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大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黃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喷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漾漾。

(注释)①《野歌》写于作者遭谗落第之后、长安任职之前。②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③衔芦鸿:口衔着芦苇的大雁。④麻衣:这里指寒士穿的粗布麻衣。⑤黑肥:形容衣服肮脏肥大。⑥枯荣:贱贵。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

上面两首诗虽然都出自李贺之手,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雁门太守行》主要写“将士陷敌”,士兵怀有报国死志,尤其是尾联提到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运用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招贤才的典故、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输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流露出诗人及将士们不惧危难、投身以报的积极情志;《野歌》的颈联“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则是诗人不甘沉沦的自勉,随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智不得伸展,但心智不可沉沦,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 【解析】 考查诗歌情感的比较分析。 《雁门太守行》中,首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第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第三句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点明诗歌主旨。 《野歌》写于作者遭谗落第之后、长安任职之前,此诗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诗人脱口抒怀。结合注释,可知《野歌》颈联“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是诗人的内心抒怀,“喷”字写出了诗人面对不公的愤激之情。面对落第,面对人生的失意,不能“心穷”,更不能沉沦。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非文学性文本阅读

太空专车

沈羡云

①太空专车是指依据客户指定的轨道及时间要求,专门为商业用户安排一次火箭发 射,且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服务,为用户提供散优搭乘选择,如量身设计星箭接口、分离方式等。它可提供从100千克到1000千克的专属快速发射服务。

②2018年4月2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釆用“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将珠海一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成功地进入预定轨道。此次长征十一号的太空专车服务,是我国星座组网同一轨道面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一次。

③珠海一号是由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建成后将为全球农林牧渔、水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智慧城市、现代金融等行业提供卫星大数据服务。

④珠海一号是由34颗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包括视频卫星、高光谱卫星、雷达卫星、高分光学卫星和红外卫星。该公司已与火箭院签订2次10颗卫星的发射合同。

⑤从珠海一号星座建设规划初期开始,长征十一号火箭研制团队就积极介入,与用户联合设计、攻关,充分利用火箭的运载能力和空间包络,克服了空间有限、光学裁荷对连接界面冲击环境要求苛刻等难题,最终实现“小身板、大容量”的“一箭五星”布局。

除了让“乘客”乘坐舒适,还要让它们安全有序地下车。5颗卫星能否在指定区域有序释放,火箭的多星分离控制装置将发挥“指挥官”作用。火箭院团队研制了多星分离控制装置,可发出28路不同分离信号,满足多样化的一箭多星发射需求。

⑦为什么欧比特公司会选中火箭院的长征十一号火箭发射他们的珠海--号卫星星座呢?这是因为长征十一号火箭是一种固体运载火箭,它在小型卫星及星座组网发射上,优势明显。首先是发射准备的时间短。由于长征十一号火箭的固体燃料提前填充在火箭内,可长期贮存,免去发射前燃料加注等流程,它的发射准备时间可由液体火箭的以“月”计算缩短至数天,最快甚至能达到24小时以内,是世界上发射准备时间最短的运载火箭之一。而且火箭机动发射能力强。长征十一号火箭块头虽小,能力可不小。它的箭体直径仅2米,但强大的固体燃料发动机能提供约120吨的起飞推力,低轨道运载能力达到700千克,能一次把多颗卫星送上天。它能在公路、简易场坪以及海上实施全天候发射,在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应急发射任务中具有巨大优势,在商业航天领域也有很强竞争力。不仅如此,它的可靠性高。长征十一号火箭的4次发射全部取得圆满成功,均实现飞行过程零问题、入轨精度百米级。火箭愈加成熟、可靠,发射服务也将更加便捷、灵活,能够有效满足我国商业航天小卫星大规模高密度组网的发射需求。

⑧随着科学实验卫星和商业卫星的蓬勃发展,“小块头”“高效率”的卫星发射需求越来越多,快速、灵活的长征十一号火箭将会成为越来越多科学实验卫星和商业卫星发射的首选,长征十一号火箭研制团队也正在进一步挖掘火箭的潜力。

