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3)还需填写诗的题目。
(1)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 《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赠汪伦》)
(6)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8)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
根据语境完成下列小题。
朱自清先生说:“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这不,当下的南京城似乎正酝niàng( )在古色古香的秋韵中:明城墙将zhù( )蓄多年的历史沧桑投映在玄武湖的秋波里,栖霞山把悠远的古寺钟声播撒在辽阔的苍穹中。读一读总统府的风云巨变,尝一尝老门东的玉食醇香,聊一聊阅江楼下的滚滚东逝之水……徘( )徊( )在今日的山林小道,感受着往昔的人文情味。这浓浓的金陵秋韵啊,浸染了一代一代石城儿女的家国情思。三更有梦书当枕,六朝遗韵秋为魂!
1.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的句子。
六朝遗韵秋为魂
2.给加点字注音,看拼音写汉字。
(1)酝niàng(______) (2)zhù(______)蓄 (3)徘(____)徊 (____)
3.对语段中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醇香”在语境中是“气味滋味纯正芳香”的意思。
B.“风云”在句中用的是本义,指自然界的风与云。
C.“播撒”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栖霞山人格化。
D.语段中“浸染”是动词,“情思”是名词。
4.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 B.聊一聊/阅江楼下的/滚滚东逝之水
C.这/浓浓的/金陵秋韵啊 D.三更有梦/书当枕
题目二:
色彩是季节的服饰,是生命的体现。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生命,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色彩。色彩,可以是一种生活元素,也可以是一种生活内容,还可以是一种生活追求……
请以“ 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记叙类文体为主(不得写成诗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不少于600字。
题目一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父母无私的养育,朋友之间无声的支持,大自然美丽的馈赠,书籍带给我们的心灵粮食……这些,都是我们收到的最美的礼物。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这是我最好的礼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思想内容健康,立意自定,思路清晰,中心突出(不得写成诗歌);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简析首句中“白日斜”在文中的作用。
2.诗的后两句广为传颂,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益:増加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C.不蔓不枝 枝:长枝节
D.平居与萧艾不殊 殊:不同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甲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乙文中表现兰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在写法和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