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握手言欢”“握手言和”“握手成交”“大手握小手”“何时重握手”“和美好时光握手”...

握手言欢”“握手言和”“握手成交”“大手握小手”“何时重握手”“和美好时光握手”“和每一棵树握手”“一切从握手开始”……相信这些词语和句子一定会引发你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握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等。

(3)请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真情实感。

 

范文: 握手 我站在镜子前,身体前倾着,一只手撑着桌子,一只手缓缓地伸向镜子的玻璃表面……人的变化总是来的很快,来得悄无声息,我几乎不认得自己了:“这是我吗?若不是我,我又变成了谁呢?” 苦思着,我终于睁不开眼,开始了我的梦乡之旅。 2003年,5岁。在一个雾气沉沉的清晨,太阳还躲在漆黑的巨山之后偷睡着懒觉,周围的一切似乎都是白的,灰的,黑的,还有一点点淡蓝色。我看见远处先是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黑影,紧接着又出现了一大片黑影,像是一个旅游团。脚下是由碎石子铺成的路,“我这是在哪里?”我问,“噢,对了,华山。” 那小小的黑影走到了跟前,是5岁时的我。我赶忙躲开,在一旁看着,等待着某件事的发生。“啊——”小小的我摔在地上,尖石刺进了我的手掌,顿时鲜血直流。这一切的发生,都与我记忆中一样。“如果没有记错,我当时应该没再继续爬山了吧。”我这样想着。可是,在小小的我的小小的眼中,竟射出一道让我惊异的坚定的目光,在医生帮我取出石子的时候,我竟没有哭出一声,咬紧着牙关的表情,仿佛让我重又感受到了当时右手的疼痛。我上前去建议他,让他回旅馆好好养伤,他却说:“不,我一定要爬完这座山,一定……”说罢,他转头继续向前,渐行渐远。我吃了一惊:“这竟是我?”我一把抓住他用绷带裹着的小手,好好地摇了两下:“谢谢!”他奇怪地问我道:“你不是我们团的,你是谁?”“我是……你。” 2008年,10岁。烈日炎炎的中午。10岁的我正站在露天的篮球场上,练习着投篮:“一个……两个……”我的汗也直直地滴落下来,滴在球场上,转瞬间,却又干了。太累了,精疲力竭。我弯下腰,看着地上自己的影子,整个人摇摇欲坠。在回廊外,站着10岁的我,轻轻说道:“要放弃了吗?”突见10岁的我又站起身,使出全身力气,将球投进了篮框,我说:“好,这才是我嘛!”我走上前去,拉了自己一把,然后紧紧地,好好地与自己握了握手:“加油!” 2010年,12岁。漆黑的夜晚,黎明的前奏曲,我依旧伏在桌前,为次日的竞赛做着最后的准备。豆大的汗水与解出题目的喜悦。我笑了:“原来我一直是我。” 清晨,我醒来,回味着难忘的梦乡之旅,我起身走到镜旁,隔着镜子看到自己旅程的最后一站:2013年,15岁。我对自己说:“这就是你,这就是我,‘我们’,‘我’一直是这样一个坚持不懈的人,永不放弃。恭喜你,你在与自己握手的过程中,一直做着自己。” “5岁,10岁,12岁……”在自己将这三次握手忘记之前,我赶忙找出纸笔,这样写道:“与自己握手。”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握手”往往是表示友好,是一种交流,可以沟通原本隔膜的情感,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信任,可以表达一方的尊重、景仰、欣赏、祝贺、鼓励……;也可以反向立意,写“握手”传达出的一些人的冷漠、敷衍、逢迎、虚假、傲慢……但根据材料,这一种思路最好不要涉及。审材料,把握材料提示的几方面背后的深意。可以写现实中真实的“握手”:“握手言欢”写朋友间相聚的美好,“握手言和”写摒弃前嫌的豁达,“大手握小手”写亲情的温暖,师恩的厚重,“何时重握手”写离别的不舍……;也可以虚写“握手”:和美好时光推手,和每棵树握手,和历史人物握手,和经典名著握手等,写他们带给自己的感悟,如何启迪了自己的人生。当然也可以写集团领导人,国家元首之间的握手,常常象征着合作、和解、和平,但要注意化大为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挂鸟

(刘泷)

夜雪下得从容,小山村像铺展开的宣纸,收拢了一地的梅花。

老两口起得早,她做饭,他扫雪,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话。

山沟袖珍,叫凤翅坡。别人都搬走了,自家孩子去了城里,一条沟仅剩老两口。

他叫她老伴,她叫他当家的。这么多年,习惯了。

见他扫雪呢,她嗔道:“当家的,咋忘了自己的营业?”是呢!他拍下额头,扔下扫帚,碎步跑到沟里去。

沟里场院边一块向阳的坡地上,有两片像渔网那样的挂鸟网。鸟网的线绳为土褐色,挂在两根坚硬的檩条上,张网以待。当然,人撞上无所谓,鸟撞上肯定走不了啦。

他养成了习惯,每天一早要跑到这里。他不是捉鸟,而是给鸟放生的。唉,孩子拴的网,老人不好违拗,只好出此下策。

腊八那天,城里的闺女和姑爷回了。姑爷老大不小了,但孩子气不减,开车拉鸟网,要挂鸟。而且,居然当天真有两只呆头呆脑的山鸡挂在了网上。

傍晚,姑爷把缚住双腿的山鸡扔进汽车后备厢,说去城里给领导进贡。行前,姑爷嘱咐:“爸,妈,精心些,有飞鸟挂网,就给我们攒着啊。”

