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任务。 (甲) 刈草的孩子 艾青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任务。

(甲)

刈草的孩子

艾青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

低着头,弯()______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zhē)_______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

一只盛草的竹(1ǒu)______,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1940年

(乙)

观刈①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②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A)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③遗穗,左臂悬敞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B),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释)①刈:割(草或谷类)②覆:______,如:天~地载。③秉:______,如:~烛夜谈。

1.感知诗意

(1)根据拼音,填写(甲)诗中的汉字。

(2)依据文意,补写(乙)诗中的注释。

2.探究诗形

艾青诗歌往往不拘泥于形式,极具“自由诗”的特点。对比(乙)诗,简要说明(甲)诗在形式上有哪些“自由”之处。(至少两点)

3.体会诗心

(1)(乙)诗写刈麦全景,满溢诗人的同情。请在加点的两个“尽”字中选择其一,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2)(甲)诗为什么专写孩子割草的画面?结合具体文字,探究作者的意图。

 

1.(1)曲 遮 篓 (2)②盖③拿着,持着 2.示例:1.句式自由,长短句交错,标点符号根据情感内容多变;2.韵律自由而灵动,没有押韵;3.镜头多变,在夕阳、孩子、草原、竹篓、镰刀之间转变跳跃。4.诗体自由多变,语言自然朴素,富有散文之美。 3.(1)示例1:【A】“尽”字写出了农人因为劳作早已精疲力尽,然而,他们似乎连酷热都已感觉不到,只知珍惜夏日时间,竭力苦干。可见农人对麦子的珍惜程度。 示例2:【B】这个“尽”字写出了农人因繁重的税收而将赖以生存的田地都卖光了,表现了辛苦劳作却家无恒产、食不果腹的艰辛。 (2)示例:诗人专写孩子割草,强调了孩子割草的动作,描摹出孩子辛苦劳作的画面:在辽阔的草原中,是孩子小小的身子,他们在“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即使夕阳西下,孩子还在艰辛的劳作;即使年龄还小,却要承担超过年龄的生活重担。孩子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们的父母呢?这其实是一种画面聚焦与特写,隐藏着诗人对孩子的深深同情与对民不聊生的时代的愤慨。 【解析】 1.(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应该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上所公布的1000个常用汉字,包括字音和字形。注意“弯曲”的“曲”不要写成“屈”,“遮没”的“遮”不要写成“蔗”,“竹篓”的“篓”不要写成“蒌”。 (2)这道题考查推断词语含义的能力。根据“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可知,五月是麦子成熟收割的季节,一场夜风把麦子吹倒,麦子覆盖在了麦地里。因此,②处“覆”的意思是“盖”;根据语境“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敞筐”可知,一位贫妇人,右手拿着掉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竹筐。因此,③处“秉”的意思是“拿着,持着”。 2.这道题考查分析理解“自由诗”的特点。注意题干要求,简要说明甲诗在形式上有哪些“自由”之处。从形式上看,甲诗既有十几个字的长句,也有像“低着头”“忙乱着手”“几堆草”这样的短句,句式自由,长短句交错,标点符号根据情感内容多变;从韵律节奏来看,“草”“刀”押ao韵,“头”“手”“篓”押ou韵,还有“子”“了”“见”没有固定的韵,韵律自由而灵动,整首诗没有押韵;从内容来看,镜头多变,在夕阳、孩子、草原、竹篓、镰刀之间转变跳跃;从语言来看,全诗语言自然朴素,“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等语句富有散文之美。 3.(1)这道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A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这里的“尽”字写出了天气尽管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漫长,人们尽管已经筋疲力尽,但仍然生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 B处。“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意思是: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这里的“尽”字写出了农人因繁重的税收如今已经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的艰辛。 (2)这道题考查对写作意图的探究。诗人专写孩子割草画面的意图是:小小的孩子,多么值得同情,他没能去上学,他没有在爹妈身边撒娇,从小就承担起劳动的重负。都夕阳西下了,他还没有回家,还在割草。他是多么辛苦!由此,诗人进一步告诉读者,在那样的时代,民不聊生,人们生活困苦,这困苦甚至也直接压在了孩子身上。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困苦生活,多么不公平,多么不人道!孩子割草这件小事,隐藏着诗人对孩子的深深同情与对民不聊生的时代的愤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是某古装剧剧本,请结合你对上述名句的理解,恰当引用,补全其中的对白。(注:填写上题的序号即可)

剧本

(时间)中国古代某朝

(人物)王生、苏生

(背景)王生与苏生为了富国利民,在朝廷中推动变法,但遭小人谗言陷害,同被贬谪到僻远之地。

(对白)

王生:“____________”,又是一年佳景,却是触我忧思啊。想来当年,我与夫人相遇,也正是这般美好。谁想如今人生迷茫,归途险阻,真是“__________”啊。

苏生:王兄此言差矣。

王生:此话怎讲?

