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
怎一个“愁”字了得
①乡愁与童年焊接。当我脱口说出这句话时,故乡的青纱帐、瓜园和黏豆包;故乡田野上潺潺的渠水,以及鸣叫不止的绿蝈蝈、“山叫驴”;故乡的厚达半米的冬雪,甚至还仿佛嗅到了点燃鞭炮时弥漫于冷空气中的火药味儿,听到那被鞭炮声震落于树梢的雪粉们滑落时的窸窣声……
②故乡冬季最让人惦记的是黏豆包。山海关外的黏豆包,黏年同音,透着喜庆,加上香甜的红豆馅,芳香略酸的黏黄米面,底下衬以深绿的苏子叶,咬一口美妙无比。尤其是冻得梆硬的黏豆包放进炕上老奶奶的火盆烤过之后,用小手拍打下沾上的草木灰,虽然只是礼仪性的拍打,但也足以证明小城少年卫生习惯的养成了,这时托在手上的豆包有一层焦壳,你一口咬下,沁入舌尖的是热辣辣的芳香味道,其中有豆馅与红糖混合的滋味,有黏黄米发酵后的气息,像米酒,尽管那时我从没喝过,但这种混合气息似乎就像酒一样醉人和馋人,尤其对一个贪婪饥饿如狼的草原少年!
③吃完火烤豆包,嘴唇肯定是沾满草木灰的,用那冷且硬的棉衣袖口一擦,便开心地冲向漫漫雪地去追逐打闹了。
④黏豆包的滋味属于冬天和白雪,属于火盆和春节的话,而香瓜与甜杆儿则注定属于碧绿的夏天。故乡处在科尔沁草原边缘的沙地,适合种各种美味的香瓜,香瓜的学名叫甜瓜,因为本身成熟后特有的芳香,在我的故乡都叫它“香瓜”。记得乡下进城卖瓜的马车上,照例铺满碧绿的高粱叶子,香瓜们惬意地躺在松软的高粱沙发床上,向小城少年传递香甜的气息与梦想。夏天炎热时节,能吃上一个脆甜的香瓜,应是莫大的享受。
⑤甜杆儿是我们最喜爱的小吃,它有甘蔗的甜,皮却不像甘蔗那么厚硬,啃起来十分方便。甜杆儿有绿色的硬皮,用牙齿逐一剥下硬皮,露出的是同样嫩绿的芯,一口咬下,甜水立刻顺舌尖流入喉底,反复咀嚼后吐出渣滓,吃法与甘蔗近似。不过更多的时候我们把竹竿状的甜杆握在手中,让它幻化为孙悟空的金箍棒,朝冥想中的白骨精一路打去;或者当成一把解放军的冲锋枪,向假想敌无情扫射。一根甜杆儿,甜蜜着多少草原小城孩子的童年!
⑥舌尖上的乡愁,现在真是不易觅到,或许这乡愁一如远逝的岁月和童年,怅望中的怀念已远胜于实地踏勘乃至重回故乡。
⑦日暮乡关,怎一个“愁”字了得!
(高洪波《光明日报》2019年04月05日06版有删减)
1.乡愁一如远逝的岁月和童年,在作者记忆中最难忘的滋味有哪些?
2.原题目为“点滴乡愁说童年”,能换成“怎一个‘愁’字了得”吗?
3.赏析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豆馅与红糖混合的滋味,有黏黄米发酵后的气息,像米酒,尽管那时我从没喝过,但这种混合气息似乎就像酒一样醉人和馋人,尤其对一个贪婪地饥饿如狼草原少年!