(选自《百科知识》2019年第6期有刷改)

(感知•理解文本)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太空专车是指根据客户指定的轨道及时间要求,专门给商业用户提供量身设计星 箭接口、分离方式等定制服务的一次火箭快速发射服务。

B.2018年4月26日,酒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固休运载火箭、采用“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将珠海一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成功地进入预定轨道。此次长征十一号的太空专车服务,是我国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一次。

C.火箭院的长征十一号火箭发射准备时间由液体火箭的以“月”计算缩短至数天,最快能达到24小时以内,是世界上发射准备时间最短的运载火箭。

D.卫星发射需要个头小效率高、而长征十一号火箭刚好具备快速灵活的特点、所以一定会成为科学实验卫星和商业卫星发射的首选。

(检索•抓住特征)

2.说说火箭院的长征十一号火箭有哪些具体的优势。

(细读•赏析语言)

3.赏析第六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除了让“乘客”乘坐舒适,还要让它们安全有序地下车。5颗卫星能否在指定区域有序释放,火箭的多星分离控制装置将发挥“指挥官”作用。

(探究•掌握方法)

4.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第一次成功发射国外商业卫星,到现在专业定制的“太空专车”、凝聚了无数航天人的心血,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下面链接材料是报告文学,请结合选文和自己阅读《飞向太空港》的休验、谈谈这两种文体阅读方法上的不同。

(链接材料)

在工作中,任总也有发牌气的时候。那是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一次火箭总检查的时候,遥測电源发现了"过压报警"现象,现场工作人员反反复复查了好几次,就是查不出问题来,于是有人灰心了,有人干脆主张不查了,让它到天上去受考验算了。

任总知道后,气冲冲赶到现场,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那天他的声音,比他在十次会上发言的声音加起来还要响亮。接着,他又对现场人员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把问题查清,絶不能带一丝隐患上天。要是查不清,宁可全航区等着你们。什么时候查清了,什么时候再发射!”

(选自《飞向太空港》)

 

查看答案

罗布泊的春天

春天来到了没有春天的罗布泊。

极目四望,寸革不长,浸漫荒漠,无尽凄凉。

罗布泊是蒙语译名,意为“汇水之地"。这里是塔里木盆地鼓低洼处,孔雀河、车尔臣河、塔里木河、疏勒河,四面八方的河奔涌而来,变蜜荒为水乡。

绿林环绕,百花盛开,牛马成群,生命绽放。然而,曾几何时,筑坝截流,疯狂水利。上游来水减少,绿洲日渐干涸。最终,滴水无存,人烟断绝,干风不度,飞鸟不来。“汇水之地”成了“死亡之海”。

汇水退去,呈现盐売,罗布泊成了超级钾盐储蔵地。建矿修厂,开采钾盐,少不了机械、车辆,也就少不了加油站。

2002年10月,中石油在罗布泊建起第一个加油站。三间彩钢房,一座加油棚。彩钢房,挡不住太阳,也挡不住风。一场沙尘暴下来,屋里全是沙。睡觉起来,床上是一个人形。

2007年5月13日,前任站长走了。我来了。我来了,一干就是八年!四个人一条狗。

没去过的人想象不到,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连半根草都没有,更别说树了。当地人说,有草有树,就不是罗布泊了。开始我还不懂,罗布泊为啥不长草?后来,听勘探队的人说,地下140米全是盐,100年也挖不完,那还能长啥?我不甘心,就试着种。从100多公里外拉来土,把油桶割掉一半盛上土,这回总没盐了吧。可是,不管种什么,没几天就蔫了。有盐的土养不活。没盐的土也养不活。

