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①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
②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坍台①。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他又装模作样在地上寻找什么东西,但没有找到,于是便向市场走去。
③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漸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除少数几个漠不关心的人以外,大家唰地站起身来,嘴里含着食物,向门口、窗口奔过去。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④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⑤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啦。”
⑥这时老人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奥士高纳大爷,马朗丹先生是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不会相信他把这根绳子错当成了皮夹子。”乡长又说:“您捡起皮夹子之后,甚至还在地上找了很久,看看是否有个把票子从皮夹子里漏了出来。”老人又气又怕,连话都说不上来了。“竟然说得出!……竟然说得出……这种假话来糟蹋老实人!竟然说得出!……”
⑦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
⑧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扰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⑨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实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大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
⑩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马朗丹站在家门口,看见他走过,笑了起来。为什么呢?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奥士高纳大爷嘀咕道“皮夹子找到了嘛。”但那个人接着说:“老爹,别说了。有个人捡着了,又有个人送还了。俗话说,没人见,没人晓,骗你你也不知道。”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⑾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⑿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注:①坍台:丢脸:出丑。小说有删改)
(情节梳理)
1.小说中的奥土高纳大爷捡到绳子后经历了什么呢?请结合他的情感变化,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内容赏析)
2.根据小说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1)马具商马朗丹的陷害(任选一题作答) | ||
三次出现 | 相关语句 | 人物心理 |
第一次 | “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 | 示例:一个“瞅”字,写出了马朗丹当时看而不语的情态,表现出他正盘算着如何陷害报复冤家的心理。 |
第二次 |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 |
|
第三次 | “马朗丹站在家门口,看见他走过,笑了起来。为什么呢?” |
|
结论 | 纯属诬陷中伤 |
(2)乡长的审问(任选一方答题) | ||
审问双方 | 相关语句 | 推敲赏析 |
乡长 | “马朗丹先生是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不会相信他把这根绳子错当成了皮夹子 | 乡长为什么宁可相信马朗丹的一面之词,也不相信奥士高纳大爷? |
奥士高纳大爷 | “竟然说得出!……竟然说得出……这种假话来糟蹋老实人!竟然说得出!……” | 请简要赏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
结论 | 毫无公平可言 |
(3)众人的态度 | |
相关语句 | 各抒己见 |
“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 “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 “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 从“不信”到“并不信服”再到“越不相信”,说说这样表述的妙处。 |
结论 | 众人的不信任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主题探究)
3.“莫泊桑的小说具有鲜明的爱憎,他能揭发暴露事物,而且使人们爱那值得爱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托尔斯泰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在这篇小说里你对“值得爱的”与“值得恨的”事物的理解。
阅读《水浒传》选段(有删改),完成相应任务。
(甲)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却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颠做粉碎。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众人都跪下告道:“这人酒后发狂,哥哥宽恕。”宋江答道:“众贤弟请起,且把这厮监下。”众人皆喜。有几个当刑小校,向前来请李逵,李逵道:“你怕我敢挣扎。哥哥杀我也不怨,剐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说了,便随着小校去监房里睡。
(乙)只见戴宗引着李逵到阁子里。李逵着见宋江、柴进与李师师对坐饮酒,自肚里有五分没好气,睁圆眼,直瞅他三个……
宋江在黑地里说道:“今番错过,后次难逢。俺三个就此告一道招安教书,有何不好!”柴进道:“如何使得?便是应允了,后来也有翻变。”三个正在黑影里商量。却说李逵见了宋江、柴进和那美妇人吃酒,却教他和戴宗看门,头上毛发倒竖起来,一肚子怒气正没发付处。只见杨太尉揭起帘幕,推开扇门,径走入来,见了李逵,喝问道:“你这厮是谁?敢在这里?”李逵也不回应,提起把交椅,望杨太尉劈脸打来。杨太尉倒吃了一惊,措手不及,两交椅打翻地下……
(丙)燕青道:“你没来由寻死做什么?我教你一个法则,唤做‘负荆请罪’。”李逵道:“怎地是负荆?”燕青道:“自把衣服脱了,将麻绳绑缚了,背着一把荆枝,拜伏在忠义堂前,告道:‘由哥哥打多少。’他自然不忍下手。这个唤做负荆请罪。”李逵道:“好却好,只是有些惶恐,不如割了头去干净。”燕青道:“山寨里都是你兄弟,何人笑你?”李逵没奈何,只得同燕青回寨来,负荆请罪。
却说宋江、柴进先归到忠义堂上,和众兄弟们正说李逵的事,只见“黑旋风”脱得赤条条地,背上负着一把荆杖,跪在堂前,低着头,口里不做一声。宋江笑道:“你那黑厮,怎地负荆?只这等饶了你不成!”李逵道:“兄弟的不是了!哥哥拣大棍打几十罢!”
