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神秘的大黑猫 张爱国 ①那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 ②接近中午,我和母亲赶着九只鹅到...

    神秘的大黑猫

张爱国

①那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

②接近中午,我和母亲赶着九只鹅到一个小村时,鹅们热得一只只瘫伏在地上,再也走不动了。我抱怨母亲刚才在集市上不该因为一斤少了两分钱而不愿把鹅卖掉,又问她村子里有没有熟人,歇一会儿再走。母亲说:“听说你莲姨家就在这村,但快到吃饭时间了,去了不好。”我说:“再走下去,鹅会热死的。”

③母亲叹口气,向一个挑水的人打听莲姨家在哪儿。母亲刚说出莲姨的名字,一旁院子里就有人惊喜地叫道:“是我翠姐吗?我翠姐找我吗?”说话的人已经从院子里跑出来,一把抓住我母亲的手,“真是我翠姐啊,哪阵风把我翠姐给吹来了……”

④走进莲姨家,我第一眼看到的是桌子上一段筷子长的腊肉,颜色蜡黄,油糊糊的。我的眼光被紧紧地吸引了,舌头也不由地舔起嘴唇——自从父亲生病,我几乎就忘了肉的味道。母亲一把拽过我,又狠瞪我一眼。莲姨看了看那段肉,拿起走向厨房。母亲急忙拦上:“他莲姨,我又不是外人,别浪费了,留着待客。”

⑤“翠姐你就是客,翠姐还从来没来过我家。”莲姨推开我母亲,看着手里的肉,“这是家里现成的,又不是特意为你买的……”

⑥母亲最终拗不过莲姨,叹口气没再说什么。

⑦莲姨又从厨房里出来,对我母亲说:“翠姐你坐会儿,我去抱点柴草。”

⑧莲姨出去后,我到后院上厕所,却见隔壁后院里,莲姨和一位高个子妇人在低声说着什么。我有点疑惑,莲姨家的柴草怎么在别人家院子里?

⑨不一会儿,莲姨抱回柴草,就和我母亲在屋里说笑着择韭菜。

⑩“莲子,你家那只死鸡,这两天又到我家下蛋了。”说话的是隔壁那位高个子妇人,她一进门就将两个鸡蛋递给莲姨,看到我母亲,似乎很吃惊,“哟,来客人啦。”

“我翠姐,娘家好姐妹。”莲姨攥着两只鸡蛋,热情介绍道。

高个子妇人和我母亲寒暄了几句,出了门,刚到院门口,突然大叫:“猫!猫!莲子,大黑猫叼走了肉……”

“啊……”莲姨惊叫着往外跑。我和母亲也跟着往外跑。

“跑……跑这里了。”高个子妇人指着一小片矮树丛,“二孬子家这只大黑猫,真是太坏了,前几天也叼了我家的肉。”

我们在矮树丛里找了一会儿,既没找到大黑猫,也没找到肉。母亲说:“他莲姨,不找了,猫这东西是精怪,你知道它把肉叼哪了?”

“是我太大意了,不该放在灶边的窗台上。”莲姨十分懊恼地说,“翠姐,你在家歇会儿,我到集市上,去去就来……”

“你把我当姐妹吗?”母亲一把拉住莲姨,突然生气起来,“又不是你不给我吃,是被猫叼走了。这热死人的天,还去买什么呀……”

莲姨不听,坚持要去集市上买肉,直到高个子妇人也劝,她才不再坚持。

这顿饭,莲姨共烧了三个菜:一个炖鸡蛋,一个炒韭菜,一个炒白菜。其中炖鸡蛋被莲姨几乎全倒进了我的碗里,但我母亲又从我碗里分出一半给莲姨的儿子弓子。莲姨骂弓子不懂事,又对我母亲说:“翠姐,俗话说脸上无笑不迎客,桌上无荤不待客’,我却……”

“别说了他莲姨,我们是姐妹。”母亲笑了笑,“就当我们省给了大黑猫……”

“大黑猫?什么大黑猫……”弓子吃惊地问我母亲——他刚从他姑姑家背回几斤米,不知道大黑猫叼肉的事。莲姨瞪他一眼:“多嘴!没礼貌!门口吃去!”弓子端着碗出去了。我也端着碗跟出去。

到了门外,弓子低声问我大黑猫的事。我将大黑猫叼肉的事说了。弓子惊呆了好一会儿才说:“那个肉还是过年时买的,我妈只在三十晚上烧了一小碗。”弓子的眼泪下来了,“后天要把我爹葬进老坟里,我妈留着那块肉,给葬我爹的人吃……”

“该死的大黑猫!”我愤愤地说,心里想的是要不然我现在就能吃上了肉。

“怪了怪了!哪来的大黑猫?我们村就九户人家,没哪家有大黑猫啊,我也从来没听过有大黑猫啊……”弓子正说着,莲姨大声地喊他进屋去。

饭后,母亲在后院上厕所时,突然大叫:“猫!猫!大黑猫……”我们跑出去时,看见母亲倒提着一只嘴里流着血、身子还微微颤动的鹅。我很吃惊,什么样的大黑猫,竟然把我家最大最厉害的大公鹅都咬死了?

