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蚊烟中的往事》,完成后面小题 蚊烟中的往事 迟子建 ①如果是夏天,如果火烧...

阅读《蚊烟中的往事》,完成后面小题

蚊烟中的往事

迟子建

①如果是夏天,如果火烧云又把西边天映红了的话,我们喜欢将饭桌放置在院落里吃晚饭。当然,这时候必不可少的,是笼蚊烟,因为傍晚的蚊子很活跃。

②笼蚊烟其实很简单,先是用一蓬干树枝将火引着,让它燃烧一会儿,就赶紧抱来一捆蒿草,将它们均匀地散开,压在火上。这时丝丝缕缕的青烟就袅袅升起了,蚊子似乎很不习惯这股在我们闻来很清香的烟,它们远远地避开了。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吃晚饭了。

③这样对着青翠的菜园和绚丽晚景的晚饭,是别有风味的。饭桌上通常少不了一碗酱,这酱都是自己家做的。每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一过,寒风还在肆虐的时候,做酱的工作就开始了。家庭主妇们煮熟了黄豆,把它捣碎,等它凉透了,再把它们揉捏成砖头的形状,用报纸一层又一层地裹了它们,放置起来。这种酱块到了清明之后,自然风干了,将它身上已经脆了的报纸撕下来,将酱块掰开,放到酱缸里,兑上水和盐,酱就开始了发酵的过程。酱喜欢阳光,所以大多数的人家不是把酱缸放在窗跟前,就是搁在菜园的中央,那都是接受阳光最多的地方。阳光和风真是好东西,用不了多久,酱就改变了颜色,由浅黄变为乳黄直至金黄,并且自然地把酱汁调和均匀了,香味隐约飘了出来,一些贪谗的人受不了它的诱惑,未等它充分发酵好,就盛着它吃了。

④夏日的晚餐桌旁,占统治地位的就是酱了。那些蘸酱菜有两个来源:野地和菜园。野地的菜自然就是野菜了,比如明叶菜、野鸡膀子、水芹菜、鸭子嘴、老桑芹和柳蒿芽。野菜通常要在开水中焯一下,让它们在沸水中打个滚,捞出来,用凉水拔了,攥干了再吃。野菜中,我最爱吃的就是老桑芹,所以采野菜时,明明看到了大片的水芹菜和鸭子嘴,我还是会绕过它们,去寻觅老桑芹。很多人不喜欢吃老桑芹,说它身上有股子奇怪的气味,像药味,可我却格外青睐它。

⑤因为有了酱,就有了采野菜的乐趣,你可以堂而皇之地提着篮子出了家门,就说是采野菜去了,你愿意在河边多流连一刻,看看浸在水中的柔软的云,是没人知道的;你愿意在山间偷偷地采一些浆果来吃,大人们依然是不知道的;反正有那么几种野菜横在篮子中,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踏入家门。

⑥天气越来越热的时候,它们就老了,吃不得了,这时候伺候晚餐桌上酱碗的,就得是园田中的蔬菜了。青葱、黄瓜、菠菜、生菜、香菜和小白菜水灵灵地闪亮登场了。园田中的菜适宜于生吃,只需把它们在清水中洗过则是。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这个人拿棵葱,那个人拿棵菠菜,另一个人则可能把香菜卷上一绺,大家纷纷把这些碧绿的蔬菜伸向酱碗,吃得激情飞扬的,而此时蚊烟静静地在半空浮悬,晚霞静悄悄地落着,天色越来越黯淡,大家的脸上就会呈现出那种知足的平和表情。

⑦我最钟情的酱,是炸鱼酱。鱼来自草甸子中的水泡子。水泡子里有鲫鱼、柳根和老头鱼。父亲用一根柳条杆为我做了杆鱼杆,虽然它不直溜,但钓起鱼来却不含糊。水泡子中的鱼不似河里的,它长不大,都是小鱼,而且由于是死水,鱼有股土腥味,所以决不能清蒸和调汤喝,只能放上浓重的调料煎炒烹炸。我钓回来的鱼,基本都是把它连着骨头剁成泥,舀上一碗黄酱,炸鱼酱吃了。只要晚餐桌上有一碗鱼酱,园田中的蔬菜就遭殃了,一盆青菜往往不够,再拔上一盆,可能还是不够,不把酱碗蘸得透出瓷器的亮色,我们的嘴是不会罢休的。