“死亡之海”连空气都容不得绿!没绿就没绿吧,更难过的是——没水。没电。没路。没人。除了我们,难见活物。

当初,油站建成后,第一车油是从库尔勒运来的。运油的人背了200个馍馍,500多公里走了十五天!为啥?没路。不但没路,也没信号,全靠运气。

从汕站去公司,出发前我将提前说一声,我啥时候走的,大概啥时候到。如果不到,就派人来我。找不着活人,就收尸。我开着越野车,在茫茫戈壁滩孤独行走。含盐的沙地一块一块地翘起,好像东北平原刚犁过的地。东北的地是松软的,这里不是,硬得很,敲开一块里面全是盐。一下雨就走不成,盐化成白泥。四野苍茫,没有参照物,辨别不清方向。只好走一公里就停下来,在沙包上绑个红布条。来回走几次,布条绑多了,找不到路就找红布条。就这样,我还迷失过几次。印象最深的一次,差点儿送了两条命。我带员工小刘开车从罗布泊出来,才走了80公里,轮胎后面的钢板就断了,走不成了。那天也倒霉,原计划晩点儿走,对方打电话催,我们就起个大早,带上两瓶水,不到五点就摸黑出发了,没想到半路车坏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咋办?不能等死,只能回去喊人。我把水给了小刘,说我去喊人。他说我去!我说我是站长听我的,你在这儿等着,太阳出来就躲车后去,中午趴到车底下。这两瓶水要省着喝,准备撑两天,可不敢一会儿就喝完了。离开小刘后,我走了十几公里就迷路了。又热,又渴,又累,一头栽倒在沙子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响。我想,我可能活不了了,余纯顺就是这样死的。正在绝望,来了一辆矿山的车,把我救了。我来到矿山,给派出所报警。所长赶紧带人赶过去。赶到的时候,小刘已经虚脱,再晚一步人就没了。

从那儿以后,我就养成了习惯,来加油的,不管认不认识,都要问一声,师傅,你到哪儿去?如果说去玩,我就说你別去了,有可能把命玩丢了。如果说去探险,我就问东西带得全不全?水要带够,油要带够,手机号要留下。很多人不知道水的宝贵,一仰脖儿就光了。我看到这样喝水的就生气,说你不要这样喝,水是救命的!他问那咋喝;我说抿一口就得,留着万一。出事都在路上,车一坏,一躺说不定几天,没水咋弄?不是吓唬你,到时候想喝自己的尿都没有!

跟没路一样,没水同样困扰着我们。我刚去的时候,要买水,60块钱一方,买完雇车拉到站里。里外里,水贵如油。我就把用水控制在一个月三方,每人每天一暖壶,吃喝洗涮就它了。洗脸像猫,抹两下就得,洗澡更是做梦。别说洗澡,连洗脚都不行。我规定不许洗脚,洗完脸水留着,给狗喝。它太可怜了,舌头整天伸着。所以,戈壁滩没有女人。男人不洗澡,臭就臭。女人不行。

没水都能凑合,关键是没电。来车加油了,就打着柴油发电机发电,发好电了再加油,加完油就关机。为省柴油,也为省机器。白天加不成油,地表温度高,汽油都挥发了,出来的全是气。咋办:晚上干!白天休息,晚上通宵营业。周围要加油的都了解,天不黑不来。白天偶尔有从外面来的,就敲我们的门。所以,白天睡不好,晚上没觉睡。作业的方法很古老,先提一桶水,浇到加油机上降温排气,然后发电加油。加完油就没电了。谁能想得到没电的日子怎么过?可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白天太阳借光,晚上星星点亮。

工作难,生活也难。自己做饭吃,洋白菜,土豆,就吃这个。总吃这个!把人都吃成了土豆。送菜的进来,天这么热,別的菜也带不成。韭菜带来就是一坨水,西红柿烂成酱。如果有拉沙的车进来还好,把菜拌上水埋在沙子里,拉到油站还能吃。说实话,天太热了,也不想吃饭。光喝水,人都肿了。早上五点半出太阳,彩钢房晒一个小时就成了蒸笼,根本待不住。温度计往地上随便一插,就是70多摄氏度。厚底劳保鞋穿上没用,隔着鞋烫脚。刮风也没用,全是热风。热浪滚滚。刚来的时候,我天天流鼻血,一流一个多月。人热得受不了,连加油机都晒黑了屏。

