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A现在是网络时代、图像时代、视频时代,人们读书的时间少...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A现在是网络时代、图像时代、视频时代,人们读书的时间少了,上网、读图、看视频多了。这是时代的变化,很难简单下结论说是好是坏。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视频、网络和图像尽管扩大了人们接受各种信息的渠道,却不可能取代文字阅读。

②B比起其他接受方式,读书可能更有选择性、也更个人化,更需要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介入。读书所能获得的文字感觉,是一般视频所没有的,甚至网上阅读也难于获得书本阅读的那种独有的效果。拿着手机或阅读器诵读“目尽青天怀今古”,总有些怪怪的,不能进入状态。这不完全是习惯问题,也有媒介运用的区别所形成的效应问题。另外,过于依赖网络,容易形成碎片化、平面化思维。所以,我以为还是要读一些书的,特别是读一些纸质的书。在青少年时期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最重要的途径,为终生的发展打底子。

③这些道理都懂,只是做起来不大容易。现在许多学生并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除了自己专业的书之外,他们再也没有读其他书的兴趣和计划,顶多随兴所至读一些诸如武侠、言情、玄幻、穿越之类的流行通俗作品。一有时间就上网看视频、聊天、打游戏,玩起微信来就更是“手不释机”。这样的文化情致倒是流行与时髦,但也可能浮浅,缺乏个性,他们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比较差,甚至影响到专业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④中小学语文课本来应该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唤起灵性和兴味的,但如果只是瞄准高考,纯粹是应试的技能性的培训,就容易扼杀兴趣。所以,在中小学阶段,除了“为高考而读书”,还应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让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在相对宽松的个性化阅读中发展。反过来,读书多了,语文素养上去了,也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

⑤不少年轻人后悔在学校没有好好读书,出了校门又抱怨压力大,没有时间读书。“人人皆忙”的时代,压力大也是现实。但说忙到没时间读书,大多有些言过其实。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总是可以挤出来一些的,眼睛少在微信上逗留一会不就有了?关键是要有读书的愿望和毅力。

⑥C当然,有了读书的意愿,最好还要有自己的计划和书目,而不是漫无目的,随心所欲。要取法乎上,多读一些经典,读一些基本的书。把浏览和精读结合起来。浏览好比走马观花,也是培养兴趣、拓展视野的一种读法。但更重要的是精读与通读,量不一定要多,扎扎实实读完几本,有些自己的体验和思考,水平自然就会有所提升,而且能“养性”,让自己脱离浮躁,变得踏实。

⑦D那些流行的休闲文化,往往都很吸引人,给人以娱乐和刺激。年轻人不接触流行文化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必要,流行文化的适当消费,有利于青年人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但应当是“适度消费”,不沉迷其中。正处在成长时期的年轻人若能努力把持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就不至于被动地卷入通俗文化,还可能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这也是“读书养性”吧。

1.阅读全文后,给文章拟一个既能概括全文又能作为文章论点的题目,再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这个论点是怎样得出来的?

2.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下面这句话可放入文章的(A、B、C、D)处,简要说明理由。

现在的诱惑太多,要读书,就需要一些毅力。

 

1.读书可以养性;由现代社会获取信息的变化引出对书本阅读的一系列思考,进而生发出读书可以养性的观点 2.对比论证。通过与其他阅读形式的比较,突出了读书所带来的阅读感觉是其他阅读形式没有的。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3.D。理由一:可以从不适合放在ABC处谈原因;理由二:从适合放在D处谈原因,如“文章第⑦段主要论述青年如何把持自己,抵御各种流行文化对自己的诱惑,这个句子放在段落开头,可以作为本段的中心句。 【解析】 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概括与提出方式。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统帅。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四个地方:一是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中心论点;二是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三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四是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结合“正处在成长时期的年轻人若能努力把持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就不至于被动地卷入通俗文化,还可能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这也是‘读书养性’吧”分析,中心论点为:读书可以养性。根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视频、网络和图像尽管扩大了人们接受各种信息的渠道,却不可能取代文字阅读。”“我以为还是要读一些书的,特别是读一些纸质的书。在青少年时期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最重要的途径,为终生的发展打底子。”“但更重要的是精读与通读,量不一定要多,扎扎实实读完几本,有些自己的体验和思考,水平自然就会有所提升,而且能‘养性’,让自己脱离浮躁,变得踏实。”概括得出:由现代社会获取信息的变化引出对书本阅读的一系列思考,进而生发出“读书可以养性”的观点。 2.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作用的把握。根据语境指出论证方法,然后写出作用即可。结合“比起其他接受方式,读书可能更有选择性、也更个人化,更需要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介入”分析,采用了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读书和其他阅读形式的比较,突出了读书所带来的阅读感觉是其他阅读形式没有的,强调了读书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最重要的途径,为终生的发展打底子。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3.首先理解“现在的诱惑太多,要读书,就需要一些毅力”的意思,然后分别分析A、B、C、D四处段落中的意思,找出意思一致的即可。这句话强调了“客服诱惑的重要性”与D处“不沉迷其中。正处在成长时期的年轻人若能努力把持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就不至于被动地卷入通俗文化,还可能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的观点一致。故放在D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玉米在人间

茂盛的玉米地,散落在村庄的周围,一片连着一片,把村庄包围在万绿丛中,带着乡亲们的体温,聚着他们的心血,成为乡村最朴实、最优美的风景。在我的眼睛里,这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波涛起伏,涌动蓬勃的生命。