⑧酱缸其实是很娇气的,它像小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着。它讨厌蚊虫,因此脸要蒙上一层白纱布,以防蚊虫飞进去,弄脏了它;它喜欢晒太阳,似乎还很害痒,要经常用一个木耙子捣一捣它,把它身上的白醭撇出去;它还惧怕雨水,所以酱缸旁通常要放着一块玻璃,一看雨要来了,就把它盖上去 。我就很心疼家中的酱缸,有的时候在学校上课,一听到雷声轰隆隆地响起,就举手跟老师请假,撒谎说要上厕所,而我出了教室后会一路飞奔回家,冲进菜园,盖上酱缸。酱没被淋着,我却会在返回的路上被雨水打湿。

⑨蚊烟稀薄的时候,火烧云也像熟透了的草莓似的落了。我们吃完了晚饭,天也就越来越陈旧,蚊子又三三两两地回来了。我们把饭桌撤了,打扫干净笼蚊烟的灰烬,站在院子里盼着星星出来,或者是打着饱嗝去火炕上铺被窝。我还记得父亲酒足饭饱在院子中看天时,如果被飞回的蚊子给咬着了,他会得意地喊我妈妈出来,说他很招人稀罕,母蚊子又啃他的脸了!我们那时就都会发出快意的笑声,以为爸爸在开玩笑。长大后我才知道,父亲说得也没错,吸食人的血液的确实都是雌蚊,而雄蚊吮吸的则是植物的汁液。如今曾说过这话的父亲早已和着飘渺的蚊烟去另一个世界了。

⑩菜园依然青翠,火烧云也依然会在西边天燃烧,只是一家人坐在院落中笼起蚊烟吃晚饭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让我在回忆蚊烟的时候,为那股亲切而熟悉的气息的远去而深深地怅惘着。

1.阅读全文,说说文中写了哪些往事?

2.文章以“蚊烟中的往事”为题,有什么作用?文中大量篇幅描写了与“酱”有关的种种往事,这样写是否离题?你怎么理解?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第⑧段中的加点词。

酱缸其实是很娇气的,它像小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着。

4.文中多处写到火烧云 ,你觉得是否过于重复?

5.你是怎祥理解文章最后一段中“那股亲切而熟悉的气息”?

 

