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1)我在八九两月访问前线的时候,一、二、四方...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1)我在八九两月访问前线的时候,一、二、四方面军统一指挥的工作还没有开始。一方面军有八个“师”当时驻守从宁夏的长城到甘肃的固原和平凉一线。一军团派出一支先遣部队向南向西移动,为当时领导二、四方面军从西康和四川北上,在甘肃南部突破南京部队纵深封锁的朱德开辟一条道路。预旺堡是位于宁夏东南部的一个古老的回民城池,现在成了一方面军司令部的驻地,我在这里找到了该军的参谋部和司令员彭德怀。

(2)彭德怀的“赤匪”生涯是快十年前开始的,他当时在多妻的军阀省主席何键将军的国民党军队中领导了一次起义。彭德怀是行伍出身,先在湖南,后在南昌进过军校,毕业后,他因才能出众,迅获提升,一九二七年年方二十八岁就已任旅长,在湘军中以“自由派”军官著称,因为他办事真的同士兵委员会商量。

(3)彭德怀当时在国民党左派中、在军队中、在湖南军校中的影响,使何键极为头痛。何键将军在一九二七年冬天开始大举清洗他军队中的左派分子,发动了有名的湖南“农民大屠杀”,把成千上万的激进农民和工人当作共产党惨杀。但是因为彭德怀深孚众望,他不敢贸然下手。这一迟疑,给他带来了很大损失。一九二八年七月彭德怀以他自己的著名第一团为核心,联合二、三团部分官兵和军校学生,举行平江起义,又同起义的农民会合,成立了湖南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1.选文第一段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2.结合选文及原著,概述彭德怀的人物形象。

3.有人说,时过境迁,红军精神已经过时,这些革命领袖的精神已经适应不了当今社会,试联系原著谈谈你的看法。

 

1.①高度纪实性,深刻洞察力。作者奔走于前线,对事件的报道忠于事实。②善设悬念,引出彭德怀这一人物。语言朴素生动。 2.他是个率直爽朗、乐观爱笑、富有才智、善于驰骋,吃苦耐劳、精力旺盛、性格刚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坚强不屈的勇士,也是一位爱惜部下、善于作战的杰出军事家。 3.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相印证中,红军精神历久弥新,更加凸现出它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代价值。我们必须学习革命前辈忠诚爱国、吃苦耐劳、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等优秀品质,大力弘扬红军精神。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这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文章的第一段准确朴实的报道了当时的战况,具有高度的纪实性,通过对战况的报道,引出了彭德怀这一人物,为后文写彭德怀做铺垫。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擅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他性格刚烈,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童年时在私垫奋起反抗欺负他的地主孩子、老师,将祖母的鸦片烟踢掉;青年时带领农民攻打囤粮的大地主。坚强不屈:从事谍报工作被抓时不屈服,坚决不招供。爱惜部下、善于作战的杰出军事家:喜欢孩子,尊重少先队员,将棉衣披给小孩;善于总结战术经验,巧妙运用游击战取得胜利。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红军精神”指的是红军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而即使在今天,这种坚忍不拔的红军精神对于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仍然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围绕“红军精神”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目一:

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珍藏着许许多多来自亲人、朋友、师生甚至是陌生人的动人表情。这些表情或兴奋,或痛苦,或惊讶,或愤怒……触动着你的心灵,描画着爱的感动,传递着正能量,鼓励我们直面人生,振作精神,昂然前行。

请以“最是难忘那表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一碗红粥

凉炘

(1)我父亲出生的时候,贺兰山巅爆发出一阵巨响,震得大地颤抖,产房内一阵惶恐。因为这个,我父亲没有按常理号哭,他被震得噎住了,双眼紧凝,不发一声,只是手脚胡乱动着。这让我奶奶误以为他是个哑巴,气得直掐他屁股,并命令我爷爷按她的法子煮一碗红粥喂给他,以祛邪气。

(2)初生的婴儿吃不得硬饭,直往外头吐,唇舌又无力,吐不干净,只好哇哇大哭起来。我父亲一哭,我奶奶如释重负,眼泪横流,嘴上叫喊着:“终于哭了,终于哭了!”全家人欢天喜地,终于放下心来。

(3)原来,父亲出生的那刻,有一架军用飞机出了事,径直撞向贺兰山。音浪划破空气的屏障,震碎了红旗坡上的无数玻璃。

(4)不知为什么,父亲一生爱飞机。

(5)年轻时,他立志报考空军飞行学院,但碍于幼时贪玩,上山爬树,下水潜泳,铲渠泥肥庄稼——他身上疤痕无数,导致即使身板硬朗,通过了各项体能测试,却在脱衣检查的最后关头,被拒之门外。酒后,他曾讲过,在军区大门门前,他抬头看天空,那是他人生第一次直面太阳,竟然不用眨眼。就那样屹立原地,心里悲伤,像一块将碎的顽石。

