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 几闻古城起峰火,岘山叠...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

几闻古城起峰火,岘山叠障是雄关。

 

峰——烽 障——嶂 几闻古城起烽火,岘山叠嶂是雄关。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字形和汉字的书写。汉字书写是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规规矩矩地写字。对于在方框或田字格里书写,要做到布局结构匀称。书写时注意汉字的结构特点。这个句子中的两个错别字:“峰”改为“烽”,“障”改为“嶂”,这里可以根据意思识记偏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我的小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根据阅读的名著完成下列题目。

1.根据《红星照耀中国》,在下表序号处填空。

人物

身份

家庭背景

主要事迹

特点

毛泽东

 

(1)

富农

父亲严苛

成立新民学会

秋收起义

井冈山起义

 

精力过人

富有军事天赋

政治战略家

周恩来

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大官僚地主

上海工人罢工

八一起义

 

 

(2)

 

(3)

一方面军司令

富农

被祖母赶出家庭

九岁开始闯荡世界

攻占长沙

平江起义

领导饥民抢大户

讲话干脆

动作敏捷

吃苦耐劳

红小鬼

少年先锋队员

大部分是贫苦人民

 

(4)

忠于革命

刚毅坚忍

朝气蓬勃

 

 

2.结合以上表格内容,联系王树增的《长征》,写出斯诺确信红星一定会照耀中国的两条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新华社杭州10月22日电(记者许舜达)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22日在乌镇落下帷幕,记者从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获悉,本届大会在思想交流、理论创新、技术展示、经贸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②10月20日至22日,来自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国际组织代表、中外互联网企业领军人物、知名专家学者等约1500名嘉宾齐聚乌镇,围绕“智能互联 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主题,纵论网络空间发展大势,展示信息技术创新成果,共商网络空间开放合作途径,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新动力、做出了新贡献。

③论坛热度持续高涨,与会嘉宾齐聚一堂,既聚焦互联网发展趋势,重点关注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术,又直面数字鸿沟、网上未成年人保护等问题挑战,发言精彩纷呈。论坛成了汇聚最新理念、创造全球共识的高端平台。

④大会期间,乌镇成为展现数字经济最新科技成果的“全方位体验场”。本届“互联网之光”博览会聚焦世界互联网最新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动态,展示和发布全球范围内互联网新成果、新技术、新应用,共有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601家中外企业参展。博览会吸引了大量观众前往参观,10月18日至21日累计参观人数10万人次。

⑤与此同时,15项闪耀全球的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在本届大会上发布,有望为人类生活、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变革提供强大动能。

⑥值得一提的是,“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是今年大会新增的重要板块,旨在搭建国内外互联网项目、技术、人才和资本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全球互联网合作创新。大赛自今年4月份启动以来,共吸引全球400个优秀项目参赛,呈现涉猎领域广、项目质量高的特点。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和三等奖6名。

(来源:新华网 2019-10-23 11:44:05)

1.在此新闻开头横线处补拟一条标题(20字以内)。

2.以下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华社杭州10月22日电”是电头,“新华社”是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

B.参加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1500名左右的嘉宾齐聚乌镇,他们来自全球83个国家。

C.大会聚焦互联网最新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动态,发布15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D.本文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先重要后次要,第一段是新闻的导语,末段补充大赛背景。

3.以第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新闻语言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近代“问天”第一人

①1890年,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的一个粮商之家。自小秉性温和的竺可桢勤奋刻苦,聪明好学。1910 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第二期公款留学美国的名额。

②1918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学业,获得了美国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归心似箭的他拒绝了美国多所高校的邀请,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归国的轮船。他憧憬着用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然而,他在美国留学的这些年,正值中国军阀割据时期,整个国家满目疮痍。

③摆在竺可桢眼前的现实是残酷的。当时的中国仅香港和上海徐家汇有两座用于观测气候变化的测候所,而且均由外国人控制。竺可桢很痛心,在他看来,制气象图,乃一国政府之事 ,而劳外国教会之代谋亦大可耻也。1927 年蔡元培创办中央研究院,邀请竺可桢筹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并担任所长,这是旧中国气象科学一次重要的转机。

④竺可桢对筹建气象研究所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担任所长16年,为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做出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他在全国范国内广泛设立测候所,远至西藏拉萨,高至峨眉山、泰山的顶部,都开展了气象观测。气象研究所自办或合办测候所28个,协助地方兴办测候所50多个,加上接管北洋军阀时期北京、青岛的观象台,形成了我国气象观测网的雏形。1930年之前,中国天气预报领域一直被外国人垄断,这一年,竺可桢将天气预报主权收回。1930年元旦,中央气象研究所开始正式绘制东亚天气图,并发布天气预报和台风预报。这是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土和海域,独立自主预报天气的开端,开创了中国气象预报信息的广播业务,竺可桢可谓是中国“问天”第一人。

⑤新中国成立后,满怀科技强国梦的竺可祯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承担领导全国科学事业规划和发展的重任。年近花甲的竺可桢毫不犹豫地挑起了这副重担,将下半生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到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中。

⑥1964年,他写了一篇重要论文《论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其中分析了光、温度、降雨对粮食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许多设想。毛泽东看到此文非常高兴,专门请竺可桢到中南海面谈,对他说:“你的文章写得好啊!我们有个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工、馆),只管地。你的文章管了天,弥补了‘八字宪法’的不足。”

