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玉米在人间 茂盛的玉米地,散落在村庄的周围,一片连着一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玉米在人间

茂盛的玉米地,散落在村庄的周围,一片连着一片,把村庄包围在万绿丛中,带着乡亲们的体温,聚着他们的心血,成为乡村最朴实、最优美的风景。在我的眼睛里,这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波涛起伏,涌动蓬勃的生命。

身居城市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闭上眼睛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家乡的那些景物,尤其是那些庄稼,那碧波如浪的玉米林。我仿佛听到风儿吹过来的沙沙声响,嗅到阵阵夹杂着甜味的清香。每当这个时候,我好像又找回了那些丢失了的东西,找到了我的乡村记忆和童年的快乐时光。在漫长的岁月里,玉米用一代一代的生命轮回精心地呵护着村庄民众,与村庄一起经历风雨洗礼,一起接受阳光的爱抚。

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每逢春风吹醒冻裂的泥土,父亲总在这个时候左手持鞭右手执犁,跟在那头老牛后面,用一把锋利的犁铧划开春天的序幕。农事是一波接一波的,耕好了地,接着就要把玉米种子播进地里。乡间的路上,随处可见推着种子化肥、肩扛头的人们,偶尔还能看见拖拉机“突突”地驶过,整个田野像一锅煮沸了的开水欢腾起来。

一场春雨过后,玉米就开始疯长。放眼望去,一片葱茏、一片苍翠,漫山遍野的绿像大海一样铺天盖地卷来,淹没了村庄。闭上眼睛,整个田野里都是玉米拔节的声音。这时节的天空是明朗干净的,土地是妩媚舒展的。玉米生长着,长到一筷子高的时候,又要追一次肥,追过肥的玉米像发育期的少年,在土地的滋养和阳光的照耀下,使劲地蹿个儿,似乎不几天,田野成了青纱帐,一片浩瀚壮观的风景。

玉米快要成熟的季节,大自然的芬芳犹如久违的甘露沁人心脾。我们孩子们难以控制焦急等待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往玉米地里钻。童年里玉米秆的美味是无与伦比的,它的汁水甜得黏牙,是我们最喜欢的免费零食。孩子们像挨了饿的小兽,迫不及待啃生棒子,甜甜的有种牛奶的香味。还有煮玉米,水是村中甘甜清澈的井水,把嫩乎乎的小玉米丢进煮饭的开水锅里一起煮。煮熟的嫩玉米水灵灵的,热气氤氲。握住玉米的两头,用牙齿轻轻地啃食,满嘴都是清香。

秋天,到了收获的季节。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地里的玉米成熟了。经过阳光照耀的玉米,籽粒饱满、色泽光亮。一个个大棒子看上去就像兵马俑的方阵,威武而庄严。轻轻抽动鼻翼,满口满鼻都是甜蜜的气息。那年月收获玉米没有机械化,一家一户的几亩地,全是人工收获。人们拉上车子,提着袋子,挎着篮子,来到地头。掰玉米的人一手握紧秆子与玉米蒂,一手握紧玉米棒一折,一个玉米棒子就掰下来了。玉米秸秆砍下来后,捆成直径一尺的草捆子,再一簇簇地把十来个这样的草捆子聚拢,让它们彼此依靠着,站立起来。玉米秸秆要在收获后的玉米地里晾一段时间,等到水分全干了,再运回家仔细地垛起来,到了冬天,或铡成草料喂牲口,或用来搭建菜窖的顶棚,或烧火做饭,或沤制农家肥……到了春天还可以扎成菜园子的篱笆。人们一点儿也舍不得丢掉。

吃过晚饭,碗一推,剥玉米又要开始了。干这种活,不用点灯,白白的玉米皮已经映得院里发亮。或搬个小凳子,或席地而坐,大家围着玉米堆,去除玉米的外套,只留下几片薄薄的内叶,成对成对地拴在一起。待绑好了,一下子搭在事先栽好的木桩上,挂在一个个树杈上,炫耀着一个家庭、一个村庄的丰收……