也是,这个地方偏,林草茂密,那些鸟,什么喜鹊、啄木鸟、布谷鸟、山鸡、斑鸠、野鸽子、蜡嘴、金翅、红嘴蓝尾鹊,很多,不时在天空和林间飞过,花花绿绿的,很迷幻,很热闹。

自打有了那两片网,好像电视上说的百慕大三角,飞机呀船呀到那里就失踪了。鸟呢,到这里也仿佛航船遇到了礁石,搁浅了。几乎,每天都有一两只鸟倒挂在网上,挣扎。

第一次,是只野鸽子挂在了上面。老两口抓住它,曾有过一番犹豫。后来,他说:“老伴,你看呢?”

她说:“当家的,我看,那什么,放了吧。一个带翅儿的哑巴物儿,好歹是条命呢!”

二人把那鸽子放了。鸽子仓皇地钻入云层里。

之后,习惯成自然。每天早起,到网前巡视一番,即使抓到味美的野鸭子,他也是轻轻地拍下它的翅膀,放飞。

一些大鸟都是鸡叫时分出窝活动,这时候天还很朦胧,星星也很迷离,鸟们最容易挂网。这就逼着他早起。第一遍鸡叫,他就站在网前,一是防止鸟挂,一是防止野猫呀山狸子呀对挂网的鸟儿下口。

那天,他从网上抓起了一只难得一见的八哥。这八哥毛色漆黑,额冠前耸起一撮儿俏皮的黑毛,瞪视着一双橙红色的眼睛,竟然人似的无奈地叹着气。八哥因逃命心切,过分扑腾,一只翅膀受伤,像折损的伞翼,耷拉着,并涔涔流血,染湿了羽毛。

他把八哥捧回家,把它伤口抹上药面,把整个翅膀和身体包扎在一起,将它养了起来。一个星期后,八哥痊愈,放它飞去,竟悬在半空振翅,对他喊一个字:“好!好!”

他说:“怪,它不走了!”

她说:“当家的,这鸟儿挺招人稀罕,会说‘好’呢,留下给咱做伴儿吧?”

小年那天,老两口又是蒸年糕,又是蒸豆包,忙昏了头。晚上,顾不得封好煤炉,就睡下了。岂料,半夜时分,二人中煤熏了。胸闷,憋气。她爬起,又栽倒了。他呢,要爬到地上去开门,竟摔到了地面,动弹不得。八哥急了,飞到她身边,喊:“好!好!”又飞到他身边,喊:“好!好!”见两个人没有动静,它飞起,满屋子转。好在,有一孔窗户是用报纸糊的。八哥便一头一头去撞那窗户的报纸。报纸开裂了,一股风刮进,八哥也奄奄一息蜷缩在地面。

后半夜,老两口醒过来。望着窗棱上凌乱的八哥羽毛,他说:“哎呀,是八哥救了咱!”此后,虽然一直虚弱,但他依旧拄着棍子去给找死的鸟儿放生。

初一一大早,姑爷开着车回了。姑爷把汽车径直开到鸟网前,摘下了三只悬挂的沙鸡。姑爷跑进家门,炫耀地说:“宁吃飞禽一口,不吃走兽半斤,今天就让这沙鸡当过年的下酒莱!”

姑爷又满屋转了转,问:“怎么,一个腊月,你二老没有攒下几只飞鸟?”

他说:“攒什么攒,你们嘴馋,我们嘴就不馋吗?吃了!”

中午,炖好的沙鸡端上餐桌,闺女和姑爷吃了几块,连喊“好香”。姑爷又问:“爸,妈,你们怎么不吃?”见老伴转过脸去寻找八哥,他咽口唾沫,说:“我们过年吃素!”

八哥瑟缩在窗台上,噤若寒蝉。

他抓过它,走出屋去。一抖手,那八哥竟然头也不回地飞走了。

1.作品前半部分穿插了对山沟的景物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结合小说内容,说说“当家的”是一个怎样的人。

3.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作者以“那八哥竟然头也不回地飞走了”结尾,蕴涵着怎样的深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各题。

读书本应很快乐

(张培锋)

①如今很多人都认为上学读书是一件苦事,有媒体报道,有的孩子,甚至因为学业的压力而自杀!这类消息让人叹息不已。我一直以为,读书应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求知是人类固有的天性,顺应天性的事怎么会是痛苦的呢?很多古人留下过吟咏“读书乐”的诗文:“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着这些文字,我们自然会进入一种徜徉书海、遨游探索的无穷快乐之中。从“蹉跎莫遣韶光老”“起弄明月霜天高”等诗句看,读书当然会很辛苦,读书需要我们付出自己宝贵的青春岁月,需要闻鸡起舞、悬梁刺股的精神,这些都不在话下。但我们没有听说过谁会因为不堪忍受这样的读书生活而去自杀的,因为这“苦”的背后是一种无穷的快乐,这种源自内在心灵的读书动力难道是那些“考试”“升学”等等“压力”能够比拟的吗?

