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记
(明代)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徵①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②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③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④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微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微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⑤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蔚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注释)①徵(jiào):边界。②致:罗致。③芟:锄除。④荀:如果。⑤光禄:官职名。
〔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或千钱买一石/或王命急宣 B.而所不能致者惟竹/或芟而去焉
C.人去乡则益贱/香远益清 D.或素不产竹之地/素湍绿潭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余 舅 光 禄 任 君 治 园 于 荆 溪 之 上 遍 植 以 竹 不 植 他 木。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
〔能力提升〕
4.从“京师人”与“江南人”对待竹子的不同态度中,作者领悟到“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5.苏轼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请从作者舅舅任光禄的言行中,揣摩他广种竹子的原因。
又是菜花黄(王清铭)
①走,看油菜花去。
②生长在穷山僻壤、蓬门荜户的油菜花,绝对没有想到自己一个粗布乱服的乡下丫头,会有一天成为一种金黄色的时尚符号。油菜花只是一种乡村常见的庄稼,很少出现在古代诗词里与桃李争艳,有时甚至不如荠菜花,辛弃疾的一句“春在溪头荠莱花”让茅莱花名声大振。
③很多不种田的农人搬进城里,但油菜花进不了城,只会在乡村寂寞地开放着。她不会炒作,也没人帮她炒作,人们钟情于玫瑰,很轻易地把她忽略,甚至她的名字都被改了,只简单地称为“菜花”。油菜花却不去理会身份的高低贵贱,她不张扬,选择在桃李开花之后开放,一开就是一大片。她也不似桃李,有一两树花,就喊得全城的人都知道,纷纷前来参观,出门俱是看花人。油菜花生长在乡野,最平民化,她交往的都是一些农作物。
④因为接通地气,油菜花也不知道什么是忧愁。她只在该开花的时候开花,该结果的时候结果,不赶趟儿;开花的时候,不涂脂抹粉,很本色,只是一列的黄。油菜花活得简单,而简单就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⑤油菜花从不把自己当风景,却无意中成为一道春天亮丽的景观。菜花的黄丰富了春天的色彩;“莺儿啼,燕儿舞,蜂儿忙”,蜜蜂没有势利眼,它们也在油菜花的枝头翩然起舞,采花蜜酿制自己的生活。
⑥我在乡村生活了近二十年,现在还没有与乡村隔断联系。油菜花太平常了,以致经常熟视无睹。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看到网络上有人呼朋唤友去看油菜花,而且真的有很多人去了,拍了很多有关油菜花的照片,甚至还有人煞有介事地评选出陕西汉中、江西婺源等十大看油菜花的胜地。看着照片上熟悉的油菜花,我恍然有所悟,自己过去的很多跟油菜花有关的日子不就是风景吗?那一种朴实而简单的日子不就是很多现代人向往的生活吗?
⑦以前,老屋面前有一大片油菜花,农人并没有把它当风景,我也是。我们在油菜花边生活,游玩。今天突然读到杨万里的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童年的记忆被唤醒了:“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黃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我们也曾追逐黄蝶走进了油菜花地,黄蝶迷失在菜花黄之中,同时迷失的还有多年之后生活在城里的我们。
⑧有时候,生活的美不是靠发现,而是缅怀;不是寻找,而是回归。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恍然大悟,长满油菜花的土地是我们最初的出发地,走了很多年后,才明白,油菜花才是我们生命的终点。生命的本质不就是朴实简单而又诗意盎然吗?我们在寻找中迷失,在迷失后又继续寻找。我们走了很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要出发。还好,那些金黄油菜花还在,迎着春风开放,好像就是为了迎回我们这些流落到城里的人。
⑨走,看油菜花去。不是看,是回家,回到我们阔别多年的老家。在我们的家园中,我们就是黄黄的油菜花,在春风中轻轻摇曳,简单、朴实、而又诗意盎然。
〔内容梳理〕
1.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图形中对“油菜花”特点体现的概括。
〔内容理解〕
2.结合文章内容,完成相应批注任务。
她也不似桃李,有一两树花,就喊得全城的人都知道,纷纷前来参观,出门俱是看花人。 走,看油菜花去。不是看,是回家,回到我们阔别多年的老家。 | (1)批注:本文主要写油菜花,而这句话提到了桃李,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
(2)批注:结尾处的“走,看油菜花去”一句,有什么作用呢? |
〔主题探究〕
3.有读者说,这篇文章写的是油菜花以及由油菜花而引发的感悟,因此题目应该改为《诗意的油菜花》,你觉得哪一个题目更好?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大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在这个沼泽地带几乎大雨连绵不断,只有沿着一条为红军当向导的本地山民才认得出像迷宫一样的曲折足迹,才能穿过它的中心。沿途又损失了许多牲口和人员。许多人在一望无际的水草中失足陷入沼泽之中而没了顶,同志们无从援手。沿途没有柴火,他们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没有树木遮阴,轻装的红军也没有带帐篷。到了夜里他们就蜷缩在捆扎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挡不了什么雨。但是他们还是胜利地经过了这个考验,至少比追逐他们的白军强,白军迷路折回,只有少数人生还。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二)