1.下列有关名著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取生辰纲》讲到“杨志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古人用十二地支来命名时辰,辰牌指上午七时到九时,申时指下午三时到五时。
B.甲文中武松和李逵是强烈反对招安的,究其原因是他们都来自于社会底层,对招安失去了信心,更是对朝廷失去了信心。
C.乙文选自《李逵元夜闹东京》,“元夜”指的是元宵节:东京也叫汴京,指的是北宋都城开封府。文中,宋江想借助李师师向皇帝求得招安书。
D.乙文中,李逵终究还是在强忍中爆发,大打出手,他强忍的原因是他之前坏了宋江求取招安的计划,受到宋江责罚。
2.有别于敬称与谦称,“厮”是对人轻蔑的称呼。请阅读丙文,完成下列任务。
李逵负荆请罪,宋江说:“你那黑厮,怎地负荆?”
(1)李逵请罪的原因是什么呢?
(2)“黑厮”一词情感丰富,除了些许轻蔑之意,你还能说出其中不同的情感吗?
3.金圣叹评价:“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孟子》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语。”你是否赞同金圣叹提出的“李逵是天真烂漫之人”的观点呢?请结合选文或《水浒传》整本书阅读,给出你的观点及理由。
结合小说中的情节内容,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句子。
招安前 |
宋江 | 招安后 |
他深受忠君报国思想的影响,虽已落草为寇,身在江湖,但仍心忧家国,与《岳阳楼记》中“(1) ”的古仁人之心极其相似。 | 他全力护国, 伐辽国、平田虎、灭王庆,一次次助皇帝解除内忧外患。酷似《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 “(3) ”的韩愈之心。 | |
|
| |
他盼望朝廷招安,怎奈宋徽宗昏聩无能,使其三次招安后才如愿以偿,刘长卿笔下贾谊的经历“(2) ”尽显明君的薄义寡情,许会给他些许安慰。 | 征方腊一役,梁山好汉损失惨重。他换来的不过是朝廷的一杯毒酒,最终魂归梁山。真是“(4)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临江仙》。 |
阅读下列刻画人物形象的语段,完成相应任务。
1.阅读三个语段,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根据语段内容写出相应人物的名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与挚友相伴的日子,我们互励互助,共同成长;与父母相伴的日子,承欢膝下,享受亲情;与书籍相伴的日子,博览古今,通晓世事;与爱相伴的日子,学会关心,懂得感恩……
请以“与 相伴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书写清晰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三则古代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已卯上元,予在儋州①°(地名,现在属于海南),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西城,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巳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②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③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丙)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④。”
(苏轼《赤壁赋》)
(注)①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苏轼被一贬再贬,贬至儋州。②过:即苏过,苏轼的小儿子。③韩退之:韩愈,唐朝文学家。④食:享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②良月嘉夜
③孰为得失 ④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4.(甲)(乙)两文中都写到了作者在皎洁的月色下欣然出行,请结合以上三篇短文分析苏轼在文中抒发的相似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