4.比较下列两段文字情感和写法上的异同点。
(甲)当我脱口说出这句话时,故乡的青纱帐、瓜园和黏豆包;故乡田野上潺潺的渠水,以及鸣叫不止的绿蝈蝈、“山叫驴”;故乡的厚达半米的冬雪,甚至还仿佛嗅到了点燃鞭炮时弥漫于冷空气中的火药味儿,听到那被鞭炮声震落于树梢的雪粉们滑落时的窸窣声……
(乙)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鲁迅《故乡》)
文言文阅读。
梅花书屋①
[明]张岱
陔萼楼后老屋倾圮,余筑基四尺,乃造书屋一大间。旁广耳室如纱幮②,设卧榻。前后空地,后墙坛其趾,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花出墙上,岁满三百余朵。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西溪梅骨古劲,滇茶数茎,妩媚其旁。其旁梅根种西番莲,缠绕如缨络。窗外竹棚,密宝襄盖之。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前后明窗,宝襄西府,渐作绿暗。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慕倪迂“清閟③”,又以“云林秘阁”名之。
(注释)①选自张岱《陶庵梦忆》。②幮(chú):古代一种似橱形的帐子。③閟:同“闭”。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又以“云林秘阁”名之____
②不得辄入____
2.下列断句正确的是( )
A.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 B.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
C.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 D.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
3.把文言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
4.读《梅花书屋》,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文中:“________”与《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有异曲同工之妙。
5.古人重视书斋坐落的自然环境,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怀。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名著阅读。
(片段一)我记得有一、二次当他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年时代湖南由于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中发生死人事件的时候,他的眼睛是润湿的。当红军战士没有鞋穿的时候,他也不愿意穿鞋的。在六千英里的长征途中,除了几个星期生病以外,毛泽东和普通战士一样都是步行的。
(片段二)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同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作战的能力了。这就是红军军官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说:“弟兄们,向前冲!”
(片段三)共产党是讲实际的人。例如,你一进到山区这种小“社会教育站”,你就会听到这些人在这样高声问答:
“这是什么?”
“这是红旗。”
“这是谁?”
“这是一个穷人。”
“什么是红旗?”
“红旗是红军的旗。”
“什么是红军?”
“红军是穷人的军队!”
这是粗糙的宣传。但是农民和他们的子女读完这本书以后,他们不但有生以来第一次能读书识字,而且知道是谁教给他们的和为什么教他们。他们掌握了中国共产主义的基本战斗思想。
(1)以上三段文字皆选自 。(片段一)中“他”指的是 。
(2)阅读纪实作品,要善于体会和辨别作者对于事实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片段二)是作者引用外国武官的一段话,这段话运用了 描写,体现了作者 的态度。
(3)采访结束后,作者形成了自己的观点,预言“红色中国”最后一定会获得胜利。结合以上三个选段以及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斯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断言。
古诗词赏析。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选择题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路难”是律诗,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B.诗以抒情开篇,渐而过渡到叙事。
C.“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为:“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的诗句,以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并增加了“对比度”,以哀景写乐,强化了情感。
D.作者用浪漫的笔法抒写人生的感慨和精神追求,其浪漫的笔法表现在词语、诗句、意境上的夸张。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襄阳命名了一系列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现开展“爱祖国爱民族”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拟写对联)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拔的爱国情怀,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书写了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承载着催人奋进的红色基因和革命力量。请你根据上联,自行补写下联。
上联:凝聚民族自信 下联:
(寻找人物)语文书中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请结合所给人物,仿照示例续写一句。(参考人物:鲁迅、闻一多、花木兰、艾青)
示例:邓稼先心怀祖国,鞠躬尽瘁,无愧“两弹元勋”。
(传递能量)俗语说:“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少年要有志向、有梦想,要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可小王同学认为我们年龄还小,不可能当英雄;小李同学认为爱祖国离我们太遥远了;小张同学认为上九年级了,学业繁重,不厌学就不错了,还谈什么爱学习?听了这些负能量的话,你心潮澎湃,决定拿出自己的正能量回应他们、感召他们,你会这样说:
(探究材料)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依托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襄阳组织大中小学生等广大青少年,广泛开展缅怀祭扫、升国旗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和重温誓词、成人仪式等主题教育,开展冬令营、夏令营、体验营、特色研学项目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
材料二:襄阳革命烈士纪念馆组建130人的小红星讲解队,讲述红军故事,宣传长征精神,成为了一道靓丽景色。
材料三:襄阳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校园”活动,把红色故事、红军所用的实物、移动展板等送进校园和课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探究结果:
古诗文默写。
(1)它没有婆娑的姿态,________。(《白杨礼赞》)
(2)________,在水一方。(《蒹葭》)
(3)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醉翁亭记》)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月亮总让人感慨万千: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________,人迹板桥霜”抒写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苏轼在《水调歌头》借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李商隐在《无题》中,用“_________________”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