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填空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填写)
(4)小语拜访书法老师,看到客厅里悬挂着一幅书法(如下图),她发现内容取自于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归类或表述有误的一项
A.美国作家:海伦·凯勒、莫顿·亨特
B.敬辞类有令、惠、高、贤、舍,比如令尊、惠存、高邻、舍弟。
C.《皇帝的新装》《女娲造人》<蚊子与狮子》分别是童话、神话与寓言,它们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思。
D.“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诗句,李白和杜甫分别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人,后人称“李杜”。
读书交流会上,四位同学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相较于当下流行的“文化快餐”书籍,经典作品更能涵养情性,启迪人生。
B.我们读一本书,可以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C.快速阅读真不容易,每分钟不少于400字以上的阅读速度,不多加练习挺难做到的。
D.“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圈画批注笔记等良好习惯一定能让我受益终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人的智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 (jué)于他是否善于获取和利用知识,是否善于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 (biàn)明方向。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②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学习不是狭隘的,……是塑造我们的精神,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以更好的视角,来诠释这个世界。
——杨绛
③孤立地读一本作品,我们多半是凭个人喜恶去评断,自己所喜则捧入云 (xiāo),自己所恶则弃如粪土。事实上,这未必正确。
——老舍
④“好书不厌百遍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话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 (xuàn)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朱光潜
1.依次给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隘(ài)恶(è) B.隘(ài)恶(wù)
C.隘(yì)恶(è) D.隘(yì)恶(wù)
2.依次在横线上填人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诀 辫 宵 眩 B.诀 辩 宵 炫
C.决 辨 霄 炫 D.决 瓣 霄 眩
3.上述四个句子,没有用到比喻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根据要求写作文。
联系生活体验,从以下方框中各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再选择一种情境,自拟题目,写一篇散文。
天气: 晴天、阴天、雨、雪 | 景物: 树、河、山、巷子、鸟、虫子 |
必选情境:
A.假如你在某次考试后看到这一画面;
B.假如你想赋予事物以象征意义,表达人生追求:
C.假如这是你儿时生活的地方。
温馨提示:
(1)你可以将词语具体化,如将“雨”具体为“暴雨”,“树”具体为“松树”;
(2)600字左右;
(3)不得抄袭本卷中出现的材料: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
如有需要,可参照以下问题构思:
(1)我要写一篇什么类型的散文?我会如何综合运用写景技巧?突显景物怎样的特点?
(2)我会在景物的描绘中融入怎样的情感?或抒发怎样的情思?
(3)这篇文章有特定的读者吗?如果有,我要在文章中做怎样的处理……
细读文章,完成任务单。
西湖秋意
赵丽宏
大自然的规律毕竟是无法改变的。落叶,这秋的尾声、冬的序曲,依然在西湖畔不慌不忙地飘荡……
有飘零的黄叶,自然有枯秃的树木。我在树林中寻找……
是什么使我眼前豁然发亮:一片耀眼的金黄,彩霞一般垂挂在宁静的湖畔。这是我视野里最酲目最辉煌的色彩,西湖的黄昏也仿佛因它们而明朗起来、亮堂起来……
看清楚了,是两稞高大的梧桐。在盛夏的烈日中,它们曾用蓊郁的树冠在湖畔铺展一片浓绿的荫凉,谁不赞叹它们的绿叶呢!此刻,每一片绿叶都泛出了金黄的色彩。然而它们还是紧紧依偎着枝干,在湖畔展现出另一番更为激动人心的景象。
谁能说这是衰亡和委顿呢?两棵梧桐像两位精神健旺的老人,毫无倦色,也毫无愧色地面对夕阳,面对西湖,那肃然伫立着,似乎在庄严地宣告:即使告别世界,我的生命的光彩依然不会黯淡!
我知道,一夜秋风,也许就能扫落这满树黄叶,然而我再也不会忘记它们那灿然的金黄不会忘记它们那最后的动人的微笑、最后的悲壮的歌声……
在一座小土山上,终于看见一棵脱尽了叶片的树,一棵桃树,在夕照中伸展着枯瘦扭曲的枝干。
“瞧,桃树的影子。”诗人指着桃树边上一条鹅卵石路,轻轻地告诉我。
是树的影子,像一幅浓墨构出的画,又潇洒又道劲地铺展在卵石路上,是一棵花满枝头的春天之树的影子啊!而且这影子是永远不会消失的——这条黑白相间的小路上,白的是卵石,黑的也是卵石,铺路者用黑卵石勾勒出了桃树那奇特的投影。
此举用意何在?我百思不得其解。只有靠自己去理会,去想像了。
也许是一种梦境吧——是桃树的梦,也是人们的梦。在秋风里,在冬雪中,憧憬着发芽,憧憬着用新绿,用万紫千红去装点西湖的春天……
永不消失的梦境呵,每年都会有一次蓬蓬勃勃的兑现的!到春天,人们大概再也不会注意这镌刻在小路上的影子了。影子边,有缤纷的花,有缀满新芽的树枝,远处的梧桐,也一定会悄悄披上绿色的新衣。影子,将融化在绿荫里……
(选自《赵丽宏散文选》,有删减)
秋雨
张爱玲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了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含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蒸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渐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料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选自《张爱玲散文集》,有删减)
“跟着名家学写景物”任务单
(思路清晰)
(1)_______ (2)_______ (3)_______ (4)_______
(技法巧妙)
(1)《西湖秋意》中作者用“金黄”这一色彩,既写出梧桐树的形象,又让读者体会到它们的精神:①________;而在结尾“梦境”中,反复出现“绿色”则是因为②_______。
(2)《秋雨》中运用大量灰暗的色调描绘景物,而第三段中出现了“桔红色的房屋”和“红砖”。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结合全文,加以探究:_______。
(类型明确)
《西湖秋意》是一篇(1)_______类型的散文,《秋雨》是一篇(2)______类型的散文。两文都运用色彩描摹景物,散文类型不同,绘景目的便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