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米粽之忆 雷抒雁 ①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米粽之忆

雷抒雁

①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

②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先几天,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得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

③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里。又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时,便一张张捋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去捆那米粽。那时,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

④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妈妈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说:不睡,我不困么。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开始打架。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一睁眼,却天亮了。枕头边是母亲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

⑥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穿衣登鞋,要跟父亲“趟露水”去。

⑦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依旧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麦子已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已开始开镰割麦了。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露水就打湿了鞋袜,打湿了裤脚。不管!那时,父亲在前边割艾草,闻着那带有苦味的草香,我便想起了妈妈给爷爷熬药的味道来。

⑧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天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

⑨哎,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全是60年以前的事了。我的爷爷,那个默默劳作一生的人1962年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25年了,而母亲离开我也已近10年了。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日子,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算是一个纪念吧。

⑩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让人止不住要落泪……

1.标题“米粽之忆”有什么作用?

2.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了哪几件往事?请简要概括。

3.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

4.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原文具体分析。

 

1.概括文章叙述的事情;标明文章的线索。 2.母亲做红布肚兜,母亲包粽煮粽,父亲割艾插艾,爷爷烧艾熏蚊。(写出3件即可) 3.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米粽在锅里头跳跃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米粽的热切期盼之情。 4.①“母亲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可见母亲勤劳,融入浓浓的母爱;②母亲 “绣得好看”“手巧眼也明亮”“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表现母亲能干、心灵手巧;③“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可见母亲乐观的性格。(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 1.考查对文章标题作用的理解。解答时,结合文章标题作用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标题一般有高度概括文章內容、作为文章线索的作用。本文中,因为端午节要到了,看着面前的几个粽子,“我”回忆起小时候端午节和爸爸妈妈做的一些事情,所以“米粽之忆”表明了文章內容,概括了文章叙述的事情。“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接着是粽子”,“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米粽”贯穿全文,“米粽之忆”表明了文章的线索为“米粽”。据此作答即可。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节概括能力。解答时,首先理清文章层次,再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根据第②段内容和“端午的先几天,母亲便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可概括出母亲为我做红布肚兜。根据第③段内容和“接着是包粽子”可概括出母亲包粽子煮粽子。根据第⑥段“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和第⑧段“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可以概括出父亲割艾草插艾草。根据第⑧段“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天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可以概括出爷爷烧艾草熏蚊子。根据这些句子及相关段落便可概括得到答案。 3.考查对文章关键句子理解赏析能力。解答时,结合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进行分析。句中将粽子当做人来写,使本来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粽子像人一样可以“唱歌”。粽子会“咕咕嘟嘟”地“唱歌”是因为被煮的时候在锅里上下跳动,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粽子在锅里跳动的好玩场景。端午节母亲给“我”包粽子,“我”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粽子一直在“唱歌”,这样的声音使“我”更想快点吃到粽子,表现了“我”急切地想要吃到粽子的心情。据此作答即可。 4.考查对文章人物性格的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文章中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进行分析。“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说明妈妈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得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说明妈妈手很巧。“母亲便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便开始打架。不知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从妈妈对“我”做的一些细小的事情中,表现了妈妈对“我”浓浓的爱。“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从中可以看出母亲乐观开朗的性格。据此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细柳军,军士吏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卿子冠军,这里指宋义。宋义是上将军,为军中之冠,故称“卿子冠军”。“卿子”是尊称。②当阳君,指黥布(也叫英布),后来归了刘邦,被封为淮南王。③蒲将军,他与当阳君当时都是项羽的部下。④甬道,通道。⑤辕门,古代军营的大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军士吏甲          

(2)天子

(3)项羽乃引兵渡河

(4)诸将皆从上观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细柳军/父命 (《富贵不能淫》)

B.成礼去/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C.示士卒必死/顺为正者(《富贵不能淫》)

D.甬道/帝感诚(《愚公移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2)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

4.读史使人明智,你从周亚夫和项羽身上分别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①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1.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上阙呈现的画面。

2.下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查看答案

为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开展以“走进读书馆,阅读经典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下边是学校阅览室流程示意图,请用一段简明的文字说明这个流程图。要求表述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仿照示例,仿写一个句子。

示例:一本好书像一把钥匙,能帮助我们打开知识的谜宫。

仿写:一本好书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现在,有许多人总喜欢把一切人的品格、才能、爱好等归于遗传。也就是说承认人类及一切动物的智慧都是从祖先那儿得来的。我并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我现在就用我自己的故事来证明我那喜爱昆虫的嗜好并不是从哪个先辈身上继承下来的。

……

尽管如此,从幼年的时候开始,我就喜欢观察和怀疑一切事物。每次忆起童年,我总会想起一件难忘的往事,现在说起来还觉得很有趣。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天我光着脚丫子站在我们的田地前面的荒地上,粗糙的石子刺痛了我。我记得我有一块用绳子系在腰间的手帕——很惭愧,我那时常常遗失手帕,然后用袖子代替它,所以不得不把宝贵的手帕系在腰上。

我把脸转向太阳,那眩目的光辉使我心醉。这种光辉对我的吸引力相当于光对于任何一只蛾子的吸引力甚至还要大得多,当我这样站着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就突然冒出一个问题:我究竟在用哪个器官来欣赏这灿烂的光辉?是嘴巴?还是眼睛?请读者千万不要见笑,这的确算得上一种科学的怀疑。我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又把眼睛闭起来,光明消失了;我张开眼睛闭上嘴巴,光明又出现了。这样反复试验了几次,结果都是一样。于是我的问题被我自己解决了:我确定我看太阳用的是眼睛。后来我才知道这种方法叫“演绎法”。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发现啊!晚上我兴奋地把这件事告诉大家。对于我这种幼稚和天真,只有祖母慈祥地微笑着,其余的人都大笑不止。

……

现在我应该把自己的故事结束了。从我的故事里可以看出,早在幼年时期,我就有着对大自然的偏爱,而且我具有善于观察的天赋。为什么我有这种天赋?怎样才会有?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1)以上选段出自科普巨著《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国籍)作家。

(2)这部经典作品在科学研究方面给你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以上选段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

(1)困于心,___________,而后作。(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杜牧《赤壁》)

(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4)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5)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朱敦儒《相见欢》)

(6)杜甫《春望》中反映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迫切心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