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语境,补全对话,不超过60字。 放学路上,甲乙丙三同学展开讨论。甲说:“现在...

根据语境,补全对话,不超过60字。

放学路上,甲乙丙三同学展开讨论。甲说:“现在的作业少了,时间多了,我可以随心所欲地看课外书了!”乙说:“时间多了难道只是给你看课外书的吗?学生嘛,还是应该看课本!”丙说:“你们说的都不完全对,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钻研一下课本,巩固课内的知识,也可以选择性地多看看课外书籍,扩展一下视野,多学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注意审清题目。针对甲的“随心所欲看课外书”与乙“应该看课本”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作为“丙”,回答时一是读课外书要有选择或说不能无选择地看课外书,一是肯定钻课本是对的,但涉猎课外书籍是有益的。要注意综合甲方乙方的观点,避免片面性。表述中有此两个意思,语句通顺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宿牛群头

[元]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晚厨。

(注释)①牛群头:地名。   ②拙:通“茁”。   ③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拙”“满”二字写出雨后蘑菇怎样的特点?

(2)诗歌的后两句饶有生活情趣,请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元方曰:“君与家君朝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

李业过山路,值暴雷雨,投村舍避之。邻里甚远,村家只有一小童看舍,业牵驴拴于檐下,及稍霁,已暮矣。小童曰:“阿翁即欲归不喜见宾客可去矣。”业谓曰:“此人家极远,日势已晚,固不可前去也。”须臾,老翁归,见客欣然,留止宿。既晓恳留,欲备馔,业愧谢再三。因言曰:“孙子云阿翁不爱宾客,某又疑夜前不得,甚忧怪及。不意过礼周旋,何以当此?”翁曰:“某家贫,惭于接客,非不好客也!”

(注释)①霁:雨停止,天放晴。   ②须臾:一会儿。   ③周旋:交际应酬;打交道。

1.(乙)文中李业决定留宿的原因,最不可能的一项是

A.地方偏僻,无处安顿 B.已经日暮,夜行困难

C.老翁好客,欣然挽留 D.饭食已备,盛情难却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去”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后乃至 B.与人期行,相委而

C.人家极远 D.某又疑夜前不得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阿 翁 即 欲 归 不 喜 见 宾 客 可 去 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某家贫,惭于接客,非不好客也!

5.在待客之道上,两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结合内容谈两点体会。

 

查看答案

爷爷的芦苇荡

汪去

①奶奶去世后,爷爷还是不肯搬到新造的楼房,一个人孤零零守在村头那间红砖搭建的小房子里。

②爷爷的房子前,有一大片湿地,生长着大片芦苇。这些家伙繁殖能力超强,似乎大风一吹,它们就得到了养料,嗤嗤地往上蹿。每年农历四月底五月初,爷爷会套上他的塑胶防水鞋,一头扎进芦苇荡然后朗声喊道:“今年的苇叶长的不赖啊!”身上挂满新打的苇叶,看起来像个白发绿巨人。

③每当此时,爷爷都很开心。幼时放学归来,我会帮他整理苇叶,把这些绿叶子从头到脚捋平,几十片一组,码齐。再用藤条植物的青皮做细绳,一小把一小把地扎紧。一把可以卖五毛钱。每年端午前,光这些苇叶,就可以为他换来几百块吃药的钱。

④但是,老头很倔,即便年过七十病患缠身,也绝不是那种凡事都找儿子伸手要钱的主。我总以为,爷爷不肯搬离这个小房子,是舍不得大自然发给他的一年一次的“私房钱”。

⑤今年端午回家,路过芦苇荡,看见爷爷正独坐着抽烟。当年让我当马骑的宽阔后背,如今佝偻得让人心疼。我帮他点上一根烟,爷孙俩盘腿坐在新鲜的泥土上,爷爷手里握着一张褪色的照片,像握一片风干的鱼皮。照片上的爷爷身着那件穿了多年的白衬衣,看得出奶奶也是“盛装出镜”。背景是再熟悉不过的芦苇荡,只不过很小的一片而已。

⑥“你可知道,这片芦苇,就是你奶奶种下的。”爷爷手里摩挲着照片对我说:“那时候穷啊,到了端午节吃不起粽子,你爸和你叔,看见别人吃,就哭喊着闹。你奶奶就栽了几棵芦苇,自己打苇叶,自己包粽子吃。”

⑦是的,奶奶包的粽子,温润过爷爷、父亲和我三代人的胃与心。她亲手挑选糯米、蜜枣、白糖,地锅里柴火烧旺,架上过年时蒸馒头的大笼屉,厨房里蒸汽缭绕,处处浓郁着苇叶的清香和米粒的糯香。

⑧但是自从奶奶半身不遂卧床不起后,这种独特的美味就再也尝不到了。奶奶在床上熬了七年。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工作,爷爷变身全职保姆。等到奶奶灯干油尽的那一天,爷爷也仿佛丢了魂魄,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仲夏的清风穿行而过,几只红嘴水鸟受到惊吓,小腿一蹬,呼哧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繁华褪尽的芦花荡着秋千从枝头飘下,落的爷爷的白头发上,也落在那张旧照片上