⑦“生命不息,工作不止”这是竺可桢的承诺,他说到做到。1970年后,80多岁高龄、身体状况不佳的竺可桢仍一直忙于他的力作《物候学》的修订工作。《物候学》是竺可祯一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此书一出版,畅销一空。有人评价此书“把我国物候学带入了新的纪元”。

⑧1973年春节刚过,竺可桢肺病复发住进医院,在医院里他仍然留心观察着天气的变化,并且记录自己的病情发展。写日记是竺可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现存的竺可桢日记从1936年到1974年,连续38年1天未断,共计800多万字。直到他去世前一天,他还用颤抖的笔记录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1974年2月7日凌晨,这位中国近代气象科学、地理科学的奠基人溘然离世。

1.以下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记叙为主,第④段末句运用了议论,点明了中国人自主预报天气的深远意义。

B.新中国成立后,年近六十岁的竺可桢承担领导全国科学事业规划和发展的重任。

C.第⑧段写竺可桢坚持写日记的习惯运用了数据,具体准确,有血有肉,富于感染力。

D.此篇新闻特写记述了竺可桢“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一生,人物形象饱满感人。

2.本文记叙了竺可桢的光辉事迹,请根据时间提示相应写出他的重要贡献。

(1)1927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6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70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划线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轮廓

袁哲生

①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②每当母亲用一些类似“牙膏没有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上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

③父亲个性中有一种非常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轻轻扭开门把,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用歪斜支离的字迹写下“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彼此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在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中,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考验。在父亲要来的那个晚上,临睡前,我总是记得检查一下房门是否上锁了,从来没有失误过。

④曾经有过几回,父亲来的时候我并未睡着,我听到父亲用力握住门把,再缓缓转开的声音,便立刻翻过身去面向墙壁闭着眼睛。尽管父亲极力不愿发出声响,我还是听到一双塑胶拖鞋在黑暗中静静地走向书桌,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声音,父亲沉重的呼吸声……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点亮,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过了好一会儿,才靠上椅子,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和作业簿摆放整齐,然后才扭熄台灯。在那一刻,我的眼前又恢复成一片黑暗。

⑤我从不知道父亲坐在我的椅子上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两道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也许我没有勇气,怕自己会在父亲面前哭起来。更让我恐惧的是,若不幸看见父亲的眼角也含着泪光,默默地坐在我的书桌前,我该如何面对那种时刻?

⑥高三那年,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难关。当时,在我不觉生命有何可喜的脑海里,的确曾经生起过轻生的念头。我不知道父亲是否经历过高考的压力,不过,在那没完没了的一年里,的确只有父亲曾经察觉到我失去生活勇气的念头,

⑦接近高考的某个夜晚,我正在教室里做考前冲刺,日光灯管把教室照得明亮而冷清,同学们都埋首书桌,互不交谈。我选了一个邻接走廊靠窗的座位,设法让自己专心在书本上。突然,我听到一阵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玻璃的声音,抬起头来,父亲的脸出现在窗格里面,我急忙绕到教室的后面出去和他会合。

⑧我永远记得和父亲并肩坐在空荡黑暗的体育馆长椅上,而心里渴望着时光永远停止的情景。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他细心地把饭盒打开,然后为我撕开盒子的封套。我知道那是父亲在夜市入口的小摊上买的,老板娘是个扎着一条蓝围裙的胖女人……父亲取出口袋里的餐巾纸放在我面前备用,他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我知道父亲拙于言辞,在面对生命中难以言说的伤痛时,更无力打破沉默。

⑨吃蒸饺的时候,我想起那些蒸饺原先排列在小蒸笼里冒着蒸汽的模样;我想起那个卖蒸饺的老人坐在圆凳上,被一团团白色水汽模糊了脸孔的形象;我仿佛看见父亲孤独地走上前去,老人从圆凳上站起来,剥下一只饭盒,再给它穿上一层透明的塑料袋,然后掀开其中的一个蒸笼盖……A.我想到那些落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我想到这个世界上必定还有类似蒸笼那样温热且快乐的角落。那天晚上,是个清冷的夏夜,父亲和我相对无语,临走前,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好好活下去,不一定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

⑩那句话同时把我和父亲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父亲成了我心目中的无名英雄。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他为了避过校门口警卫的询问,索性爬墙离开的那一幕。B.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围墙,骑坐在墙顶上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才纵身跳落校外的小路上

⑾我站在墙内,听到父亲落地的一声轻响,顿时热泪盈眶。我紧握双拳,叮嘱自己永远不可再有绝望的念头,要好好活下去。

(有删改)

1.以下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写母亲经常因一些小事向“我”兴师问罪,旨在突出不近情理的母亲形象。

B.第⑤段首句中的加点字“从来”是“一直”的意思,表明“我”一直矛盾的心理和做法。

C.第⑨段末句写父亲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父亲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D.文章对父亲形象不惜笔墨作细致刻画,语言质朴却意蕴丰厚,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2.为什么说“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请写出两条理由。

3.品析文中AB两处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我想到那些落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我想到这个世界上必定还有类似蒸笼那样温热且快乐的角落。(从修辞的角度)

(2)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围墙,骑坐在墙顶上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才纵身跳落校外的小路上。(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4.文章以“父亲的轮廓”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写出两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