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语境完成下列小题。 朱自清先生说:“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

根据语境完成下列小题。

朱自清先生说: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这不,当下的南京城似乎正酝niàng   )在古色古香的秋韵中:明城墙将zhù  )蓄多年的历史沧桑投映在玄武湖的秋波里,栖霞山把悠远的古寺钟声播撒在辽阔的苍穹中。读一读总统府的风云巨变,尝一尝老门东的玉食醇香,聊一聊阅江楼下的滚滚东逝之水……    )在今日的山林小道,感受着往昔的人文情味。这浓浓的金陵秋韵啊,浸染了一代一代石城儿女的家国情思。三更有梦书当枕,六朝遗韵秋为魂!

1.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的句子。

六朝遗韵秋为魂

2.给加点字注音,看拼音写汉字。

(1)niàng______    (2)zhù______     (3)____ ____

3.对语段中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醇香”在语境中是“气味滋味纯正芳香”的意思。

B.“风云”在句中用的是本义,指自然界的风与云。

C.“播撒”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栖霞山人格化。

D.语段中“浸染”是动词,“情思”是名词。

4.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 B.聊一聊/阅江楼下的/滚滚东逝之水

C.这/浓浓的/金陵秋韵啊 D.三更有梦/书当枕

 

1.抄写正确,工整清晰、不连笔,美观。 2. (1)酿 (2)贮 (3)pái huái 3.B 4.A 【解析】 1.本题考查书写汉字的能力。要求:(1)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2)用正楷字书写,要工整美观;(3)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书写要规范;(4)不写繁体字。注意“魂”的正确写法。 2.“酝酿”,拼音是 yùn niàng,本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也可以指事情逐渐成熟的准备过程;注意“酿”的偏旁。“贮蓄”释义是储存,积聚;注意“贮蓄”zhù xù与“储蓄”chǔ xù的区别。“徘徊”,读音为pái huái,文中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注意“徊”huái不要误读为“huí”。 3.B.“读一读总统府的风云巨变”中的“风云”用的是它的比喻义,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故答案选B。 4.A. 正确停顿应该是“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目二:

色彩是季节的服饰,是生命的体现。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生命,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色彩。色彩,可以是一种生活元素,也可以是一种生活内容,还可以是一种生活追求……

请以“            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记叙类文体为主(不得写成诗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题目一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父母无私的养育,朋友之间无声的支持,大自然美丽的馈赠,书籍带给我们的心灵粮食……这些,都是我们收到的最美的礼物。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这是我最好的礼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思想内容健康,立意自定,思路清晰,中心突出(不得写成诗歌);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简析首句中“白日斜”在文中的作用。

2.诗的后两句广为传颂,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香远清,亭亭净植        益:増加

B.菊之爱,陶后有闻        鲜:少

C.不蔓不                    枝:长枝节

D.平居与萧艾不            殊:不同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甲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乙文中表现兰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在写法和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篱秋色扁豆花

周寿鸿

秋风起,豆花开。九月,是扁豆花的月令。

月色如水的夜晚,扁豆丛里秋虫浅唱低吟。明代王伯稠诗云:“豆花初放晚凉凄,碧叶荫中络纬啼”,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有咏:“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著名现代作家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中,也有“暑尽天凉,月色如水,听纺织娘在扁豆架下沙沙振羽,至有情味”的描述。

扁豆是一种生性随和的豆蔬。乡下种扁豆,不择地点,墙角、树下、灌木丛边,随处可点几颗,不用施肥浇水。村人护院,多以树枝、秸秆编为篱笆,家家户户,种豆篱笆下。①秋天到了,扁豆花、扁豆英缀满篱笆,蓬蓬勃勃,挤挤挨挨,把庭院遮掩得密匝匝的。也有一些人家,在菜园内搭了豆棚,棚上豆英累累,地上一畦绿韭青椒、红番紫茄。开门推窗,秋实满园,让人有说不出的欢喜。

一篱秋色,数扁豆花最美。

整个夏天,扁豆牵藤绕蔓,攀墙爬架,或扶摇直上,或匍匐前行,一个劲儿扩张地盘,却只长叶不开花。秋风为号,扁豆蔓儿仿佛突然醒了,矮棚浮绿,纤蔓萦红,一开就是一连串。③白扁豆开白花,红扁豆开紫花,粉白如云,艳紫如霞,轻盈似蝶,一嘟噜一嘟噜,在风中发出盈盈的笑声。