(6)他曾说将穿着空军飞行服、抱着头盔荣归故里,却终于买了硬座车票归家,无颜面对红旗坡上的老老少少。当日,奶奶为他做了一大桌吃的。饭后,父亲说想喝一碗红粥。 奶奶便下厨,煮红粥她最拿手。红旗坡盛产红豆,所谓红粥,就是红豆、高粱酒与清水,三者交融的产物,除此之外,再无其他配料。一切奥妙,皆在火候。

(7)很像人生,煮的时间少了,酒香难入豆心,总不得志;煮久了,酒之精气因高温飘散殆尽,庸碌无味。

(8)后来父亲退而求其次,上了地质测绘学校,因为学校的招生海报,上写着这样一句:航空测绘。

(9)接下来,是漫长的山野间作业的10年。扛着数十公斤重的测绘仪,父亲走遍秦岭山脉,为国家山林无人区的地理测绘献出自己全部的青春和血汗。他踩破的鞋子,悉数堆在测绘院的小土楼里,队长曾说过:“待你们的破鞋堆满房间,我们的革命就胜利了。”

(10)10年间,父亲从未见过航测的飞机,院长说了:“那是美国的技术,国内只有北京、广州的测绘院才用!你咋这么想上天?”十年之后,父亲职位晋升,工作调整,坐进了办公室。办公室是什么样的地方?喝茶,看报,写文件,训下级,被上级训,逢年过节收几条烟几瓶酒,舒舒坦坦的,多好!

(11)父亲觉得不好。他脑子里有一只得了病的云雀,飞不起来,但从不放弃扇动翅膀的本能。在被爷爷奶奶骂了数次之后,他辞职创业。搬家的车子开出测绘局家属院的那天,我出生了。父亲爱天空,他为自己的儿子取名“翔宇”。

(12)广告设计、婚礼庆典……每天累死累活,干到夜里12点才回家。母亲曾经问他:“有朝一日,你创业失败,收入还没坐办公室的人拿的多,你怎么办?”父亲摇头,不予回答,抽着烟笑起来。

(13)受一位朋友的鼓动,父亲的投机心理被暗暗放大,他将几年积累的全部资产投资医药行业,全盘皆输。恍然之间,人过五十。这样悲惨的创业路,惹得亲友同情万分。当年的老领导来电话,说让父亲随时回测绘局,工龄按原来的算,还是办公室的活儿,清闲自在,熬到退休,安度晚年。

(14)“20年前,你说你要当航测员,要上飞机,那个时候我就觉得你这个人不切实际!”

(15)这一通电话,让父亲眼里亮起一团火。火光的影子里,全是30年前的自己一站在空军 飞行学院前,被排斥在门外的年轻的自己。

(16)在我高考那一年,父亲将家里的一套老房子卖掉,又拿另一套房做抵押贷款,成立了一家低空飞行技术服务公司,主要业务是农用无人机的生产应用。父亲和几个刚毕业的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学生一起,钻进机床厂。

(17)有些人很幸运,比如贝多芬,3岁的时候就明白他这辈子的事业是什么。父亲自认为属于不幸的那一类,酒后,他腮红耳烫,说自己50岁了,才找到正儿八经让人心跳、让人晚上睡不着觉的事业。

(18)自那以后,每天回家后,常见他洗手十数分钟,以洗去那烦人的机油和污渍。

(19)飞机进田实验的那一天,父亲特意要求奶奶做一锅红粥,分给员工们品尝。奶奶面带愧色,说人老了手生,恐怕做不出味道。结果,锅盖掀开,清香弥漫,大家喝下,觉得温暖异常,干劲十足。

(20)在田间,在旷野,小型直升机的螺旋桨缓缓加速,终于摆脱了重力。它升起来,向前加速,吹弯了苞谷的身躯,一路向前飞驰,吹出一阵阵麦浪。我那年过五旬的父亲在田埂上狂奔,手握遥控器,控制飞机喷洒出雾化的农药,像追风筝的5岁孩童。欢呼、雀跃,不知疲惫;激动、欣喜,兀自沉醉。

(21)红旗坡的乡亲们皆在一旁围观。他们鼓掌,却一时不能认出那个奔跑的人。

(22)父亲一生眷恋一碗红粥,他要求母亲向奶奶学习红粥的烹饪技巧,这让我也常有口福。

(23)我对红粥的感情,不像父亲那样浓烈。我也不理解那种浓烈的原因所在,只知道,山珍海味,油炸香辣,好吃过瘾,却也许并不是人生的正途。历尽沧桑,浮华谢幕,家乡的红粥,就摆在那里。

(24)一碗入胃,心里安宁。

(选自《读者》2016年第9期)

