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睛①
杜 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
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是星港学校网站的一则新闻,请用一句话概括主要信息。
金秋十月,天气格外的舒爽。星港小学三年级五班的同学们有幸参加了一次特别有意义的小雏鹰假日活动。 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参观了苏州的百年中医老店雷允上,认识了自古以来有名的神医、学习了各种草药的名字和作用,而且领略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同学们不禁为我们拥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感到骄傲自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①下列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全书共十二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
C.书名的寓意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D.“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这是斯诺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的印象。
②阅读下面一个片段,回答问题。
他有能够从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南京曾经一再宣告他死了,可是没有几天以后,报上的新闻栏又出现了他的消息,而且活跃如昔。国民党也曾经好几次正式宣布“击毙”并埋葬了他,有时还得到有千里眼的传教士的旁证…… 说真的,当我访问红色中国的时候,报上正盛传他的又一次死讯,但我却看到他活得好好的。不过,关于他的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看来是有一些根据的。
文段中的他是谁? 关于“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具体是指他的哪次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
(1)东皋薄暮望,_____。(王绩《野望》)
(2)_____,松柏有本性。(_________)《赠从弟》)
(3)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4)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白居易《 ________》)
(5)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 崔颢《黄鹤楼》)
(6)自非亭午夜分,______。 ( 郦道元《三峡》)
(7)自康乐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江南古镇以深suì___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丽婉约的水乡古镇风貌、古朴的吴侬软语民俗风情,在世界上独树一zhì_____弛名中外。来到同里,穿行在古老的街道,逛逛琳瑯满目的店铺,信步走过窄窄的小巷,欣赏古朴幽静的书院,再去领略深巷美轮美huàn____的住宅……景物一一从眼前掠过,让人目不xiá_____接。
①根据所给拼音写出汉字。
②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与挚友相伴的日子,我们互利互助,共同成长;与父母相伴的日子,承欢膝下,享受亲情;与书籍相伴的日子,饱览古今,通晓世事;与爱相伴的日子,学会关心,懂得感恩…
请以“与 相伴的日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不要局限于上面的导语);
(2)以记叙为主,不少于600字;
(3)作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真实的班级和姓名;
(4)字迹工整美观,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