②“读书”和“上学”在很多时候本应是同义语,特别是那些处在求学年龄段的孩子,他们进入学校就是为了来读书的,这一点本应毫无疑义。但是曾几何时,“读书”和“上学”分裂了,我就听到不止一个孩子说过这样的话:“我喜欢读书,但是讨厌上学。”我曾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推求再三,不得不归之于我们的教育体制。其实,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林语堂就在《读书的艺术》一文中抨击过学堂教育体制下读书的异化。他写道:“因为学堂假定你们不会读书,不肯读书,所以把你们关在课堂,请你们静坐,用‘注射’‘灌输’的形式,由教员将知识注射入你们的脑壳里。无如常人头颅都是不透水的,所以知识注射普通不大成功。”这篇文章今天读起来仍感到很亲切。

③可惜的是,林老先生的鼓吹,似乎没有起什么作用。时下的教育,已经不限于“注射”和“灌输”,读书的本真目的丧失了。小小的年纪,眼近视了,背驼了,大脑麻木了,心灵暗淡了,他们成了地地道道的考试机器、分数奴隶。而所有的这些戕害,竟都打着种种冠冕堂皇的旗号!在我看来,教育其实很简单,中小学阶段,不过是培养孩子们对读书的兴趣,体会到读书是一种快乐的事,懂得该读哪些书而已。换句话说,教学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一颗热爱读书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颗种子自然会生长发育,发芽结果。然而,时下的教育正好相反,孩子们心中种下的,是一颗仇恨读书的种子,这样的种子也会结果,但会是一种怎样可怕的果实呢?

④钱学森先生临终前,提出过一个耐人深思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呢?”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竟难倒了这位破解过无数难题、制造出原子弹的著名科学家。很多人一听“杰出人才”“大师”等词,便向大学教育中去寻找答案,当然,大学的教育体制同样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我以为根子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根子在弥漫全社会的浮躁心态!总以为孩子多做几道题、多上几个班儿就会成才,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儿!而几乎所有的人都无力摆脱这一点,“减负”的呼声不是没有,但有关法令常常变成一纸空文,为什么?看来这确实是一道难题,远比制造原子弹的技术繁难得多啊!

1.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怎样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2.第①段“读书需要我们付出自己宝贵的青春岁月,需要闻鸡起舞、悬梁刺股的精神”,“闻鸡起舞、悬梁刺股的精神”是指怎样的精神?

3.文章结尾句“看来这确实是一道难题,远比制造原子弹的技术繁难得多啊”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4.“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呢?”请结合当前的学校教育说说其根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送王进士之任扬州序

[清]汪琬

诸曹失之,一郡得之,此十数州县之庆也。国家得之,交游失之,此又二三士大夫之也。吾友王子贻上,年少而才。举进士于甲第,当任部主事,而用新令,出为推官扬州,将与吾党别。吾见憾者方在燕市而庆者已翘足企首相望江淮之间矣。王子勉旃!事上宜敬,接下宜诚,莅事宜慎,用刑宜宽。反是罪也。吾告王子此矣!朔风初劲,雨雪载途,摇而行,努力自爱。

(注释)①王进士:即王士禛,清初杰出文学家。 ②诸曹:指朝廷各部门。 ③甲第:科举考试的等第。明清时分三甲。 ④主事:各部所属司官的最低级。 ⑤旃(zhān):语助词。⑥莅()事:临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此又二三士大夫之______________   (2)举进士于甲第______________ 

(3)吾告王子此矣 ___________________   (4)摇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吾 见 憾 者 方 在 燕 市 而 庆 者 已 翘 足 企 首 相 望 江 淮 之 间 矣

3.翻译句子。

(1)出为推官扬州,将与吾党别。

(2)朔风初劲,雨雪载途。

4.作者对王贻上到扬州做官提出了哪几条建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朝耕

(袁中道)

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

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映衬(如动静、声色等)是古诗常用手法,试以举一例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填空。

①有一篇新闻的标题是:纯净水市场“李鬼”泛滥。李鬼出自《水浒传》,在这里指代____。在书中,他曾冒充过______

②《水浒传》中主张招安的将领有:______________

③《水浒传》中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有_____,而____是下层侠义之士。。

(2)为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名著竞读”活动。请你从《水浒传》中任选一个典型人物(上面所写人物除外),完成一期手抄报内容的撰稿。

①“名著人物”形象栏。(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精彩情节”大家看。(写出与此人物紧密相关的二个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读后一得”交流台。(写出你对此人物或此情节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