1.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表达效果。

2.根据下面的提示,概括填写作者文中写到的情节。

春风吹醒泥土:___________

一场春雨之后:___________

玉米快要成熟:___________

收获的季节:___________

3.文章充满了乡土气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说说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4.文章结尾一段,有人说可以删去,也有人认为不可删去,你同意哪一种意见,并说明理由。

 

1.第一个句子运用了想象手法,从听觉与嗅觉两方面加以想象,表达了对玉米的喜爱和眷恋,同时也为叙写下文作了过渡;第二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农耕的田野比成沸水,表现了播种场面的热烈、欢快。 2. 耕地播种 给玉米追肥 啃玉米秆吃煮玉米 人工掰玉米 3.作者有乡村生活的经历,对玉米充满感情,且对农事非常熟悉;文章语言饱含对故乡故土的深情;比喻、夸张手法的使用,增强了形象性;文中动词的使用准确有力,增强了表现力。 4.答案示例一:可以删去。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作者在陈述完玉米秸秆的用途后,文意已经结束,加上结尾一段,反而显得突兀。答案示例二:不可删去。结尾剥玉米的场景,不仅照应上文掰玉米的情节,而且卒章显志,深化了全文的中心。(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赏析句子,注意结合语境分析。第一句根据“仿佛”一词分析,运用了想象的写作手法。“听到风儿吹过来的沙沙声响”是从听觉的角度想象。“嗅到阵阵夹杂着甜味的清香”是从嗅觉的角度想象。表达了对玉米的喜爱和眷恋。结合“每当这个时候,我好像又找回了那些丢失了的东西,找到了我的乡村记忆和童年的快乐时光”分析,第一句划线句还为下文作了过渡(铺垫)。第二句结合“整个田野像一锅煮沸了的开水欢腾起来”分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热闹的田野”比作“煮沸了的开水”,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热烈、欢快的播种场面,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仔细阅读文本,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即可。第一空根据“春风吹醒泥土”的提示,结合“每逢春风吹醒冻裂的泥土,父亲总在这个时候左手持鞭右手执犁,跟在那头老牛后面,用一把锋利的犁铧划开春天的序幕。农事是一波接一波的,耕好了地,接着就要把玉米种子播进地里。”得出:耕地播种;第二空根据“一场春雨之后”的提示,结合“一场春雨过后,玉米就开始疯长。放眼望去,一片葱茏、一片苍翠,漫山遍野的绿像大海一样铺天盖地卷来,淹没了村庄。闭上眼睛,整个田野里都是玉米拔节的声音。这时节的天空是明朗干净的,土地是妩媚舒展的。玉米生长着,长到一筷子高的时候,又要追一次肥,追过肥的玉米像发育期的少年”概括得出:给玉米追肥;第三空根据“玉米快要成熟”的提示,结合“我们孩子们难以控制焦急等待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往玉米地里钻。童年里玉米秆的美味是无与伦比的,它的汁水甜得黏牙,是我们最喜欢的免费零食。孩子们像挨了饿的小兽,迫不及待啃生棒子,甜甜的有种牛奶的香味。还有煮玉米,水是村中甘甜清澈的井水,把嫩乎乎的小玉米丢进煮饭的开水锅里一起煮”概括得出:啃玉米秆吃煮玉米;第四空根据“收获的季节”提示,结合“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地里的玉米成熟了。经过阳光照耀的玉米,籽粒饱满、色泽光亮。一个个大棒子看上去就像兵马俑的方阵,威武而庄严。轻轻抽动鼻翼,满口满鼻都是甜蜜的气息。那年月收获玉米没有机械化,一家一户的几亩地,全是人工收获。”概括得出:人工收获玉米。 3.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根据第二段“那些丢失了的东西”,指作者身居城市后闭上眼睛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的家乡的一草一木,指作者的乡村记忆和童年的快乐时光。据此可以得出:作者有乡村生活的经历,对玉米充满感情。根据文章通过播种、追肥、秋收等农事画面的依次展开,描绘了玉米在人间的成长历程,勾勒出美好的乡村生活,体现了作者浓浓的乡土之情。据此可以得出:对农事非常熟悉;根据“似乎不几天,田野成了青纱帐,一片浩瀚壮观的风景”“吃过晚饭,碗一推,剥玉米又要开始了。干这种活,不用点灯,白白的玉米皮已经映得院里发亮。或搬个小凳子,或席地而坐”等句子分析,本文语言平白朴实,多用短句,对场景的描摹准确生动,比喻也带着生活气息,作者内心深沉的情感与之融合在一起,涌动着勃勃生机等也是重要的原因。 4.本题考查对结尾段作用的掌握。首先明确态度,删去或不可删去。然后从结构上和内容上两方面分析理由即可。在内容上,有抒发感情,表达思想,丰富文章的作用;在结构上,有篇末点题,照应开头,升华主旨,画龙点睛,使结构紧凑,脉络清晰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如不可删去:结合“干这种活,不用点灯,白白的玉米皮已经映得院里发亮。或搬个小凳子,或席地而坐,大家围着玉米堆,去除玉米的外套,只留下几片薄薄的内叶,成对成对地拴在一起。待绑好了,一下子搭在事先栽好的木桩上,挂在一个个树杈上,炫耀着一个家庭、一个村庄的丰收……”分析,结尾段是剥玉米的场景,结构上:照应上文掰玉米的情节。内容上:卒章显志,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故不可删去;如可以删去: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通过对播种、追肥、秋收等农事画面的依次展开,描绘了玉米在人间的成长历程,作者在陈述完玉米秸秆的用途后,文意“玉米在人间”已经结束。加上结尾剥玉米的场景一段,反而显得突兀。故可删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梅、兰、竹、菊,被历代文人雅士称为花中“四君子”。自古以来,梅、兰、竹、菊象征着中国人的气节。请你走进它们,感受其魅力。