长征路上,我们都是奋进者
(盛玉雷)
近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启动,本报评论员随队出发,深入长征沿线进行报道评论。本版开设“现场评论·我在长征路上”栏目,与大家一起重温这一段壮丽史诗,通过与历史的共鸣、与现实的对话,凝聚新时代新长征的磅礴力量。
长征大桥、渡江大道、长征广场、红军大道……走在江西于都街头,这样的地名特别多。醒目的路标,也是历史的坐标。目之所及,既让人看清了脚下的路,也启发人们去追寻那条峥嵘的路、光辉的路、伟大的路。
85年前,红军战士脚穿草鞋,夜渡于都河,开启了气壮山河的长征史诗。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于都,号召全党继往开来,重整行装再出发。踏寻足迹,回望初心,数百名媒体记者重访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地,倾听历史回响,追寻红色记忆。
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一位老报人令年轻同行们动容。他叫罗开富,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沿红军长征原路徒步采访,用双脚丈量距离,用纸笔还原长征全貌。这位前辈讲述的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格外深刻,“第一天走下来,脚上就磨出血泡,到了第三天,袜子和血泡粘连在一起脱不下来。”忆往昔,无数红军战士正是以血肉之躯,完成了这一次理想信念、检验真理、唤醒民众、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几天走下来,所见所闻让我们对长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长征很远,因为______;长征离我们又很近,因为______。在万里长征的砥砺前行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精神大厦巍然耸立的根基,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和使命,长征是伟大的,也是具体的。对99岁的烈士遗孀段桂秀老人来说,长征是一场等待,用尽一生盼着丈夫兑现“我们一定会胜利回来”的诺言;对96岁的红军后代李观福老人而言,长征是一次告别,那时才七八岁的他还来不及与父亲多说几句话;对段德彰将军的侄孙段绍发来说,长征是一种感召,他有义务有动力让更多人晓得那些“发生过的事情”。重温长征史诗,讲好长征故事,长征就将记忆永存,长征精神就将薪火不灭。
长征是艰苦的,也是顽强的。绝处逢生,凭的是什么?革命胜利,靠的是什么?继续前进,需要什么?可以说,长征是信仰的胜利,也是精神的奇迹。正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让红军渡过了湘江、乌江、大渡河,攻克了娄山关、腊子口,越过了雪山草地……理想信念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只要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革命意志,就能把一个个坎都迈过去,把艰难险阻通通抛在身后。
长征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一位村干部说,“当年红军走过的小道,现在已经是我们脱贫致富的大路了”。站在民族复兴的时间坐标上,回望过去,长征精神永放光芒;眺望远方,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进正当时。只有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才能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继续沿着革命先辈开辟的道路走下去,坚定不移、一以贯之,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新长征的胜利。
就在段桂秀老人家中的一面墙上,挂着丈夫王金长的烈士证,正下方贴满了两个曾孙女在学校的优秀奖状。仿佛时空的交汇,几代人都走在自己的长征路上,前后守望、互相砥砺。这是长征精神的传承,也是红色基因的延续。追寻革命先辈开辟的路,走好自己脚下的路,我们都在长征,我们都是奋进者。
——节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内容梳理〕
1.观察图片,判断下列有关红军长征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⑤④③ B.④①⑤②③ C.②①④⑤③ D.①④⑤②③
2.结合材料一内容,试概括红军在过草地时遇到哪些困难?
〔内容理解〕
3.材料二中,作者说“长征很远”,又说“长征离我们又很近”,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请在相应的横线处填写内容。
4.阅读材料三《七律·长征》,完成下列任务。
(1)“金沙水拍云崖暖”写的是红军巧渡金沙江,“暖”字写出了红军战士取得战斗胜利后的______; “大渡桥横铁索寒”写的是红军飞夺泸定桥,“寒”字写出了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过程的______。
(2)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长征》一篇,埃德加·斯诺以这首《七律·长征》结尾的用意是____________
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弘扬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请结合材料二,说说弘扬“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内容拓展〕
6.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活动后,作为记者的你将要以某位红军战士为视角,用第三人称写一篇人物传记片段。要求:①结合第1题中的五张图,选取二个特定场景;②捕捉经典“镜头”,抓取人物当时的细节描写。③100字左右,语言要得体。
古人说:“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诚信,不能撒谎;有人则认为,生活中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的,那就让我们结合生活实际给大家议一议吧!
我支持______,因为______。
解释下列句中“绝”的意思。
“绝” | ||
沿溯阻绝 | 绝嶥多生怪柏 | 猿则百叫无绝 |
(1)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 |
古诗文名词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