日子再难,我们也没一个怂的。坚守油站,坚守罗布泊。彩钢房热得不能住,我们就挖地窝子,钻到地下去。先挖四五米,形成一个宽敞的下沉区域,铺一层水泥地面,然后横向挖洞,盖几间小房。撑上木头,砌上砖,老结实了。钻进地下,人和狗都凉快了。

从没水、没电、没路、没人的苦难岁月,一直陪伴到现在,有了水、有了电、有了路、有了人,有了新的加油站,有了年轻的站长!

冰天雪地的严冬过去了,春天来到了罗布泊。

谁说罗布泊没有春天?

两只斑鸠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在油站的兩棚下搭了一个窝。

啊?这里没草叶,也没树枝,它们用什么搭的窝?

我定时看去,突然,哗的一下,泪水冲了出来!

我不敢相信!我泪流满面!我放声大哭!——它们用工地上的铁丝搭了一个窝!

1.细读文本,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你的理解,补全下面的表格。

我的困难

我的做法

 

工作难

没路

1. __________________

没水

用水控制在一个月三方,一水多用

没电

2.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难

3. 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知识卡片和文中划线句,体会铺陈手法的表达效果。

知识卡片:铺陈是一种写作手法,也称铺叙、陈述,即对某一事物详细地、反复地描写叙述。

3.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文本结尾处“我”为什么会“泪流满面”、“放声大哭”?

5.本文讲述的是罗布泊加油站站长孙富民的亲身经历。请结合文本内容和链接材料,解说本文所休现的纪实文学的基本特点。

(链接材料)2018年,夏秋冬,匿夜行。我以七十高龄行走边疆九街区,包括青海、西藏。来到加油站,走近加油工。在罗布泊,站长孙富民说,虽然这里荒无人烟,但这里是钾盐宝库,开采的车辆少不了我们的油。

建站之初,没水,没电,没路,没人。四个员工和一条狗。我从油站去公司开会,先得提前说一声,啥时候走,啥时候到,如果不到,就派人来找。天热得超出想象,温度计往地上一插就是七十度。但再苦再累,没一个怂的。我们的坚守,使祖国大地的神经末梢有了呵护生命的“血液”。孙富民的故事让我震撼。在采访一百六十三位加油员后,我完成了长篇纪实文学《加油站的故事》。

--李迪《生活无穷尽,故事写不完》

 

查看答案

不同体裁的作品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任选下面一部作品,借助材料,解说应该采取的阅读方法及理由。

《昆虫记》:

他留下的观察记录是不变的,但给读者的思索却是灵活可变的。他没有强迫他人接受自已的观点。只是给读者带去了知识、趣味、美感以发思想的享受。

——刘莹莹(译序)

《飞向太空港》:

李鸣生的作品既是中国航天发射的大写真,也是在一个特殊的角度对中国社会历史与现实生活的文学审视和观照,他不像有的作家那样摆不脱事件的约束,把作品完全等同于事件的自然过程。他既注重报告事件过程的完整性,有非常看重对人物不同杜格、不同命运,不同料学精种和科学行为的表现。

——李炳银(评论家)

 

查看答案

信仰,是人永恒的精神支柱,请你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说说你从作品中读出了作家或人物怎样的信仰。

A.《红星照耀中国》        B.《长征》        C.《飞向太空港》

 

查看答案

亭、台、轩、榭往往为文人雅土所喜爱,下面是山下中学八年级(5)班学生为建在山腰的亭子取的一些亭名,请你依据下面对联,选出一个最恰当的亭名……(    )

上联:清听松声留过客    下联:风随竹影送行人

A.松声亭 B.竹影亭 C.清风亭 D.留客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