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伶俐(lín) 鄙夷(bì) 恣睢(zì) 心无旁骛(wù)
B.惘然(wǎng) 濡养(rù) 阴翳(yì) 矫揉造作(jiāo)
C.沆砀(háng) 绮丽(qǐ) 冠冕(miǎn) 强聒不舍(qiáng)
D.娉婷(pīng) 摇曳(yè) 箴言(zhēn) 面面相觑(qù)
阅读下面诗歌,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自选角度进行写作。
心
[日]金子美玲
妈妈是个大人,很大,很大的大人
可是她的心,却很小很小
因为妈妈说,在她的心里
装进了一个小小的我
就再装不下任何东西
我还是个孩子,很小,很小的孩子
可是我的心,却好大好大
因为在我的心里
除了装进了一个大大的妈妈
还装着有很多很多的东西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任务型表达。
班级举行辩论赛,下面是对方辩手的发言。请你以正方辩手的身份,写一段辩论词。
要求:(1)观点明确,结构完整,条理清楚。(2)语言简明得体。(3)100字左右。
古诗鉴赏。
庐山杂兴
宋·惠洪
别开山径入松关,
半在云间半雨间。
红叶满庭人倚槛,
一池寒水动秋山。
野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
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1.两首诗都描写了山间秋色,但表现的景物不同:前一首“半在云间半雨间”突出了庐山____的特点,后一首则用“无数峰峦远近间”照应了前句中的“____”字。
2.两首诗的最后一句都描写了山在水中的倒影,但展现的画面及带给诗人的感受却有所不同,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西湖七月半①,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
杭人游湖,巳出酉②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③,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④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
(丙)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⑤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①七月半:即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节”。杭州风俗,游湖赏月。②巳:巳时,约为上午九时至十一时。酉:酉时,约为下午五时至七时。③燎:火把。④二鼓:二更,约为夜里十一点。⑤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⑥夕春:夕阳。
1.(赏月景)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月 景 尤 不 可 言 花 态 柳 情 山 容 水 意 别 是 一 种 趣 味。
2.(明时间)下列关于(甲)(乙)(丙)三文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开头简单地交代时间与地点,接着便切入描写的对象“雪”。
B.(乙)文中农历七月半,为了欣赏西湖月景,人们“逐队争出”。
C.(丙)文中“俗士”指的是“午、未、申三时”游湖的人。
D.(甲)(乙)(丙)三文中张岱、袁宏道游西湖的时间与“杭人”不同。
3.(品言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4.(辨虚词)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的丰富意味。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甲文)
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乙文)
5.(析情感)同为游览西湖,张岱和袁宏道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三篇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关于校园霸凌的主题阅读
前不久,电影《少年的你》热播,影片描写校园暴力对青少年成长产生的负面影响,凸显现实关照:于此同时,“女童眼睛里被同学塞入大量纸片”“某中学生被同学扇耳光、殴打”等相关新闻的出现,触发着社会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焦虑与思考。“校园霸凌”话题的社会热度不断飙升。
(概念界定)
“霸凌”源自英文bullying(欺辱)一词的音译,指恃强凌弱,是一种有意图的攻击性行为,通常在社交关系、生理力量、物质实力等不对称的人之间发生。校园霸凌行为的发生以校园为依托,霸凌双方限定的群体以学生为主体。“校园霸凌”又称“校园暴力”或“校园欺凌”。挪威学者丹·奥维斯将“校园霸凌”定义为:“一名学生长时间并且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霸凌并非偶发事件,而是长期性且多发性的事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皮艺军给霸凌作出如下界定:“霸凌可以说是一种群体虐待,即一群人在一段时间或者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同学在校园内进行各种形式欺凌的一种青少年犯罪行为。”
表1霸凌行为与暴力行为的比较
项目 | 霸凌行为 | 暴力行为 |
身份 | 同团体内的成员 | 不一定 |
受害对象 | 固定 | 不一定 |
加害原因 | 自发性、无缘由 | 有原因 |
加害时间 | 重复性 | 不一定 |
伤害形态 | 直接、间接 | 直接 |
双方关系 | 极力不对等 | 不一定 |
表2校园霸凌的方式
霸凌方式 | 内容 | 案例 |
肢体性霸凌 | 轻度的推、戳、拧、踢、踹;重度的推、戳、拧、踢、踹等 | 邯郸市第二十六中学吴华被暴打折磨(2008年3月) |
言语霸凌 | 让被霸凌者感到不舒服的语言、指责、谩骂等 | 日本群马县小学六年级女生自杀事件(2010年) |
性霸凌 | 让被霸凌者在性别认同或性上感受到的生理、心理上的不舒服或痛楚 | 台湾叶永志事件(2000年4月) |
关系霸凌 | 在同一团体中,联合其他成员孤立、无视、离间或排挤被霸凌者 | 潮州市13岁张燕璇跳楼事件(2013年11月) |
网络霸凌 | 利用手机或网络等手段方式污蔑、毁谤被霸凌者 |
|
(选自2015年《教育理论与实践》)
(媒体观点)
新华社表示,在一些学校,霸凌现象要么被当作正常打闹而不被重视,要么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凡此种种,都在无形中助长了校园“霸王”的气焰,加大了治理的难度。《新京报》评论认为,针对校园霸凌现象,学校首先要加强防护意识。此外,增加专业人员进行防护,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及时发现进而调解处理纠纷,也是必要之举。
《中国青年报》评论称,“大恶”从来都不是突然出现,毫无先兆的,而是由无数的“小恶”累积、发展而来。假如学生之间轻微的越轨行为就能及时得到批评、矫正的话,更严重的暴力伤害事件可能就不会发生,也就根本无需诉诸法律了。
《北京晚报》报道,如今,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在修改中,社会各界呼吁,把校园霸凌以立法的形式写入法律中,甚至单独立法,明确何种行为属于校园暴力、学校责任、救济途径、惩治措施等,全面保护学生权益。
《半月谈》介绍,目前,全国人大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与会专家针对未成年人校园安全、人身权益受侵害等问题提出要坚持从源头预防,着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总结历史案例和经验,从根本上保护未成年人。
澎湃新闻指出,个体的教育起源于家庭,因此家庭教育的问题必然会直接映射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中。尤其当我们面对的是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批判能力还在形成中的青少年时,他们更会放大来源于家庭教育中的缺陷和所遭受的伤害,从而造成破坏。
(节选自2019年11月15日人民网)
(漫画图表)
图1
(选自腾讯网《看见校园霸凌公众认知调查数据报告》)
图2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材料的话题是由电影《少年的你》热播及“女童眼睛里被同学塞入大量纸片”“某中学生被同学扇耳光、殴打”等新闻引发的。
B.(概念界定)界定了校园霸凌的概念,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了校园霸凌的行为、方式。
C.(媒体观点)各大媒体均举例分析了我国校园霸凌的现状,表达了对校园霸凌的看法。
D.(漫画图表)中较多网民认为施暴学生应被严厉惩罚,新华社翟桂溪认为阻止校园霸凌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合力。
2.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校园霸凌?请结合材料分点简要作答。
3.九年级(1)班的宣传委员想把这份材料作为“防治霸凌,保护‘少年的你’”主题班会课的宣传资料,班长提出还应该增加一个板块,以下三种看法,你赞同增加哪个板块?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述理由。
①(霸凌成因) ②(霸凌特点) ③(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