1.做豆善、采野菜、炸鱼酱、盖酱缸、父亲被蚊咬 2.“蚊烟”是全文的线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写与酱有关的采野菜,盖酱缸。是因为作者蚊烟引出童年家中夏日晚餐桌情境,而酱是晚餐上的主角,又烘托了宁静平和的生活氛围。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娇气”一词赋予酱缸人的感情,与下文中的“讨厌”“喜欢”“惧怕”等词语,形象表现酱缸需要人们精心呵护酱,引出下文人们呵护酱缸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酱缸的特殊感情。 4.开头第①段“如果是夏天,如果火烧云又把西边天映红了的话”,点明时间,渲染了温馨美好的氖围,引出夏日全家晚饭时必不可少的蚊烟。第⑨段“蚊烟稀薄的时候,火烧去也像熟透了的草莓似的落了”,用来表现时间的流逝,文章由对“酱”的描写过度到“蚊烟”。结尾段“菜园依然青翠,火烧云也依然会在西边天燃烧”,与文章开头相呼应,引出对往事的怅惘之情 5.表面是指蚊烟的气息,实质还饱含对童年采野菜等往事的愉悦回忆,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仍然对生活充满情味,一家人亲密和谐;气息还饱含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对岁月逝去的怅然失落,卒章显志。 【解析】 1.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作答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本题可依据“笼蚊烟其实很简单”“这样对着青翠的菜园和绚丽晚景的晚饭,是别有风味的”“这酱都是自己家做的”“因为有了酱,就有了采野菜的乐趣”“我最钟情的酱,是炸鱼酱”“酱缸其实是很娇气的,它像小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着”“如果被飞回的蚊子给咬着了,他会得意地喊我妈妈出来,说他很招人稀罕,母蚊子又啃他的脸了!”等内容概括作答。 2.这道题考查对标题作用和文章选材的理解。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等。本文题目“蚊烟中的往事”,文章以回顾往事为主要内容,构成了文章的叙事线索;同时,又用“蚊烟”来烘托了平和、宁静的生活氛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关于文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与“酱”有关的种种往事的原因:在夏天晚上,先要笼蚊烟,一家人才可以轻松地吃晚饭。全文是由“蚊烟”引出与“酱”有关的做豆善、采野菜、炸鱼酱、盖酱缸等童年往事的回忆,从而烘托了一家人宁静平和的生活氛围。 3.这道题考查从修辞角度品析词语的能力。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答题模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这句话说酱缸很“娇气”,需要像小孩一样精心呵护。由此可知,“娇气”一词运用了拟人修辞,赋予酱缸人的感情,形象表现酱缸需要人们精心呵护酱,引出下文人们呵护酱缸的场景。结合语境“它讨厌蚊虫”“它喜欢晒太阳”“它还惧怕雨水”“我就很心疼家中的酱缸”可以看出,作者对酱缸的特殊感情。 4.这道题考查的是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开头第①段“如果是夏天,如果火烧云又把西边天映红了的话”,点明时间是夏天,“我们喜欢将饭桌放置在院落里吃晚饭”,但“傍晚的蚊子很活跃”,引出夏日全家晚饭时必不可少的蚊烟,渲染了温馨美好的氖围。第⑨段“蚊烟稀薄的时候,火烧去也像熟透了的草莓似的落了”,用来表现时间的流逝,“我们吃完了晚饭”。文章由对“酱”的回忆过度到眼前的“蚊烟”。结尾段“菜园依然青翠,火烧云也依然会在西边天燃烧”,与文章开头“如果是夏天,如果火烧云又把西边天映红了的话”相呼应,表达了对往事的怅惘之情。 5.这道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深层含义诠释出来。“那股亲切而熟悉的气息”,表面是指蚊烟的气息。根据文章中对做豆善、采野菜、炸鱼酱、盖酱缸、父亲被蚊咬等往事的回忆可以看出,“那股亲切而熟悉的气息”还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往事的回忆和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也表达了作者对岁月逝去的无限怅惘和失落的情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非连续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①1796年,科学家爱德华詹姆把牛痘病毒注射到一个八岁男孩体内,让他免受天花的侵害,世界上第一支疫苗就这样诞生了。但它是如何起效的?

②要理解疫苗的起效原理,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人体的免疫过程。当人的身体出现以下症状:咳嗽、打喷嚏、炎症、发烧,那么说明免疫系统开始工作了。我们所经历的这些反应能够帮助身体消灭病菌。同时这些反应也触发了体内的第二道防线,叫作获得性免疫。有一些功用特殊的细胞,比如B细胞和T细胞,负责对付病原体,记录它们的信息,记忆入侵者长什么样,以及如何消灭他们。

③这样做可以帮助身体为抵抗病原体再次入侵做好准备。但是即使身体有免疫,依然存在风险。身体需要时间来学习和记忆如何抵抗病原体,但是如果身体太虚弱或者太年轻,这些抵抗就会显得微不足道。

④在这些人染病之前,我们可以让身体提前做好准备,这就是疫苗出场的时候了。科学家通过疫苗激发身体中的获得性免疫,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疫苗就是这样工作的,每一种疫苗都有单独功效。