我们回家时,母亲坚决要把那只被大黑猫咬死的鹅留给莲姨。莲姨再三推辞不掉后,扑到我母亲肩上,嚎啕大哭。

(选自《2018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1.阅读这篇小说,按要求补全小说的主要情节。

开端:莲姨因考虑是否要用腊肉招待客人而陷入两难境地。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弓子揭穿“神秘大黑猫”叼走腊肉的谎言。

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联系上下文加以分析。

(1)莲姨看了看那段肉,拿起走向厨房。

(2)莲姨再三推辞不掉后,扑到我母亲肩上,嚎啕大哭

3.小说着力塑造了“莲姨”这一人物形象。有人觉得她热情好客,有人觉得她虚伪小气,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4.小说以“神秘的大黑猫”为题有什么好处?请从情节设计和主题表达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1. 发展:莲姨在高个子妇人的配合下,谎称腊肉被大黑猫叼走; 结局:母亲亦谎称鹅被大黑猫咬死,将鹅留给莲姨。 2.(1)“看了看”写出了莲姨既想用仅有的这段腊肉招待客人,又想留着这段肉给迁坟师傅吃的为难、犹豫与纠结的矛盾心理。(2)此时的莲姨既为母亲假借鹅被大黑猫咬死,而把最大的公鹅留给她家的善良之举而感动得热烈盈眶,又为先前自己谎称腊肉被大黑猫叼走的无奈之举而羞愧难当,真可谓百感交集。 3.我认为莲姨是个热情好客的农村妇女。 如文中第③段,当母亲正在向挑水人探询时,莲姨先是“惊喜地叫道”,可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随即便“从院子里跑出来,一把抓住我母亲的手”,继而热情迎我们进门。这一“跑”一“抓”中,一个直爽、真诚的农村妇女形象跃然纸上。 又如文中第⑤段,“莲姨推开我母亲”,即便是在生活窘迫、物质匮乏的现实面前,莲姨依然选择倾其所有,把原本另有他用的腊肉拿来招待客人,这一“推”字中足见莲姨的质朴与热情。虽然莲姨最终谎称大黑猫叼走了腊肉,这也是再三权衡与考量之后的无奈之举,而非虚伪小气。 再如文中第①9段,“其中炖鸡蛋被莲姨几乎全倒进了我的碗里”,从“几乎”一词中可以看出莲姨是怀着愧疚之情想用最好的食物予以弥补,宁愿委屈了自己委屈了自己的孩子,这也表现了莲姨的善良、淳朴与好客,令人心酸又令人感动。 4.①情节设计:以“神秘的大黑猫”为题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同时又推动了情节发展。小说正是围绕“神秘的大黑猫”展开情节。先是莲姨声称腊肉被“大黑猫”叼走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再是借弓子之口将故事推向了矛盾处;最后,母亲亦谎称公鹅被“大黑猫”咬死,继而顺理成章地将公鹅留给莲姨,这样的结局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②主题表达:以“神秘的大黑猫”为题不仅让我们体会到莲姨谎言背后的无奈与辛酸,更让我们感受到母亲借“神秘的大黑猫”巧妙地帮助莲姨的善意、慷慨与智慧,从而很好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小说高度赞美了小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芒及讴歌了人间处处有真情。 【解析】 1.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题目已经给出了开端,②到⑥段“莲姨因考虑是否要用腊肉招待客人而陷入两难境地”;第⑦段,莲姨谎称抱柴草,却见隔壁后院里,莲姨和一位高个子妇人在低声说着什么。然后第⑫段,是莲姨和高个子妇人的配合,谎称大黑猫叼走了肉;这是故事的发展;⑬到㉔段,弓子揭穿“神秘大黑猫”叼走腊肉的谎言,这是故事的高潮;结局是㉕㉖段,母亲也谎称大黑猫把我家最大最厉害的大公鹅都咬死了,母亲想把鹅留给莲姨。 2.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揣摩。①句结合第㉒段弓子的话“后天要把我爹葬进老坟里,我妈留着那块肉,给葬我爹的人吃……”,可知莲姨想用腊肉招待我们,但仅有的这段腊肉是给迁坟的师傅吃的,莲姨“看了看”写出莲姨此时犹豫不决、矛盾纠结的心理。②句母亲学着莲姨的做法,也谎称鹅被大黑猫咬死,借此将鹅留给莲姨,莲姨明白母亲此举的用意,为母亲不但没有怨恨她的做法,反而表现的如此善良而感动的大哭,同时母亲不计前嫌的做法让莲姨为自己先前的行为感到惭愧内疚,因此而“嚎啕大哭”。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说话的人已经从院子里跑出来,一把抓住我母亲的手,‘真是我翠姐啊,哪阵风把我翠姐给吹来了……’”“翠姐你就是客,翠姐还从来没来过我家。”莲姨的语言动作,表现了莲姨的热情好客。文中莲姨谎称腊肉被大黑猫叼走,是为生活所迫,是有原因的,一方面莲姨想用仅有的这段腊肉招待我们,一方面这段腊肉是要这肉给迁坟师傅吃。当她撒谎之后,心里感觉不安,心有愧疚,于是“炖鸡蛋被莲姨几乎全倒进了我的碗里”。“几乎”一词,莲姨宁愿委屈了自己委屈了自己的孩子,表现了莲姨的善良、淳朴与好客,令人心酸又令人感动。所以莲姨不是一个虚伪小气的人。 4.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赏析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手法等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题目:神秘的大黑猫”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围绕“大黑猫”分别写了两件事“莲姨在高个子妇人的配合下,谎称腊肉被大黑猫叼走”,为下文埋下伏笔,弓子的话揭开莲姨撒谎的原因,故事情节产生了矛盾。结尾写“母亲亦谎称鹅被大黑猫咬死,将鹅留给莲姨。”可见“大黑猫”在文中反复出现,推进故事的发展。莲姨撒谎腊肉被“神秘的大黑猫”叼走,是被生活所迫,莲姨是热情好客的,但是生活窘迫,不得不把这段腊肉留给迁坟师傅,她谎言的背后体现的是无奈与辛酸。母亲没有因莲姨的做法而心生怨气,反而也用“神秘的大黑猫”咬死,将鹅留给莲姨,彰显母亲的形象,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赞美了小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芒及讴歌了人间处处有真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物出场各具情态,人物性格塑造也是各有千秋。如《儒林外史》中刻画了诸多人物,但全书却几乎没有完全正面或完全反面的人物:正面的人物,大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弱点;反面的人物,也常常有可取之处。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进行分析,并谈谈塑造这样的人物的好处。