身居城市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闭上眼睛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家乡的那些景物,尤其是那些庄稼,那碧波如浪的玉米林。我仿佛听到风儿吹过来的沙沙声响,嗅到阵阵夹杂着甜味的清香。每当这个时候,我好像又找回了那些丢失了的东西,找到了我的乡村记忆和童年的快乐时光。在漫长的岁月里,玉米用一代一代的生命轮回精心地呵护着村庄民众,与村庄一起经历风雨洗礼,一起接受阳光的爱抚。

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每逢春风吹醒冻裂的泥土,父亲总在这个时候左手持鞭右手执犁,跟在那头老牛后面,用一把锋利的犁铧划开春天的序幕。农事是一波接一波的,耕好了地,接着就要把玉米种子播进地里。乡间的路上,随处可见推着种子化肥、肩扛头的人们,偶尔还能看见拖拉机“突突”地驶过,整个田野像一锅煮沸了的开水欢腾起来。

一场春雨过后,玉米就开始疯长。放眼望去,一片葱茏、一片苍翠,漫山遍野的绿像大海一样铺天盖地卷来,淹没了村庄。闭上眼睛,整个田野里都是玉米拔节的声音。这时节的天空是明朗干净的,土地是妩媚舒展的。玉米生长着,长到一筷子高的时候,又要追一次肥,追过肥的玉米像发育期的少年,在土地的滋养和阳光的照耀下,使劲地蹿个儿,似乎不几天,田野成了青纱帐,一片浩瀚壮观的风景。

玉米快要成熟的季节,大自然的芬芳犹如久违的甘露沁人心脾。我们孩子们难以控制焦急等待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往玉米地里钻。童年里玉米秆的美味是无与伦比的,它的汁水甜得黏牙,是我们最喜欢的免费零食。孩子们像挨了饿的小兽,迫不及待啃生棒子,甜甜的有种牛奶的香味。还有煮玉米,水是村中甘甜清澈的井水,把嫩乎乎的小玉米丢进煮饭的开水锅里一起煮。煮熟的嫩玉米水灵灵的,热气氤氲。握住玉米的两头,用牙齿轻轻地啃食,满嘴都是清香。

秋天,到了收获的季节。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地里的玉米成熟了。经过阳光照耀的玉米,籽粒饱满、色泽光亮。一个个大棒子看上去就像兵马俑的方阵,威武而庄严。轻轻抽动鼻翼,满口满鼻都是甜蜜的气息。那年月收获玉米没有机械化,一家一户的几亩地,全是人工收获。人们拉上车子,提着袋子,挎着篮子,来到地头。掰玉米的人一手握紧秆子与玉米蒂,一手握紧玉米棒一折,一个玉米棒子就掰下来了。玉米秸秆砍下来后,捆成直径一尺的草捆子,再一簇簇地把十来个这样的草捆子聚拢,让它们彼此依靠着,站立起来。玉米秸秆要在收获后的玉米地里晾一段时间,等到水分全干了,再运回家仔细地垛起来,到了冬天,或铡成草料喂牲口,或用来搭建菜窖的顶棚,或烧火做饭,或沤制农家肥……到了春天还可以扎成菜园子的篱笆。人们一点儿也舍不得丢掉。

吃过晚饭,碗一推,剥玉米又要开始了。干这种活,不用点灯,白白的玉米皮已经映得院里发亮。或搬个小凳子,或席地而坐,大家围着玉米堆,去除玉米的外套,只留下几片薄薄的内叶,成对成对地拴在一起。待绑好了,一下子搭在事先栽好的木桩上,挂在一个个树杈上,炫耀着一个家庭、一个村庄的丰收……

1.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表达效果。

2.根据下面的提示,概括填写作者文中写到的情节。

春风吹醒泥土:___________

一场春雨之后:___________

玉米快要成熟:___________

收获的季节:___________

3.文章充满了乡土气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说说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4.文章结尾一段,有人说可以删去,也有人认为不可删去,你同意哪一种意见,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梅、兰、竹、菊,被历代文人雅士称为花中“四君子”。自古以来,梅、兰、竹、菊象征着中国人的气节。请你走进它们,感受其魅力。

(1)请你把后面的备选词语(只填序号)填在下面合适的空格里。

“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实各有它的特色:___________,凌霜自行,不趋炎势;___________,剪雪裁冰,一身傲骨;___________,筛风弄月,潇洒一生;___________,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备选词语:①梅②兰③竹④菊

(2)唐诗云:“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竹子正因为有虚心、高节和耐寒的品性,才让人喜爱。某同学有感而发,写下了“虚心促上进”的句子,请你以此为上联,续写下联。(要求:下联以“高节”或“耐寒”开头,宽对即可。)

下联:___________

(3)吟诵这四种植物的古诗词名句有很多,请你任选一个写出连续的两句。并标明作者或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或出处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西游记》中有诗云:“只因路阻鹰愁涧,龙子归真化马形。”请概述与此相关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浒传》中塑造的鲁达这一人物形象家喻户晓,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精彩纷呈,请你补全括号内空缺内容,并概述此故事情节。

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____-----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浙江坐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作为研究者,重要的是____________。然而,问题意识缘何而来?我们常说开拓创新,开拓和创新的起点何在? 我认为有一点很重要,_________。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够发现问题,并形成问题意识。所谓新观点、新见解,离不开对旧观点、旧见解的怀疑和批判。人类文明的发展,固然离不开传承和积累,但发展和进步的直接动力源离不开质疑与批判。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

(2)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 。《论语》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音和颜色两方面渲染战场悲壮氛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牵动世人的情怀。杜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借物起兴,暗含物是人非、时间流逝之感;刘禹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用典故道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