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 文化自信、 时代脉搏、 时代声音, 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A.坚持 把准 倾听 坚定
B.坚定 把准 聆听 坚持
C.坚定 把握 聆听 坚持
D.坚持 把握 倾听 坚定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猥琐 修葺 大轮廓 颠沛流离 忧心仲仲
B.抱歉 告罄 鸣啾啾 海市蜃楼 诲人不倦
C.愧怍 累赘 孤零零 大厅广众 一泻万丈
D.傲游 孤形 大无畏 悲天悯人 怏怏不乐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殷红/殷切 咀嚼/咬文嚼字 颔首低眉/汗马功劳
B.小楷/揩油 谥号/精益求精 忍俊不禁/正襟危坐
C.深挚/炽热 角逐/角色扮演 五彩斑斓/波澜壮阔
D.开辟/辟头 契约/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慷慨淋漓
运用本学期所学的写作知识,以你的老师或同学为写作对象,通过二到三件事写出人物的精神。
要求:
(1)用一物来比喻老师或同学;
(2)对人物要有细节描写;
(3)能恰当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4)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甲)刘庭式娶盲女
齐人刘庭式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成约而未纳币也。后庭式及第,其女以疾,两目皆盲,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虽盲,岂负吾初心哉!”卒娶盲女,与之偕老。
——吴曾《能改斋漫录》
(乙)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廷式为婚,后契阔①数年,廷式读书登科。访邻翁,而翁已死;女因病双盲,家极困饿,廷式使人申②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不敢姻士大夫。廷式坚不可:“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苏子瞻爱其义,为文以美之。
——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契(qiè)阔:离合,聚散,偏指离散。②申:陈述,说明,这里是“重新提起”的意思。
1.阅读两文,写出甲、乙两文中意思相近的句子并标出词语。
甲 | 乙 |
后庭式及第 | (1)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 | 女因病双盲 |
(3)___________________ | 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 |
女家躬耕 | 本田家 |
2.用原文填空。
刘庭式“卒娶盲女”的原因可用“(1)____________”和“(2)____________”两个短语来概括。
3.“纳”和“娶”都有把女子接过来成亲的意思。结合古代“娶妻纳妾”的说法,分析当事人说话和行动时的心理。
4.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苏子瞻爱其义”,结合两篇文章。阐述一下刘庭式的“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怀念圣陶先生
吕叔湘
①圣陶先生想编一本讲文法的书,就来征求我的意见,我答应试试。
②半年之后,我写完了《中国文法要略》的上卷,送给圣陶先生审阅。送稿子到圣陶先生那里去,一边说着话,一边看圣陶先生看稿子。圣陶先生看稿子真是当得起“一丝不苟”四个字,不但是改正作者的笔误,理顺作者的语句,甚至连作者标点不清楚的也用墨笔描清楚。从此我自己写文稿或者编辑别人的文稿的时候也都竭力学习圣陶先生。
③在这里我想顺便说一个故事。1949年初,开明书店收到魏建功、萧家霖等几位先生从北平寄来的编字典的计划。圣陶先生认为计划很好。这就是后来由附设在出版总署内的新华辞书社出版的《新华字典》,那时候圣陶先生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新华字典》出版之后,新华辞书社并没有解散,圣陶先生打算让这个班子继续编别的辞书,并且希望建功先生辞去北京大学的职务,继续领导辞书社的工作,建功先生不肯,态度很坚决。后来有一天圣陶先生跟我闲谈,谈起这件事,他说:“难道在大学里教课一定比编字典的贡献大吗?”
④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时候,我被分配到语言研究所,做语法研究工作,在圣陶先生的推荐下编《语法修辞讲话》。忽然有一天接到圣陶先生一个电话,说是某方面的指示,要写一篇批判《语法修辞讲话》的文章,并且点名要圣陶先生写。圣陶先生在电话里说,这篇文章他不会写,“解铃还是系铃人,还是请你勉为其难吧,署名当然还是署我的名字。”这可把我难住了。对于《语法修辞讲话》我也不怎么满意,可是我的不满意跟那位不知道名字的发指示的同志的不满意,大概不是一回事。所以这篇文章很难写,既要让考官满意,也得让挨批者不太难堪,
⑤《语法修辞讲话》的发表引起了一阵“语法热”,一两年内就出版了十来种语法书。圣陶先生大概也看过几种,好象都不满意,有一天跟我说:“能不能写一本不用术语的语法书,容易懂,而且实惠?”我说:“不用术语恐怕办不到,少用几个,象“名词”、“动词”、“主语”、“谓语”等等,也许能够办到,至于实惠,也就说对说话、作文有帮助,那就更难了。”圣陶先生当然没有叫我试写,我可偷着试过好几次,都是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
⑥圣陶先生和王伯祥先生是幼而同学,长而共事,交情很深,伯祥先生那时候身体不好,在家里很寂寞,圣陶先生常常去看望他,有时候乘公共汽车,有时候步行。二位老人的心情是不难理解的。
⑦叶圣陶先生不是以书法知名的,可是书以人重,来求墨宝的还是很多,我在上海的时候曾经得到他一副篆书短联,是楷书写的。
华西初访犹如昨,既接清芬四十年。邃密深沈殊弗逺,魂存虚愿欲齐贤。
并臻信达兼今推,译事群饮夙擅场。颇冀移栽名说部,俾因橡笔得深赏。
⑧这里既有溢美之词,也有勉励的话,希望我翻译外国名著。但时间不由自己支配,最终作罢,在这以前,圣陶先生也曾经在我女儿吕霞写的《在抗战中度过的童年》的前边题过一首《洞仙歌》,那些短篇是原先发表在《开明少年》上,后来剪贴成册的。
⑨我最后一次晤见圣陶先生是1987年9月8日。这一年他的健康情况比较稳定。最近几年,他常常住院,我也没放在心上。二月十六日早晨,志公同志来电话,说叶老去世了,我后悔没早去医院。第二天我自己患感冒躺下了,追念往事,做了一副挽联:
交情兼师友,四十八年,立身治事,长仰楷式。
道德寓文章,一千万字,直言曲喻,永溉后生。
⑩下联是天下的公论,上联是我个人的感受,可是我相信,象我这样受过圣陶先生言谈的影响、行事的感染的真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啊!
(选自吕叔湘《怀念圣陶先生》,有删改。)
1.略读文章,请按照下面的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的基本结构。
2.略读文章,需要关注到一些过渡总结的句子,请摘录一处这样的句子,并写出此句的作用。
3.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下面加点词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1)圣陶先生看稿子真是当得起“一丝不苟”四个字,不但是改正作者的笔误,理顺作者的语句,甚至连作者标点不清楚的也用墨笔描清楚。
(2)伯祥先生那时候身体不好,在家里很寂寞,圣陶先生常常去看望他,有时候乘公共汽车,有时候步行。
4.文章最后一段,“象我这样受过圣陶先生言谈的影响、行事的感染的真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啊!”请从“言谈的影响”和“行事的感染”中选择一个,结合此文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