1.请你根据提示,以父亲为陈述对象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1)______________ →(2)报考空军飞行学院被拒,上了地质测绘学校→(3)______________→(4)辞职创业→(5)____________→(6) ____________

2.请按要求分析句子。

(1)他脑子里有一只得了病的云雀,飞不起来,但从不放弃扇动翅膀的本能。(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2)我那年过五旬的父亲在田埂上狂奔,手握遥控器,控制飞机喷洒出雾化的农药,像追风筝的5岁孩童。(请品味加点词语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请结合文章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4.文章以“一碗红粥”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超速高铁”比飞机还快

①乘坐一种超快速交通工具,从纽约到洛杉矶的时间可缩短至45分钟;从纽约至北京仅需2小时,这似乎只有在科幻大片《钢铁侠》中才会发生。然而,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日前报道,美国Hyperloop运输科技公司计划明年将在加利福尼亚首建一条5英里的高铁轨道,开启了这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工程,将“超速交通”的梦想实现。

②Hyperloop超级高铁计划具有一套全新的运输概念体系,它并非以火车,而是以“胶袁”为运输工具,或者说是一个梭子,将“胶袁”置于管道之中,然后像发射炮弹一样将它发射至目的地。

③每一个“胶袁”重达183公斤,长4.87米,能容纳4至6名乘客,还有存放行李的货厢。连接两个目的地的管道跟高速铁路一样,会搭建在地上。按照预想的规划,这样的管道或许可以“附着”到既存的高速铁路架桥上,以节省路线资源与基础设施搭建成本。

④这种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Evacuated Tube Transport)项目的动力供应采用的是磁悬浮技术。整台梭子处于一个几乎没有摩擦力的环境中,以某种弹射装置发射出去,无间断地驶往目的地。

⑤简而言之,其原理是建造一条与外部空气隔绝的管道,待管内抽至真空状态后,在其中运行磁悬浮列车等交通工具,由于没有空气摩擦的阻碍,列车运行速度令人瞪目结舌。据预计,其速度可以达到22500千米/小时以上,可大大缩短地球表面任意地点间的时空距离。

⑥保守估计,乘坐这种列车,华盛顿至北京仅需2小时左右;旧金山到洛杉矶24分钟;纽约到洛杉矶45分钟;用数小时就可完成环球旅行。本地旅行速度达每小时350千米,城际间旅行速度达每小时1000千米,国际间旅行速度大于每小时4000千米。

⑦这种列车是速度比飞机还快两倍,能耗不到民航客机1/10,噪音和废气污染及事故率接近于零的新型交通工具。由于管道是密封的,因此可以在海底及气候恶劣地区运行而不受任何影响。整套系统低摩擦、低耗能,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就能提供日常的用电,乘客搭乘的“豆芙”舱,也不用像飞机一样,需要按时间来搭乘,而是随到随走。

⑧据外媒报道,实际上美国的高铁计划十分难产。受到财政预算、运力审核以及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的阻碍,加州联通旧金山与洛杉矶的高铁项目一直没有得到落实。其中最大的一个制约因素莫过于建造成本。

⑨相比天价的加州高铁计划,Hyperloop的预算要低很多。按照穆斯克的估算,客运版将耗资60亿美元,客货两用版将耗资75亿美元左右。一旦建成,旧金山至洛杉矶的旅行时间将缩短至半小时。一个论证了近30年的运输计划,如今很可能会在三五年内被这一民间项目所替代。

(选自《科技日报》2015年04月28日)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超速高铁”采用的是磁悬浮技术,运行在几乎没有摩擦力的环境中。

B.“超速高铁”系统连接两个目的地的管道跟高速铁路是一样的。

C.第⑥段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超速高铁”的速度很快。

D.乘坐“超速高铁”,不同区域间的旅行速度是不相同的。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超速高铁”以“胶囊”为运输工具,而非以火车为运输工具。

B.Hyperloop的预算比加州高铁计划要低得多,所以很可能会在三五年内实现。

C.由于建造成本的问题,加州联通旧金山与洛杉矶的高铁项目一直没有落实。

D.磁悬浮列车在真空管道中运行,可大大缩短地球表面任意地点间的时空距离。

3.根据文意,谈谈“超速高铁”在哪些方面比飞机有优势?

 

查看答案

    宋仁宗忍饿

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索取?”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注)①兴:起身。②禁中:皇官。③外面遂以为例:宫外的人便以此为例,指天天要宰羊,以备皇上享用。④逐夜:每晚。逐,每。⑤馁:饥饿。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昨夕不寐而甚饥/未若柳絮风起 B.禁中每有索取/操蛇之神

C.恐自此逐夜宰杀/帝感其 D.非时供应/四时俱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3.故事体现了宋仁宗怎样的品质?

 

查看答案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略无 ______________   

(2)虽乘御风_____________

(3)引凄异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势之急,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