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填空 鲁迅的童年,既有在百草园中拔何首乌、吃覆盆子的快乐,也有____被“谋害”...

填空

鲁迅的童年,既有在百草园中拔何首乌、吃覆盆子的快乐,也有____被“谋害”的愤恨与痛苦,还有要出发去看____时被父亲命令去背书的无奈与厌烦。简爱的童年,寄人篱下,饱受痛苦。在一次反抗表哥的夺书与殴打后,她被关进____,继而被送进如同地狱的罗沃德寄宿学校。

 

隐鼠 五猖会 红房子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积累。结合“被谋害”可知,《狗·猫·鼠》写到长妈妈谋害隐鼠,这一内容还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被父亲命令去背书”的故事情节在《五猖会》一文中。《简爱》中相关内容:有一天,简爱在舅舅家被表兄打了之后,她回手反抗,却被舅母关进红房子里,她的舅舅里德先生就死在这间房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病毒知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甚至死亡。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其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密闭、不通风场所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风险,需加强预防和隔离处理。

(新闻简报)

封闭居家、不办聚宴、学习网课……居家战疫,是一种修行,也是一种奉献。

抗击新冠病毒肺炎,是一场人民的战争,一场歼灭战。

火神山医院2月2号交付使用,雷神山医院2月8号交付使用。疫情无情人有情。这样一群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平凡人,在国家需要、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而他们也仅仅是奋战在抗击疫情前线,无数“逆行者”和“坚守者”的一个缩影。火神山、雷神山,永远记住了这群建设者的奋斗形象。

新京报快讯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29日举行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治疗与患者康复有关情况。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全国已派出4.2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其中护士2.86万名,占比68%。

福清市教育系统防范新冠肺炎校园“三字经”

防疫情  有信心  齐努力  必定赢

教师篇

晨午检,要落实,健康卡,要填报。细摸排,要跟进,有异常,早报告。

勤开窗,常换气,教常识,齐防护。

学生篇

入校门,测体温,戴口罩,勤洗手。

打喷嚏,要捂手,分餐饮,莫聚谈。

多运动,强体质,若不适,即告知。

家长篇

外省回,主动报,多配合,督作息。

均饮食,拒野味,居家住,保清洁。

不传谣,少外出,有症状,早就医。

 

(疫情态势)

1.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密闭、不通风场所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风险,需加强预防。

B.新冠肺炎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无感染者也可能成为易传染源。

C.福清市教育系统防范新冠肺炎校园“三字经”明确各自责任,强调家校合作。

D.开学后,防范新冠肺炎,学生要勤健身、均饮食、讲卫生、莫聚谈。

2.结合(新闻简报),说说中国有信心赢得战“疫”的原因是什么?

3.从(疫情态势)看,2月份中国新增疑似病例的态势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灯文化

高蒙河

①2019年元宵节,故宫举办了“紫禁城上元之夜”元宵灯会活动。灯会上既有现代高科技射灯,也有传统红灯笼灯彩,一时间引发国内外亿万人的关注。

②灯彩不是日常的实用性灯具,而是元宵节上专门使用的一种以装饰性为主的观赏灯具,它始于汉代,至隋唐宋元时期渐成社会风俗,广为流行于民间和宫廷之中。到了明清乃至近现代,各地仍保留着这一古老传统风俗,成为人们节庆期间的重要活动内容,形成了灯节文化现象。

③灯彩是在节庆时才短时间使用的观赏灯,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则是实用性更强的照明灯具。所以,中国的灯文化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日常实用灯和节庆观赏灯两个系统,并行演化,相映生辉,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灯具种类和体系,为我国乃至世界灯具史写下了独具特色的辉煌篇章。

④说起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灯具的国家之一,比如宁夏海原新石器时代洞遗址里,就发现了用来照明的松枝遗存,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据考古发现报道,在窑壁距居住面5-130厘米的范图内,分布着50多个残留的圆形插孔,插孔上方有青灰色的火苗状烧灼痕迹,插孔里面留有松枝残迹,经鉴定,这些松枝应为松含量很高的红松。

⑤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复原发现,在插孔中斜插上松枝,点燃后即可取亮,一根长20厘米的松枝可燃烧近1小时,若将50多处插孔内的松枝全部点燃,差不多就能达到100瓦电灯的亮度。

⑥灯具是人类不断改善生活,生产条件的产物,它的发明和创新,无不凝聚着人类的技术和智慧。中国传统灯具素有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等特点。