苏生:王兄以天下为己任,岂能被眼前困境所扰呢?当有“__________”之旷达啊。

王生:苏兄,你题醒的是。想我此番受挫,满朝文武皆唯恐避我不及,幸好有苏兄伴我。“____________”,苏兄真乃我知音啊。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逄席上见赠》)

(3)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4)________________,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5)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6)子曰:“德不孤,______________。”(《论语》)

(7)子曰:“_____________,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8)______________,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唐僧在马上见了,心中欢喜道:“阿弥陀佛!西方真是福地!那公公路也走不上来,逼法的还念经哩。”八戒道:“师父,你且莫要夸奖,那个是祸的根哩。”唐僧道:“怎么是祸根?”八戒道:“行者打杀他的女儿,又打杀他的婆子,这个正是他的老儿寻将来了。我们若撞在他的怀里呵,师父,你便偿命,该个死罪;把老猪为从,问个充军;沙僧喝令,问个摆站;那行者使个遁法走了,却不苦了我们三个顶缸?”行者听见道:“这个呆根,这等胡说,可不唬了师父?等老孙再去看看。”他把棍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怪物,叫声:“老官儿,往那里去?怎么又走路,又念经?”那妖精错认了定盘星,把孙大圣也当做个等闲的,遂答道:“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命里无儿,止生得一个小女,招了个女婿,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来找寻,也不见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寻看。果然是伤残他命,也没奈何,将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茔中。”行者笑道:“我是个做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1.以上的故事情节选自_____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_____》,上文的这个情节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对待妖怪的问题上,孙悟空与唐僧、猪八戒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唐僧最终把孙悟空赶走,你如何看待这样的结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人多姿多彩的一生,是由无数个瞬间组成的。瞬间或者使人感动,或者让人珍惜,或者发人深省……请你以“那一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卷面整洁,写出真情实感。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上坡

王广军

①他的父亲在一个煤球厂做工,每天拉一辆板车挨家挨户地送煤球。马上就要高考了,父亲却累病了,他不得不回到家里。

②这天一早,母亲来到他屋里,几次欲言又止,但还是说了,你父亲感冒了,你就替他出一天工吧,有两户人家等着用煤球。他没有说话,心里感到一阵刺痛,起身去了厂里。

③他拉起板车,装上了1000块煤球,又从老板那里问了用户的地址和姓名,就上了路。地点在邻村,也就五里多路,用不了半天就可以回来了。出村时,他始终低着头,担心会遇到村里的熟人。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一般。

④出了村,他长出了一口气。这时才感觉拉板车有点费力,路上坑坑洼洼,他需十分小心才行,因为刚出厂的煤球不结实,如果颠一下,很容易破碎。父亲就是成年累月地干着这样的活儿,才挣出了自己的学费,他突然感到深深的愧疚。

⑤进了邻村,前面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坡,他犯起难来,自己能上去吗?如果万一上不去或者再倒回来,煤球岂不全部要摔坏吗?他在坡前停了下来,张望着,很想求助路人推一下,但又不认识他们,如果人家拒绝,该是多么难堪啊!

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有些焦急起来,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只能求人帮忙了。这时,从对面坡上走来一位上年纪的老人。他心头一阵欣喜,有年纪的人都很善良的,就求他吧。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⑦来人是他的初中老师!他清楚地记得,老师对他很好,在读初三时,他曾一度失去信心,连学都不想上了,正是老师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说,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

⑧他明显地感觉到老师已经来到了身边,尽管他低着头,肯定被老师认出了。但是,老师什么也没有问,只是说:“上吧,我帮你推。”他只好站起身,冲老师笑了一下,心底充满了感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板车的拉带挂在肩上,运足了力气。有老师帮忙,他心里有底了。

⑨上坡到一半的时候,他明显感到了吃力,每迈一步都很费劲,但他咬着牙,憋足了劲儿,一步步艰难地爬行。他想,幸亏有老师给推着,靠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上不去的。

⑩快到坡顶的时候,坡也陡了,都有些迈不动步了,甚至板车要停下来。就听老师喊,加油!用力!拉带深深陷进他的肩膀,豆粒大的汗珠子不停地落下,他又俯低了身子,咬了咬牙,终于把坡上去了。

上坡后,他先是喘了一阵子气,才稳下心神。然后,他感激地道谢:“謝谢老师!”老师很平静地对他说:“我根本没有帮你,是你自己拉上来的,我只是在车后跟着而已。”他吃惊地望着老师,老师冲他摊开双手。果然,老师的两只手上居然连一点煤灰也没有。

“你能行,要相信自己!”老师对他说完这句话就走了。望着远去的背影,他反复咀嚼着老师的那句话,不由得泪眼蒙眬起来。

(摘自《润·文摘》2017年第7期)

1.文章围绕拉煤展开叙述,根据文意,在空白处依次补充相应的内容。

母亲让儿子拉煤→_______→拉煤遇坡老师主动帮忙→________

2.品析下列划横线的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

(1)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2)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一般。

3.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老师的形象。

4.结合选文,分析标题“上坡”的含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