意球“圆月弯刀”。百步穿杨帅气逼人 |
对应《水浒》人物 | ①( ) | ②( ) | ③( ) | ④( ) |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山舞银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
③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⑤扁舟是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如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渴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没有错误一项是( )
A.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附庸风雅。
B.一个人,对自己亲人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C.李老师批改作业废寝忘食,讲起课来强聒不舍。
D.今年暑假,爸爸领着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的《千秋岁·咏夏景》中的诗句。
B.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
C.谁能分得出哪一缕是树苗的?哪一缕是茅草的化身?
D.人的一生总是在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追求自由,追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