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让”见修为 曾昭安 1835年10月的一天,著名...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让”见修为

曾昭安

1835年10月的一天,著名诗人普希金收到作家果戈里的来信,信中说:“我想开始动手写《死魂灵》,故事拉得很长,将是一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果戈里为何在动笔之前给普希金写信呢?

原来,《死魂灵》的故事素材是普希金提供给果戈里的。普希金在读了果戈里的《钦差大臣》之后,深感果戈里是一位天才的讽刺作家。正巧,他有一个“骗子购买灵魂”的故事,富有讽刺意味,而自己又驾驭不了这种风格,于是就想到了果戈里。在一次交谈中,他毫无保留地倾其所有。果戈里深受感动。

(A)陆游尝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普希金没有将“妙手偶得”的素材专享,而是拱手相让于同道,使之大放异彩。普希金的让源于他看重的不是个人的名利得失,而是文学事业的发展。这样的让体现了高尚的利他精神、无私的胸怀、助人的风范。这一让成就了果戈里,也为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作出了贡献。

苏轼被贬谪黄州时,常有文人雅士与其往来聚会。一天,道潜和尚拜访苏轼,适逄苏轼外出不在,道潜和尚见苏轼书桌上有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吟罢不禁拍案叫绝。工夫不大,苏轼回来了。道潜和尚拱手说:“先生这首词高亢豪迈,意境开阔,真可说得上是词中上品。”苏轼听了笑道:“词虽好词,却并非敝人所填写,这是季常的作品呀!”

道潜和尚忙问详情,苏轼说:“昨夜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我和季常互相诗词唱和,听了季常吟诵的这首词,当时我觉得此乃惊世之作。于是,暗记在心,天亮我就把它记录了下来,你说,这首词难道能算是我的作品吗?”后来道潜将此言转述与陈季常,季常不由哈哈大笑:“有些人偷文章挖空心思,而子瞻却把自己的文章送给别人,实在令人佩服啊!”

(B)苏轼一梦,愧煞多少人!都说文人相轻,苏轼这一“让”却让人看到一个文学大家的风度:和修为。苏轼的一-生颠沛流离,多次被贬,但却能保持豁达能写出那么多流芳后世的词作,从这一“让”中就能找到原因。他对个人的名利、进退、荣辱,都看得淡一些,超脱一些,正可谓“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

丰子恺曾翻译了日本文艺评论家厨川白村的文艺理论著作《苦闷的象征》,当他正要将译本付梓时,忽然得知鲁迅先生也完成了这本书的翻译,并已经交付北新书局出版。丰子恺觉得为难,再三考虑便特地去拜访鲁迅先生:“我要早知道先生在翻译,我也就不会再译了。”鲁迅笑着说:“我也一样。”

鲁迅又说,在日本,同一本书可以有三四种译本,因此《苦闷的象征》两个译本都可以出版。但他担心自己译本的出版,会影响初登文坛的丰子恺的译本销路,所以决定暂不出版自己的译本,把机会留给这个崭露头角的年轻人。1925年3月,丰子恺平生第一部译作《苦闷的象征》在商务印书馆问世。

(C)鲁迅这一“让”是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源自他心底无私。淡泊名利,摒弃私心杂念,才会懂得谦让。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一个人事事先替自己打算,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永远都不可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利益得失面前,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性,就能贏得他人的敬重。

人言谦让是种美德。但有一种“让”,是将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让”出去,较之平等关系上的“谦让”,这种“让”,境界更高,更让人仰视。

1.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2.文中用三对名人的事例作论据,请分别简要概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下面这句话应该放在文中A、B、C的哪个位置?为什么?

常耳闻有巧取豪夺、剽窃他人创意者,却少听说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冠以他人名头的。

放在____处理由:__________

4.下面这则材料可以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吗?请阐述理由。

(安徽省桐城市西南·六尺巷)清朝康熙年间宰相张英邻家造房占张家三尺地基,张家人不服,修书一封到京城求张英主持公道,张相爷看完书信回了一封信,内容: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书羞愧并按相爷之意退让三尺,邻家人见相爷家人如此胸怀,亦退让三尺。

 

1.“让”见修为。或“将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让”出去,这种“让”,境界更高,更让人仰视。” 2. ①普希金为果戈里提供素材,助其完成《死魂灵》。 ②苏轼把写出《念奴娇》归功于梦里获得陈季常的启发。 ③鲁迅和丰子恺同时完成译作,为了丰子恺的前途而暂不出版自己的作品。(意对即可。) 3. 示例:B 《死魂灵》不是普希金的得意之作,他只是把故事素材提供给了果戈里;鲁迅也没有把译作冠以丰子恺的姓名,只有苏轼的事例符合。而且放在这个位置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逻辑严密。 4.示例:我觉得这则材料作为文章的论据不太合适。因为全文三个“让”例子都与文人有关,文人们往往把作品视其为一生的荣誉。而且文中的“让”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共同之处是有别于一般的“谦让”,而是高境界的表现。六尺巷的相让对宰相而言只是身外之物,可以让,而且并非如此重要。邻居的相让则是受宰相一家相让后有所感动才作出的选择。无论是“让”的重要性还是主动性,与文人们的气节风度相比,六尺巷中的“让”还是相差甚远。 【解析】 1.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文中写了三个事例:普希金为果戈里提供素材,助其完成《死魂灵》;苏轼把写出《念奴娇》归功于梦里获得陈季常的启发;鲁迅和丰子恺同时完成译作,为了丰子恺的前途而暂不出版自己的作品。这三个事例都证明了他们具有“让”的境界,都让人崇敬与仰视,故可判断出本题题目就是中心论点,即“‘让’见修为”,或者用最后一段的句子也是可以的。 2.考查对事实论据的概括。概括事实论据抓住要点:人物+事件+结果。第一个名人是普希金将《死魂灵》的故事素材提供给果戈里,结果是果戈里完成《死魂灵》的创作;第二个名人是苏轼说在梦中梦到“自己和季常互相诗词唱和,听了季常吟诵的这首词,当时我觉得此乃惊世之作。于是,暗记在心,天亮我就把它记录了下来”,写成《念奴娇·赤壁怀古》,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归功于陈季常的启发;第三个名人是丰子恺和鲁迅都完成了《苦闷的象征》的创作,但鲁迅担心自己译本的出版,会影响初登文坛的丰子恺的译本销路,所以决定暂不出版自己的译本,把机会留给丰子恺。 3.考查根据语境选用句子。句子的选用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看看有没有与别的句子相照应,来确定位置。“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冠以他人名头的”意思是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写上别人的名字。与上文“有些人偷文章挖空心思,而子瞻却把自己的文章送给别人,实在令人佩服啊!”承接,引出下文对苏轼做法的评价。同时,普希金《死魂灵》不是他的得意之作,鲁迅也没有把译作冠以丰子恺的姓名。因此放在B处合适。 4.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六尺巷”中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这里的“让”是被动的“让”。文中的三位文人的事例,都是主动的“让”,是平等关系上的“谦让”,这种“让”,境界更高,更让人仰视。“六尺巷”是事例,在这一点上是逊色的。所以这则材料作为文章的论据不太合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篇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一)

