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朝耕 (袁中道) 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过林滴水声,...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朝耕

(袁中道)

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

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映衬(如动静、声色等)是古诗常用手法,试以举一例加以分析。

 

1.表现了作者对纯朴自然的乡村景色与田园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同时表现出对快乐、闲适农家生活的向往之情。 2.①月色皎洁显静,出屋、经过树林有滴水声为动,动静映衬; ②雾气露水、东方未亮显静,霞光灿灿、叱牛声、白鹭惊起都为动,动静映衬。 ③白如素的月色、东方霞光,与农夫叱牛、惊起白鹭声交织在一起,互相映衬。 【解析】 1.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这首诗感觉仿佛让人来到农村,清早走上躬耕之路。拿起锄头出了茅屋,月色还有淡淡的光亮,经过林子,露滴晶莹,雾露好大。东方还没有全光,路上的粼粼光线,都是露珠反射朝霞的光彩。一声声吆喝牛的声音,惊起田野中的一双白鹭。这首诗通过迷人的乡村晨景和诗意的叱牛早耕图景,表现了作者对安闲自得的农家、纯朴清新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仰慕、赞美)之情。 2.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题干要求从动静、声色等角度分析映衬手法在本诗的具体运用。从动静映衬来看,“月色白如素”描绘了皎洁的月光,“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 描绘了朝霞的光彩,这是静景;“过林滴水声”描绘了雨露滴落的声音,“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描绘了吆喝牛的声音,白鹭惊飞的声音。动静映衬,相得益彰。从声色角度来看,“月色白如素”描绘了银白色的月光,“灿灿动霞路”描绘了朝霞的光彩;“过林滴水声”“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描绘了雨露声、叱牛声、白鹭声,声色交织,互相映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1)填空。

①有一篇新闻的标题是:纯净水市场“李鬼”泛滥。李鬼出自《水浒传》,在这里指代____。在书中,他曾冒充过______

②《水浒传》中主张招安的将领有:______________

③《水浒传》中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有_____,而____是下层侠义之士。。

(2)为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名著竞读”活动。请你从《水浒传》中任选一个典型人物(上面所写人物除外),完成一期手抄报内容的撰稿。

①“名著人物”形象栏。(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精彩情节”大家看。(写出与此人物紧密相关的二个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读后一得”交流台。(写出你对此人物或此情节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随着亲子类节目《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放开我北鼻》等火爆荧屏,家庭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我校准备组织一次家长会,就家庭教育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现在邀请你帮助完成会议的前期工作。

(1)采访组对同学和班主任进行了相关采访,请根据下面的采访记录,概述出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采访记录)

某同学:因为爸爸平时加班多、应酬多,所以我生病的时候,都是妈妈带我去看病。遇到困难,我首先会想到我妈妈帮我解决。

班主任:我们班里平时与父亲接触较少的孩子,大多自信心不足,他们不善与人交往,在竞赛活动中显得畏缩,体育锻炼也不积极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自古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有许多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流传至今。请结合下面材料,判断应将下面哪则事例推荐给父母,并从中归纳出三条值得借鉴的教育经验。

(材料)

家庭教育既没有固定的教育情境,也没有系统的教育计划,更难考核其教育成果,因此对家长而言不是一项硬性的任务。在家庭教育中,尤其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因为在好的精神状态下,孩子会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家庭教育中,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赞美也很重要,比如温存的微笑、亲切的抚摸、友好的合作等,都是对孩子的鼓舞,会使孩子变得更为出色。

(事例)

①谢安在大雪天与孩子们一起赏雪、咏雪。

(出自《世说新语·咏雪》)

②仲永的父亲领着仲永四处拜访乡人。

(出自《伤仲永》)

推荐事例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经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2)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3)__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5)_____________________,怜君何事到天涯。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6)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8)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

庭院中环境清幽,静(       )雅致,绿树翠竹在风中作响。院中本有两株千年银杏树,因为年代久远,留下了“先有树,后有山,大禹问树几千年”的传说。数百年前树被雷火所fén(       ),残存的树身如被火烧,墨黑如碳。但是时至今日,树根仍然活着。更让人称奇的是,枯朽的树干中,又长出一棵古拙苍劲的楮桃树,形态特殊,wèi(       )为奇观,向游人zhāo(       )示着生命的奇伟。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以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B.小说《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鲁迅先生的作品还有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坟》《且介亭杂文》等。

C.《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梁启超,本文是一篇议论文,结构严格按“引论”--“本论”--“结论”的顺序,中心论点是: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D.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