A.杜少卿   B.迟衡山   C.马二先生   D.严监生

 

查看答案

小说中人物出场的方式就像戏台上的人物亮相,手法各异,精彩纷呈。有的先声夺人,如甲文中 A 的出场;有的烘云托月,如乙文中 B 的出场;有的漫画式夸张,如丙文中 C 的描写;也有的以开门见山取胜,如丁文中 D 的出场。(任选三处作答

[甲]“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鲁迅《故乡》)

[乙]只见远远的丛林子深处,一簇人马飞奔庄上来,中间捧着一位官人,骑一匹雪白卷毛马。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目,皓齿朱唇,三牙掩口髭须,三十四五年纪……带一张弓、插一壶箭,引领从人,都到庄上来。

(施耐庵《水浒传》)

[丙]……性急。尝食鸡子,以著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

[丁]老人消瘦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所造成的良性皮肤病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勒得很深的伤疤。

(海明威《老人与海》)

A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如李白的《行路难》;近体诗则非常讲究格律,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新诗则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多是自由诗,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B.古代住宅旁边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桑梓”指代家乡;“崇祯五年”中的“崇祯”是年号;“欧阳文忠公”中的“文忠”是谥号;“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也可说明、抒情、议论。

C.《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唐雎不辱使命》《周亚夫军细柳》均出自这部史书。

D.“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梁启超《敬业与乐业》)”这个句子是一个并列复句。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日”“月”是文人骚客吟咏的灵感源泉,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各有不同。

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____”表现的是旷达乐观的情怀;杜甫的“露从今夜白,____”抒发的是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刘长卿的“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传递的是惆怅与伤感;李白的“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的是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温庭筠的“____,人迹板桥霜”则写出旅人早行之苦;许浑的“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抒发对家国衰的无限感慨;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六)中的“________”描述艰苦的书斋生活,隐隐流露出怨艾之情;《醉翁亭记》中“________”描绘的是山间晨昏晦明变化之美,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美景之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小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在所有读过的书页上

在所有空白的书页上

石头、鲜血、白纸或灰jìn__

我写下你的名字

在金色的图像上

在战士的武器上

在国王的冠miǎn__

我写下你的名字

——艾吕雅《自由》(节选)

我像一面旗帜被空kuàn__包围,

我感到阵阵来风,我必须承受;

下面的一切还没有动静:

门轻关,烟cōng__无声;

窗不动,尘土还很重。

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我展开来又卷缩回去,

我挣脱自身,独自

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

——里尔克《预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