⑩苇叶“沙沙”响,似乎在说老人之所以“不近人情”地坚守老屋,和老天爷给的“私房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守在这里,无非是为了每天多看一眼这片芦苇。对于爷爷来说,这片充满灵性的芦苇荡,是他和奶奶的生活从贫穷走向殷实的见证,是酸涩而又馥郁的岁月记忆,是相濡以沫的真情,是年复一年尝遍荣枯却从未凋零的丰碑。

1.文章围绕“芦苇荡”写了爷爷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等到奶奶灯干油尽的那一天,爷爷也仿佛丢了魂魄,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3.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⑨自然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4.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加点的短语“酸涩而又馥郁”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音乐

冯骥才

①秋天十月,我去大兴安岭。赶往火车站的路上,朋友给我一盘新翻录的音乐磁带。我问他这是什么曲子,他看我一眼说:“秋天的音乐。”

②火车一出山海关,我便戴上耳机听起这秋天的音乐,整个身心就进入秋天才有的一种异样的感受里了。我把脸颊贴在窗玻璃上,带着享受的渴望往车窗外望去,秋天的大自然展开一片辉煌灿烂的景象。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这收割过的田野上,整个大地像生过婴儿的母亲,幸福地舒展在开阔的晴空下,从麦茬里裸露出的浓厚的红褐色是大地母亲健壮的肤色;所有树林都在此刻自在自如地伸展它优美的枝条;所有金色的叶子都是它的果实,一任秋风翻动,煌煌夸耀着秋天的富有与博大。

③接下去的温情和弦,带来一片疏淡的田园风景。秋天消解了大地的绿,用它中性的调子,把一切色泽调匀。和谐又高贵,平稳又舒畅,只有收获过了的秋天才能这样静谧安详。几座闪闪发光的麦秸垛,一缕银蓝色半透明的炊烟,这儿一棵那儿一棵怡然自得站在平原上的树,这儿一只那儿一只慢吞吞吃草的杂色的……近景从眼前疾掠而过,远景跟着我缓缓向前,大地像唱片慢慢旋转,耳朵里不绝地响着这曲人间牧歌。

④这时,一株垂死的老树一点点走进这巨大唱片的中间来。它的根像唱针,在大自然深处划出一支忧伤的曲调。心中的光线和风景的光线一同转暗,一切阴影都化为行将垂暮的秋天的愁绪;萧疏的万物失去往日共荣的激情,各自挽着生命的孤单;篱笆后一朵迟开的小葵花,像你告别时在人群中伸出的最后一次招手,跟着被轰隆隆前奔的列车甩到后……春的萌动、颤栗、骚乱,夏的喧闹、蓬勃、繁华,全都销匿而去,无可挽回。不管它曾经怎样光芒四射,怎样自豪地挥霍自己的精力与才华,毕竟过往不复。一种浓重的忧伤混同音乐漫无边际地散开,渲染着满目风光。我忽然想喊,想叫这列车停住,倒回去!

突然,一条大道纵向冲出去,黄昏中它闪闪发光,如同一支号角嘹亮吹响,声音唤来一大片拔地而起的森林,像一支金灿灿的铜管乐队,奏着庄严的乐曲走进视野。来不及分清这是音乐还是画面变换的缘故,心境陡然一变,刚才的忧愁一扫而光。当浓林深处一棵棵依然葱绿的幼树晃过,我忽然醒悟,秋天的凋谢全是假象!

⑥它不过在寒飚来临之前把生命掩藏起来,把绿意埋在地下,在冬日的雪被下积蓄与浓缩,等待下一个春天里,再一次加倍地挥洒与铺张!既然每个生命都在创造了另一个生命后离去,那么死亡,不就是一种生命的转换、旋律的变化、画面的更迭吗?那么世间还有什么比死亡更庄严、更神圣、更迷人?

⑦秋天的音乐已如圣殿的声音,把我全部身心都裹住、都净化了。我惊奇地感觉自己像玻璃一样透明。

1.作者用音乐来描摹秋天的风景,请依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

过程

秋天的风景

音乐的感受

一出山海关

辉煌灿烂的秋景

音色明亮的钢琴曲

接下去

A.____________________

温情的和弦

这时

垂死的老树、萧疏的万物

B.____________________

突然

纵向冲出的大道、拔地而起的森林

C.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理解,分析第⑤自然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刘敏与李欣对下面[甲][乙]两处文字进行比较赏析,请你补全李欣的对话。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老舍《济南的冬天》

[乙]它不过在寒飚来临之前把生命掩藏起来,把绿意埋在地下,在冬日的雪被下积蓄与浓缩,等待下一个春天里,再一次加倍地挥洒与铺张!

——冯骥才《秋天的音乐》

 

查看答案

下图是王倩读了《朝花夕拾》后编写的手抄报,请你完成小题。

(1)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简介存在错误、不可以抄写在手抄报上的一项是

A.“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早上的花晚上来捡,意指作者晚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B.作品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如《藤野先生》中既有对异国老师的怀念,也有对麻木无聊的国人的批判。

C.《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文中塑造了少年闰土、保姆阿长、寿镜吾老先生等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D.《朝花夕拾》中有几篇作品涉及儿童教育问题,如《五猖会》中“我”被迫背书的情节反映出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2)手抄报中“典型人物”栏目中的“他”指的是        ,他是一个        的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