(1)请你把后面的备选词语(只填序号)填在下面合适的空格里。

“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实各有它的特色:___________,凌霜自行,不趋炎势;___________,剪雪裁冰,一身傲骨;___________,筛风弄月,潇洒一生;___________,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备选词语:①梅②兰③竹④菊

(2)唐诗云:“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竹子正因为有虚心、高节和耐寒的品性,才让人喜爱。某同学有感而发,写下了“虚心促上进”的句子,请你以此为上联,续写下联。(要求:下联以“高节”或“耐寒”开头,宽对即可。)

下联:___________

(3)吟诵这四种植物的古诗词名句有很多,请你任选一个写出连续的两句。并标明作者或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或出处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西游记》中有诗云:“只因路阻鹰愁涧,龙子归真化马形。”请概述与此相关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浒传》中塑造的鲁达这一人物形象家喻户晓,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精彩纷呈,请你补全括号内空缺内容,并概述此故事情节。

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____-----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浙江坐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作为研究者,重要的是____________。然而,问题意识缘何而来?我们常说开拓创新,开拓和创新的起点何在? 我认为有一点很重要,_________。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够发现问题,并形成问题意识。所谓新观点、新见解,离不开对旧观点、旧见解的怀疑和批判。人类文明的发展,固然离不开传承和积累,但发展和进步的直接动力源离不开质疑与批判。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

(2)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 。《论语》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音和颜色两方面渲染战场悲壮氛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牵动世人的情怀。杜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借物起兴,暗含物是人非、时间流逝之感;刘禹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用典故道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景致    连里枝    面黄肌瘦    计日程功

B.悱恻    骈俪文    鞭辟入里    瞠目结舌

C.淬火    势力眼    立锥之地    若即若离

D.奋慨    逐客令    正本清源    少安毋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