最后一搏

肖福祥

小鹰过了学飞的年龄,仍然不愿意学习飞翔。

老鹰非常着急。

一天,他外出捕食时受了重伤,命悬一线,撑起伤痛的身体,飞回鸟巢,一拱嘴,用力把小鹰顶出了鸟窝。

这件事情被邻居老鸹看见了,愤愤不平,到处学舌,说:“不得了啦,不得了啦,老鹰把小鹰推下山崖了啦。”

飞禽王国一片哗然。

有主张谴责的,有主张去救小鹰的,也有不少主张不予理会的。

猫头鹰警长说:“乌鸦,我们一定查处!”燕子妹妹说:“黑乌鸦同志,我们一起去救小鹰好吗?”白头翁老爷爷经历多,见识广,说:“黑乌鸦,你累不累,少管一点闲事好不好?”

老鸹领着众多的邻居来救小鹰,小鹰在天上飞翔。

老鸹迷惑不解。

他去问老鹰,老鹰气若游丝,说:“老鸹,你去问小鹰吧。”

老鸹远远地呆望着小鹰。

小鹰在半空中一个鹞子翻身,一个雄鹰展翅,大声地说:

“老鸹大叔,我会飞翔啦。”

(二)

我的鹰

王文钢

老爸出了趟远门,给我带来一件礼物,一只幼鹰。黄褐色的羽毛,稚嫩的喙,犀利的眼睛。在笼子里,无论我怎么挑逗它,它都不会愤怒。我很失望,这哪里是鹰啊!

但我还是很喜欢它,毕竟它是一只鹰,将来翱翔山崖的鹰啊。我喂给它最好的食物。我还专门跑了一趟市里的动物园,向那些饲养鹰的饲养员请教,鹰最喜欢吃什么。

我在网上自己的空间里晒我的鹰的靓照,照片下面用艺术字打上“我的鹰”。

有很多网友出高价钱要买我的鹰。我回过去一个冷笑:“钱算什么?咱要的是快乐。不卖!”

鹰慢慢长大,它扑扇开的翅膀已经可以覆盖我的身体。

在一个明朗的日子,我带着我的鹰,来到了一座山崖上。今天,我要让我的鹰翱翔天空。我准备好了一切数码工具,只待我的鹰在天空中翱翔时,拍下那精彩一瞬。这也是我空间点击量暴涨的一个原因,网友也期待着看到我的鹰翱翔天空的靓照。

我托着我的鹰,嘴里念念有词:“我的鹰,飞吧,祝愿你飞得更高!”

鹰张开翅呼扇呼扇着滑翔!

我的手机却在这时候响起,我歪着头接电话,两只手举着数码相机寻找我的鹰。

后来,我扔下相机,哭着对电话那头说:“妈妈,爸爸的公司倒闭了,那我今后怎么办啊?

我踉踉跄跄奔向山下的时候,忽然听到后面有呼扇呼扇的声音。一回头,我的鹰又回来了。

我的鹰不愿意翱翔天空,又回来了!

(选自《中国当代闪小说精品》)

1.两篇小说结尾都出人意外,请分别简要概括。

2.(一)文主要写鹰的故事,却几乎用了一半笔墨来描写老鸹、燕子等其他动物。这样写有何用意?

3.(二)文中,“我”的鹰为什么不愿意翱翔天空?

4.有人说,(二)文中的“鹰”就是文中的“我”。你同意吗?请说说理由,并结合(一)文,探究小说的主题。

 

查看答案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成为了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但也有人认为,“被课本骗了好多年,那个‘吝啬鬼’其实很大方”。你如何看待这个说法?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

电影《简·爱》中,删除了简·爱最终获得遗产这一情节。删去这一情节是否会影响简·爱的形象?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下列艾青诗歌风格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B.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离开运动/就没有生命(《鱼化石》)

C.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生命的绿色(《北方》)

D.我的身上/酸痛的身上/深刻地留着/风雨的昨夜的/长途奔走的疲劳(《向太阳》)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封建时期官吏降职,被派到远离京城的地方,称呼有“贬、左迁、谪”等。

B.《醉翁亭记》中,用“伛偻提携”代指老人、小孩,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意思相同。

C.成语“逼上梁山”源自古典名著《水浒传》,林冲是小说中被官府逼迫的典型人物。

D.《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都收录在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