⑦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汉代皇室贵族使用的长信宫灯,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件取宫女执灯之意而造型的铜质鎏金灯具,不但把人与灯融为一体,还设计出能调亮挡风的灯罩,并安装了能消烟除尘的排烟导管,在灯具发展史上最早解决了灯烟所带来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⑧无须讳言,在几千年中一直以自身特色著称的中国古代灯具,在近代以来的灯具创新发明中,有些落伍了。当以电光源为标志的电灯从西方进入中国之初,人们一时还不能接受这一新鲜事物。

⑨据《清稞类钞》记载,清光光绪八年(1882年),英国人李德立提出在上海安装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诼纷传,谓为将遭雷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来,经过多方协调,才得以试装15盏英制弧光灯。据当时的《申报》报道,是年7月26日下午7时,15盏电灯同时发光,“其光明竟可夺日”,“内外各物历历可见,无异白昼”,“凡装电灯之处,观者来往如蚁”,试装成功后,人们发现电灯非但无害,反而有益,上海这才开始陆续安灯。

⑩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而今,社会早已发展到了采用光声电等高科技手段举办灯会装饰家居的阶段。近年来,让建筑物亮起来的灯光景观工程,美化了城市的人文环境。各地推陈出新,举行各种灯会,灯节活动,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节假日生活,又把古老的灯文化推向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高度。

(选自《科学画报》2019年第4期,原文有删改)

1.下列表述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灯彩既是日常的实用性灯具,也是元宵节上专门使用的一种观赏灯具,隋唐宋元时期广为流行于民间和宫廷之中。

B.长信宫灯是汉代百姓普遍使用的灯具,它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灯具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等特点。

C.中国古代灯具以其自身特色著称了几千年,到了现代才有些落伍。

D.“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诼纷传,谓为将遭雷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表明电灯从西方进入中国之初不能为人们所接受。

2.文章④⑤两段介绍在宁夏海原新石器时代洞遗址里发现的用来照明的松枝遗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3.请结合文章内容与链接材料思考:在当今这样一个高科技时代,研究古灯文化有哪些意义?

链接:福州著名收藏家张祖仁酷爱收藏古灯,他谈到:“古灯给我的快乐,远胜于其本身。战国古灯材质多为陶质,汉代古灯材质多为青铜,唐宋瓷质古灯较多,明清古灯上开始出现青花,清末民初开始出现受国外影响的玻璃灯。古代的器型有的古朴、有的粗率,所用的燃料从动物脂、植物油到工业油,这些均和所处的时代丝丝相扣、互相印证……”

摘自《大古玩收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那一年,面包飘香

李家同

①我一直很喜欢好吃的面包,清大门口有好几家面包店,我每家都去过,哪一家有哪一种好吃的面包,我都知道。

②最近几个月来,有不知名的人送面包给我。送的人是一位年轻人,我住的公寓管理员问他是谁,他不肯说,他说他的老板是李老师的忠实读者,听说李老师喜欢吃面包,所以就送来了。这些面包果真高级,我在全台湾各个面包店去找,都没有找到这种面包。

③有一天我回家,看到那一位年轻人正要离开,我偷偷地尾随其后,居然找到了那家面包店。

④进了门,迎面就是扑鼻而来的法国面包的香味。大师傅注意到了我。他问我是不是李老师,我说是的,他说老板关照,如果李老师来,就要接受特别照顾。

⑤我坐在小圆桌旁边,看到外面一棵树的影子,正好斜斜地洒在窗子上,这扇窗是有格子的那一种,窗帘是瑞士白纱。这看来面包店的老板很有品位。

⑥大师傅拿了一个银盘子进来了,原来他准备了一套下午茶来招待我。大师傅陪我一起享受,因为这些食物才出炉,吃起来当然是满口留香,但是大师傅说,还有更精彩的在后面。精彩的是什么呢?

⑦是一种烤过的薄饼,卷起来的,里面有馅,我一口咬下去,发现薄饼里有馅的汁进去了,馅已经很好吃,因为馅汁进入了薄饼里,饼本身也好吃得不得了,当我在又吃又喝的时候,我听到外面人声嘈杂,原来大批食客也在享受每天出炉一次的烤卷饼。

⑧大师傅告诉他们,每天只出炉一次,现烤现卖,也不外带,因为这种饼冷了就不好吃了,每人只能买两块,但是老板免费招待咖啡或红茶,我都不敢问价钱,我想凡是免费招待茶或咖啡的食物,一定不会便宜。我看了一下这些食客,都是新竹科学园区工程师样子的人,有一位还告诉别人,他吃了以后要赶回去加班,这些食客也很合作,吃了以后自动将店里恢复得干干净净。

