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选文是(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_》,刚出版时名为《____________》。

2.选文中划线句:“似的就背完了”这里的“梦”有哪些含义?

3.(1)“我”在背书前想看五猖会的兴奋,与背书后的扫兴形成了鲜明的             ,这体现作者                                        的感情。

(2)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人?

 

1. 鲁迅 朝花夕拾 旧事重提 2.在无奈的困境中,“我”自然地出现幻想:“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我对所背之物一无所知,纯粹是在说一堆文字而已。它暗示了父亲下令强迫背书如梦魇一般,这也让我心生厌恶。 3.(1)对比,对封建教育压制和摧残儿童天性的反感。(2)父亲是一个专制、严厉、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答对其中两个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名著的文学常识。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从“背书”“五猖会”等关键词可以看出文段选的是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刚出版时命名为《旧日事重提》。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字词的含义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梦似的背完了”是父亲在“我”高高兴兴地准备去看五猖会时要“我”背书,“我”背书时的状态,故这里的梦有可能是“我”在万般无奈下出现的一种幻想,联系下文“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可分析出“梦”的一个含义是在背书时出现“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的幻想;同时,在作者看来,父亲的这种行为就如梦魇一般给儿童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上伤害,让“我”讨厌。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对作者情感及人物形象的把握。(1)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全面和准确。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另外,人物的感情概括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整合。“兴奋”和“扫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情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扼杀孩子天性的封建强权教育的强烈谴责。(2)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准确和全面,人物形象的概括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整合。另外,还可以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文段中的父亲在孩子兴致勃勃要去看戏的当儿逼着孩子背书,用冷水浇灭了孩子的兴奋兴趣,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由此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不懂儿童心理的专制家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词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早春景象,烘托出一种伤感的气氛。

B.次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震惊和惋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C.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将明月人格化,创设托月相送的意境,抒发的感情深切而动人。

D.这首诗不仅采用了抒情、记叙等表达方式,手法多样,而且构思奇特、想象丰富,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风格。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②之③?”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④,岂⑤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⑥。

——(选自《战国策》)

(注释) ①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②焉:哪里。③之:到……去,往。 ④虽乐:虽然(在这里)很快乐  ⑤岂:难道。⑥强:强盛。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待君/久不至 B.君与/家君期日中

C.元方/入门不顾 D.魏于是乎/始强。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尊君在                             ⑵相而去

⑶元方入门不顾                         ⑷天又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期中                      ②吾三省吾身

B.①日中不至,则无信          ②日,饮酒乐

C.①陈太丘与友行              ②吾与虞人

D.①饮酒                     ②好之者不如之者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

⑵乃往,身自罢之。

5.(甲)文中“友人惭”的原因是_________。(甲)(乙)两文共同提倡的美德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的“左迁”是指降职;题目中是“龙标”和“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均指当年被贬为龙标尉的王昌龄。

B.散曲是元代盛行的新诗体,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形式。如《天净沙·秋思》,其中“天净沙”是曲牌,“秋思”是题目。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其中《咏雪》出自《言语》篇,文中“未若柳絮因风起”表现谢道韫聪慧而有才辩。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家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尊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查看答案

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开学那天,在一群报到的新生当中,我注意到一名女学生眼皮异常浮肿,肿胀处红红的,好似戴了一个怪异的眼罩。我趋前,(  )(关怀、关心)地探问,万万没有想到,她竟一脸不耐烦,粗声粗气地回答:“过敏啦!”说完,掉头便走。对于她这种毫无礼貌的反应,我与其说生气,不如说纳闷儿。

不久后,她在呈交上来的日记里吐露心声:“由于对某种迄今还查不出来的食物过敏,我的两边眼皮肿得好像塞进了两个彩色气球。已经两年多了,医生束手无策,我难过得很。偏偏许多好事之徒不停探问,把我看成一个怪胎。有时,我真难堪得想扯对方的头发!”

看到这样的文字,我摇头叹息,这个女孩子,也太不懂事了,怎么竟将别人的关心看作“好管闲事”呢?我觉得她不但眼皮敏感,连心也敏感。

几个月后,我在烹饪时,不慎烫伤了手臂,留下了一个颇大的疤痕。旧友新交,无不殷殷探询。开始时,我总是耐心地解释、再解释,然而渐渐地不行了,同样的话讲了又讲、说了又说,着实厌得嘴巴抽筋。后来,索性在手臂处贴了一块胶布,有人关心探问时,我便笑眯眯地说:“我昨天去献血啦!”对方骇然惊问:“怎么会在手臂上这个部位抽血呢?”我又微笑应道:“这就叫做不同凡响嘛!”看对方的疑惑表情反而成了我的(  )(乐趣、兴趣)。想起那名女学生,我对她两年来所受的委屈感同身受。

有时候,总得穿穿别人的鞋子,就知道那鞋子磨不磨脚呀!

⑴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⑵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___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4)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5)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

(7) 《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