⑤同时疫苗也分很多种类,首先我们有减毒活疫苗,这些是由病原体本身制成的,不过这是减弱伤害力的病原体。其次我们有灭活疫苗,这里的病原体是已经被杀死的。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这两种疫苗,是为了确保人体不再被这些病原体感染致病,但是就像活的病原体一样,它们也能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教会人体提前学会如何辨认和攻击这些病毒。不过,减毒活疫苗很难制作,而且不适合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接种。而灭活疫苗的缺点则是无法产生长久的免疫力。还有另一种疫苗——亚单位疫苗,这种疫苗只含部分病原体,我们称之为抗原,也是真正诱发免疫反应的成分。而进一步分离出抗原中的特定成分,比如蛋白质或者多糖,这种类型的疫苗可以立即触发特定反应。

⑥为使身体对特定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科学家分离出目标抗原的基因。当人体注射后,疫苗内的基因会刺激体内细胞制造抗原,这会引发更强大的免疫反应,让身体准备好对抗任何潜在威胁。这类疫苗仅由特定基因的物质组成,不含病原体或者其他危害人身体健康的物质,如果能研发成功,就必然在几年内建立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来对抗病原体的感染。就像科学家爱德华詹姆几十年前的发现促进了过去数十年的医学进步,随着疫苗技术的持续发展,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对抗艾滋病、疟疾,或者埃博拉。

(选自《读者》)

材料二:2014年11月26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宣布,首个埃博拉疫苗已成功通过临床试验,接受疫苗的志愿者均产生了抗体,且未出现严重副作用。2016年12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由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研发的疫苗可实现高效防护埃博拉病毒。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可预防埃博拉出血热的疫苗,有望于2018年上市。这一疫苗通过了世卫组织领导的临床试验,近1.2万直接或间接接触过埃博拉患者的人参与了试验。

埃博拉病毒已被列为生物安全等级4级的病毒,应用埃博拉病原体的操作受到严格的限制和规定,因此阻碍了疫苗研发及其致病机制研究。且世界上拥有这种级别实验室的国家和地区本来就不多,故开展研究的难度比较大,以至于人们对于埃博拉了解得还不够深刻。常用的疫苗策略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这两种策略在埃博拉病毒上都不适用,减毒活疫苗一旦出现病毒毒力回复,后果不堪设想,而灭活疫苗更是不可取,因为生产这种疫苗首先需要获得大量的埃博拉病毒,生产这么多病毒需要与四级生物安全同级别的工厂,而且培养这么大量的埃博拉病毒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1.结合材料一,概括疫苗起效的原理。

2.“如果能研发成功,就可能在几年内建立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来对抗病原体的感染”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材料二中埃博拉病毒疫苗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秦观《淮海集》)

注释:①会稽:今浙江绍兴。②龙井:地名。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③ 篮舆:竹轿。④ 惠因涧:山:涧名。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

A.猿则百叫无/巘多生怪柏(《三峡》) B.猛浪若/虽乘御风(三峡》)

C.蝉则千不穷/石又再(《河中石兽》) D.急湍箭/缀行远(《狼》)

2.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1)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2)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3.面对富春江畔的秀山丽水,作者不禁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请找出这句话,并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4.乙文中称山中“皆寂不闻人声”,又说“流水激激悲鸣”,是否前后矛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杜  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

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这是星港学校网站的一则新闻,请用一句话概括主要信息。

金秋十月,天气格外的舒爽。星港小学三年级五班的同学们有幸参加了一次特别有意义的小雏鹰假日活动。 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参观了苏州的百年中医老店雷允上,认识了自古以来有名的神医、学习了各种草药的名字和作用,而且领略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同学们不禁为我们拥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感到骄傲自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①下列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全书共十二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

C.书名的寓意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D.“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这是斯诺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的印象。

②阅读下面一个片段,回答问题。

有能够从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南京曾经一再宣告他死了,可是没有几天以后,报上的新闻栏又出现了他的消息,而且活跃如昔。国民党也曾经好几次正式宣布“击毙”并埋葬了他,有时还得到有千里眼的传教士的旁证…… 说真的,当我访问红色中国的时候,报上正盛传他的又一次死讯,但我却看到他活得好好的。不过,关于他的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看来是有一些根据的。

文段中的他是谁? 关于“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具体是指他的哪次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