记忆中的老家,村路弯弯,巷陌纤纤,篱笆挨着篱笆,家家的篱笆爬满了红红白白的扁豆花。走在村巷的路上,仿佛走在扁豆花的长廊,耳边不时传来街坊邻里大人小孩毫无遮拦的朴实乡音,心里充满了温暖。如今,家家户户早已没了篱笆,院墙建得越来越高,再也见不到这种画面了。

汪曾祺说,“扁豆花是最具平民色彩的花”。

秋风秋雨中,扁豆花一扫秋天的寂寥,仍然摇曳生姿,颀盼多情。这个时节的雨有一个诗意的名称:豆花雨。晚明诗人曹学佺的“疏篱豆花雨,远水荻芦烟”,让扁豆花美得疏朗迷离;清代学者查学礼的“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让扁豆花美得妩媚多情,楚楚可怜。最有名的就是郑板桥的那副对联了:“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让扁豆花美得平静、亲切、淡泊。当年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寄寓于大悲庵里的郑板桥,随遇而安,笑对秋风秋雨,写美了田园风光。

中秋前后,扁豆藤蔓上一串串像宝塔似的花穗,纷纷落了,长出了一串串月牙状的扁豆。扁豆生长很快,不久便挂满了豆棚或篱笆。前面的花落了,结了豆英,后面的花又开了,总有一串串宝塔似的花穗在风中摇曳。秋意渐深,其他的花儿都谢了,它还在且落且开,不知疲倦似的,要不是霜冻来了,真不知道要开到什么时候。

寒霜时节,藤蔓干枯了,花朵萎落了,风吹打着发黄的叶片,还有不少没吃完的扁豆皱巴巴地耷拉在枝头,好像在幽幽叹息。秋尽了,冬天真的要来了。

汪曾祺喜欢扁豆花的世俗与淡泊。在小说《钓鱼的医生》中,他写王淡人的家:“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

济世救人的王淡人医生,喜欢郑板桥的满架秋风的淡泊。他有一帮穷朋友,经常聚到一起品尝他钓的鱼,还有他种的扁豆、瓢菜。王淡人的原型是汪曾祺父亲汪淡如,也包含了他自己的“人间送小温”情怀。

在老家,清炒扁豆角、扁豆烧字头、扁豆烧土豆,是乡亲们秋季的主打菜肴。来了客人,可以在豆棚下现摘扁豆,做“扁豆红烧肉”。扁豆的清香,肉的肥敗,融合在一起,味道极美。这是待客的好菜。家常的做法,是红烧酱焖。将扁豆撕去两头筋脉,下素油锅煸炒。然后倒了酱油,盖上锅盖,改文火焖至扁豆酥烂。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现采扁豆……单炒者油重为佳”,信然。扁豆英粗粝多筋,以红烧酱焖,重油相调,适其味也。

扁豆入诗,古今多有佳句。扁豆也是入画的,有不少名家喜欢以之作小品。白石老人也爱画扁豆,寥寥数笔,扁豆花红红白白,扁豆英随风摇曳,再加上只蚂蚱,或者蟋蟀,或者小鸟,满纸秋色喜人。

“文革”期间,汪曾祺处境窘迫,一家五口住在一个拥挤霉湿的大杂院。他用破缸种了一架扁豆,扁豆藤疯长,爬墙过壁,遮住了前屋人家的窗户。秋天,扁豆长成了,他摘了几斤送给人家。对方说,能不能送我一幅扁豆花的画?汪曾祺连忙答应。后来,这幅扁豆花,一直挂在前屋人家的显眼处。

人生秋至,心里有扁豆花,生活中就更有温暖。

本文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七年级

1.文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写了扁豆和扁豆花,透过满含温度的文字,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情怀?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简要分析。

2.文中相关段落多次引用古诗句,请结合文段内容简析这样写的妙处。

3.请任选一句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

4.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见闻,谈谈你对“如今,家家户户早已没了篱笆,院墙建得越来越高,再也见不到这种画面了。”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