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后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后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以“狂”为词眼,“狂”奠定了全篇高昂激越的基调。

B.词的上阕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是粗犷豪放;词的下阕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是委婉纤柔。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作者以冯唐自比,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D.该词风格豪放雄壮,意境浑厚,运用典故,抒写豪情壮志。

2.词的下阕画线句描绘一个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C 2.描绘一个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析】 1.C.“以冯唐自比”表述有误,“遣冯唐”用的是汉文帝时派遣冯唐赦免魏尚并让后者复出杀敌的典故,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故选C。 2.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此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的分析。词的下阕,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表达作者渴求重用、报效国家的感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作为一部建立在中国文化背景上的科  (A.huàn  B.huàng)电影,《流浪地球》很好地 ②  (A. 契 B.砌)合了中国人对家园、土地不离不弃的情感,击中了人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家园意识和集体感。“把地球推离太阳系”这个(A. 胡思乱想 B.奇思妙想)的构思,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这就是中国人对故土家园爱得  乙 (A.深沉  B.深刻)。放眼世界,恐怕再难找到一个民族,            ,一定要回家,要叶落归根,要一家团圆。

(1)根据拼音在文中①处择正确的读音;在②写出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A. 无论遭遇多少艰难险阻,对故土家园有如此执念,能如中华民族这般

B. 无论遭遇多少艰难险阻,能如中华民族这般,对故土家园有如此执念

C. 对故土家园有如此执念,能如中华民族这般,无论遭遇多少艰难险阻

D. 能如中华民族这般,对故土家园有如此执念,无论遭遇多少艰难险阻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语文课程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B.《写字》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

C.《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更有效地不避免发生校车交通安全事故。

D.能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是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登斯楼也,____________________,宠辱偕忘。(范仲淹《岳阳楼记》)

(3)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4)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行路难(其一)》中,李白借用典故表达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6)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作文。

2020这个春节是在疫情中度过的,在这场打赢疫情的阻击战里,没有局外人,更没有旁观者。医务工作者、武警官兵、社区作人员、许许多多的志愿者和捐赠物资的好心人士……他们,就是最美“逆行者”。更有最广大的普通人群,响应国家的号召,宅在家里,坚决不出家门,为狙击疫情做贡献!

用你的笔尖,写下对他们最真实最深刻的感触和最诚挚的敬意吧!请以《最美逆行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2)不得抄和套作;(3)文中不得出成真实的人,校名,地名信息;(4)请认真书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选自《做人与处食》,有删改)

1.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

(1)____→给“我”压岁钱→(2)____→临终不说玉心佩的去向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3.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

4.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