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完成古诗鉴赏。
华子岗①
唐·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②。
云光侵履迹③,山翠④拂人衣。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
(注释)①华子岗:一处风景优灵的山岗。②晞:干。③履迹:人的足迹。④山翠:苍翠欲滴的山色。
(1)本诗仿佛一幅有声有色的艺术画。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的画面。
(2)结合诗句说说“山翠拂人衣”中的“拂”字有何表达效果?
请你完成古诗文摘抄本。
名句摘录 | 读诗有感 |
(1)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 志当存高远,少年谭嗣同被壮阔山川激发了冲决罗网、勇往直前的少年意气,高喊:“(5)______,______。(《潼关》);陆游虽已暮老,却毫不自弃,仍愿守卫边关,低吟:“(6)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
任务一:理解“朋”义,学习汉字
(1)请你根据“字形构造”完成“推测本义”与“例句释义”。
任务二:初识朋友,赠诗抒怀
(2)小温送了一首诗给同学,请你根据拼音完成填空。
任务三:知交友典故,悟交友之道
(3)小温找到了一则交友典故,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单。
鸡黍之交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①,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__ __,见孺子②焉。”乃共克③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④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⑤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⑥。”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太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②孺子:小孩子,指张劭的子女。③克:约定。④馔:食物,多指美食。⑤审:确定。⑥乖违:违背,此指违约。
学习任务 | ||
学习任务 | 任务要求 | |
识义 | 课内迁移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蒲松龄《狼》)①并:_____ 二人并告归乡里 |
查阅字典 | ②元伯具以白母_____(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正确义项)《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白”字义项:①白色;②清楚,明了;③下对上告诉,陈述;④空白。 | |
语境推测 | ③尔何相信之审邪?_____ | |
识礼 | ④称谓代表礼节,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在文中横线上,我们应该填_____。(A.尊亲 B.家亲) | |
识道 | ⑤从“鸡黍之交”这个典故中,你读出了哪些交友之道?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_____ | |
读完这个典故,小温想起了《论语》中的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⑥_____?_____?传不习乎?” |
请以“我喜欢________的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
(乙)沈屯子多忧
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①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友拽之归,其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②成疾。家人因劝出游,以纾其意。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归忧益重。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
(选自《贤奕编》,有删减)
(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②悒悒yì:闷闷不乐。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若屈伸呼吸 (2)舍然大喜
(3)兴叹不已 (4)归忧益重
2.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至 杨 文 广 被 田 柳 城 内 乏 粮 外 阻 救 蹙 然 兴 叹 不 已。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2)家人因劝出游,以好其意。
(参考)纡:①解除,缓解;②宽裕;③同“抒”抒发。(《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局)
4.(乙)文中讲述的沈屯子“多忧”的两件事都是杞人忧天吗?结合(甲)文“杞人忧天”的寓意,阐述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杨花①
(唐) 吴融
不斗秾华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注释)①杨花:指柳絮。②秋华:盛开的花朵。
1.“读诗重想象”。诗人将“杨花”比作________,因为杨花________的特点与之相似。
2.“读诗重品味”。从最后一句“唯”“独”二字中,能品出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