⑨我对这家店的老板感到十分好奇,就问大师傅能不能见到他,大师傅说他一定会来,叫我在一张沙发上休息一下,他去找老板来。

⑩老板还没有来,却来了一个小伙子,他拿了一个大信封进来,说老板要我看一下。我拆开信封,里面全是算数的考卷,考的全是心算的题目,比方说15×19,答案就写在后面,学生不可以经过一般的乘法过程,而必须经由心算,直接算出答案来。

⑪我想起来了,十年前,我教过一个小学生,每一次教完了,他就要做心算习题,一开始他不太厉害,后来越来越厉害,数学成绩也一直保持在95分左右,可惜得很,他小学毕业以后,就离开了新竹,我再也教不到他了。他家境十分不好,我也陆陆续续地听到他不用功念书的消息。我虽然心急如焚,但鞭长莫及,毫无办法。

⑫我曾经去看过他一次,还请他到一家饭馆去饱餐一顿,那时他初一下学期。我劝他好好念书,至少不可以抽烟,不可以打架,不可以喝酒,不可以嚼槟榔。他都点点头,说实话,我只记得他当时叛逆得很厉害,一副对我不理不睬的模样。

⑬这个孩子后来没有升学,我听到消息以后,曾经写过一封信给他,第一劝他无论如何不要去KTV做事,第二劝他一定要学一种技术,这样将来才能在社会立足。我虽然写了好几封信给他,他却都没回。

⑭就在我回忆往事的时候,老板走进来了,原来一进门时看到的大师傅就是老板,也就是我当年教过的学生。他说他进入中学以后,因为家境非常不好,不仅没有钱补习,有时连学杂费和营养午餐费用都交不起,他知道他绝对考不上公立中学,也绝对念不起私立高中,只好放弃升学了。

⑮他很坦白地告诉我,他是很想念书的,但是家境不好,使他无法安心念书,有一次他跑进清华大学去玩,看见那些大学生,心里好生羡慕,回家梦见自己成了大学生,醒来大哭一场。

⑯就在这个时候,他收到我的信,他以为我会责备他放弃升学的,没有想到我一句责备的话都没有,我只是鼓励他要有一技之长,他想起我曾带他去一家饭馆吃饭,吃完以后在架子上买了一大批面包送他,他到现在还记得那批面包有多好吃。

⑰初中还没有毕业,他就跑去那家餐厅找工作。也是运气好,他一下子就找到工作了,从此以后,他就一心一意地学做面包。两年前,他自己创业,开了这家面包店。

⑱我的学生虽然从来没有回过我的信,却始终对我未能忘情。我当年劝他要学得一技随身,他现在岂止一技随身,他应该是绝技随身了。

⑲在我要离开以前,我又考了他几题心算的题目,他都答对了。他送我上车的时候问我:“李老师,你有好多博士学生,我可只有初中毕业,你肯不肯承认我也是你的学生呢?”我告诉他,他当然是我的学生,而且将永远是我的得意高徒,我只担心他不把我当老师,毕竟我只是他的家教老师而已。

⑳他知道我将他看成我的学生,露出一脸灿烂的笑容。这个笑容带给了我无比的温暖。我其实什么也没有教他,只教了他两件事,“不要学坏,总要有一技随身”,没有想到这两句话如此有用。

(选自《美文选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面包”为线索,记叙了学生在“我”的关心和鼓励下成功创业的故事。

B.听到学生不用功念书的消息,“我”虽心急如焚,却毫无办法。

C.文章第⑦⑧两段具体表述了“精彩的在后面”的内容,都是正面描写。

D.对“我”的几封信,学生都没有回,最终他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师恩。

2.李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他)露出一脸灿烂的笑容。这个笑容带给了我无比的温暖。(赏析加点词语)

(2)我坐在小圆桌旁边,看到外面一棵树的影子,正好斜斜地洒在窗子上,这扇窗是有格子的那一种,窗帘是瑞士白纱。(赏析句子)

4.作者在文章中设置了哪些悬念?请简要概括。

5.结合全文,你认为面包为何能“飘香”?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选自《李生论善学者》)

(注)①还:通“旋”,掉转身。②冀:希望,期待。③盍:何。④炯戒:明显的警戒。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B.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C.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D.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王生不____

(2)吾能识之____

(3)王生益____

(4)王生惊觉,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2)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4.李生要告诉王生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下列小题。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下列对诗歌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飞雪”“即”字写出了塞外早雪,极言气候变化之大,暗写塞外特点。

B.“不暖”“薄”“不得”“难”等词凸显气候严寒,侧面反映了战士生活艰难。

C.这首边塞诗抒发了诗人因友人将赴塞外远行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D.诗歌以“雪”为线索,描绘了飞雪、军营苦寒、军中饯别、雪地送别等画面。

2.请描述“风掣红旗冻不翻”诗句中的画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